三十年家庭教育心得报告—母慈子孝 赵良玉女士、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一集)
2007/6/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17-01
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赵女士:非常感谢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的热情邀请和安排,非常感谢净空教授的鼓励,使我们母子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就家庭教育的话题与大家探讨和请教。
在去年的夏天,我们母子曾应邀到东北黑龙江省大庆市做一个演讲。当时我们演讲的题目是「如何教育好子女,为和谐世界做贡献」,以这个话题请教於东北的乡亲,没想到反应是非常热烈。後来大会的主持人和摄影、编导人员把它制成了影碟,而且安上了「母慈子孝」的名字流通,一些文化公益网也上网流通。
锺博士:在去年十二月,新加坡净宗学会邀请净空老法师演讲「华严经对现代人的启示」。在现场有两千多片的「母慈子孝」的影碟,被观众们一扫而光,许多人还回去复制补充。
赵女士:可见天下的父母都想教育好儿女,而天下的儿女都想当孝子贤孙。人心思善,社会盼和谐,这使我们非常的感动,我们也非常理解。很惭愧,我们母子并不是做得很好,但是今天来到这里与大家交流,是怀着一个美好的心愿,是带着一颗爱心,我们是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拥有慈悲和智慧,我们希望天下所有的儿女都能孝顺和成材。
请允许我们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们母子是来自广州一个很普通的家庭。我叫赵良玉,今年六十三岁,已经退休多年。在退休前我曾经做过广东食品报的副主编、中国食品报记者和广东省社会福利集团公司公共关系部经理等工作。我只有一个儿子,就是锺茂森,他今年三十四岁。他是一九九五年广州中山大学本科毕业,後来就自费到美国留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在一九九九年他取得了美国的金融博士学位,後来在美国的德州大学和美国的堪萨斯州立大学任教。後来我们接受了净空教授的建议,就迁到了澳洲。茂森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商学院任教,他教金融。由於他教学方面获得优秀的评价,和他多次获得国际金融的论文奖,所以是全校最年轻的教授。同时他也是广州中山大学的客座教授,在去年他被聘为澳洲净宗学院的副院长。
茂森在大学里他除了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之外,业余时间跟随净空教授参加国际活动,参加联合国举行的多次国际会议,并且参加世界各地召开的关於和平、教育和宗教团结的会议,他在这些活动中担任净空教授的英文翻译。所以他每天的生活非常紧凑,很充实,至今他还是一个单身汉。
回忆我们母子走过三十年的路程,是母亲爱儿子,儿子爱母亲,是爱的感受,是爱的沟通,是爱的体会,是爱的奉献。下面我们就把这爱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仅仅是一得之见,希望给朋友们提供一点参考,也就此向各位请教。
下来我准备从七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一下家庭教育的心得。第一个方面是家庭教育的老师,母亲的第一责任,第二是家庭教育的起点—胎教,第三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孝为德之本,第四是家庭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第五是家庭教育为龙头,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圣哲教育的兼收并蓄;第六是家庭教育的昇华,促进孩子为和谐世界立德、立功、立言;第七个方面是家庭教育的原理,教子三十年的感悟。下面就逐一向大家汇报。
在八年前,也就是茂森二十六岁,在他博士毕业的前夕,我收到儿子从美国给我寄来的一封非常热情的信,他在信中说:
锺博士:亲爱的妈妈:我欣喜的向您报告,我的论文即将完成,我在今年八月份就能圆满的博士毕业。非常感激您四年来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使我在学业道路上一帆风顺。我如今即将戴上博士帽,第一个感念的就是您—我伟大的母亲!我诚挚邀请您来我们学校—美国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商学院,参加我的博士毕业典礼。我将陪您参观美丽的校园,我将穿上博士礼服与您摄影留念,我将介绍您认识每一位优秀的教授和同学。另外,我将陪您游览美国主要的风景区,您的旅途费用将由我全部负担。随信附上经济担保与银行证明,做签证使用。我相信您的赴美旅途一定会充满欢乐。儿茂森敬呈。一九九九年三月三十一号。
赵女士:接到儿子的这封来信,我非常的欢喜。茂森从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整整读了二十年的书,我和儿子走过了二十年的生活历程。现在孩子马上就要出来了,可以为社会工作了,做母亲的心情是怎麽样的?就像一个园丁面对鲜花盛开,就像一个农民对着自己丰硕的果实,所以我的心情是非常高兴的。
锺博士:感谢母亲把我养育成人。我记得在我二十岁的时候,接到了母亲的一个生日贺卡,这个贺卡里她语重心长的说:
你在母爱的阳光下已长成二十岁的青年,一年三百六十天,那是七千二百个日日夜夜啊!无论我是在忙碌中还是在痛苦中,无论我是穷困还是富足,你都是在温饱和安乐中成长。从广州第一幼儿园到中山大学,我用心血浇灌你这棵小树,因为我是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各个阶段,为你策划安排,用智慧之水浇灌你这棵小树,因为我是你的第一任教师。与你促膝谈心,共同探讨人生宇宙的哲理,用温暖的友情滋润你这棵小树,因为我是你的朋友。茂森儿,珍惜青春的年华,常问问自己,二十岁,我是大学生,三十岁,我是什麽?四十岁,我将站在社会的哪个阶层?
各位朋友,人的嘴唇所能发出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亲」,最动人的呼喊就是「妈妈」,这是意味深长的字眼,这是平凡而伟大的称呼,它充满了温暖与慈爱,它显示了神圣的责任与教化。母亲,您对我的教育是与我的生命同步,妈妈,您是我的亦母、亦师、亦友。
赵女士:一个农民的喜悦是什麽?是面对丰硕的秋收。一个母亲的喜悦是什麽?是看到儿女成材。为家庭培养一个好孩子,为社会培养一个人才,这是我们每个做母亲的心愿,是我们的立志。当我们决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人才时,我们有这种心愿我们才可以要孩子。我是二十八岁的时候才生这个儿子,当时我的心里就想,我有一个孩子了,一定要把他培养成材。我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体验到,母亲的第一责任是教子。我也有社会工作,而且我一直工作到退休,但是这个工作对我来说是排在第二,而教子是排在第一。我觉得做父亲的应该把社会工作排在第一,而母亲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教育好儿女身上。当然,有了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妻子可以不用到外面工作,在家里专心的相夫教子,这当然很好。可是在今天,大多数的夫妻都要共同到社会上去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母亲的一定要记住,我们的第一责任是教子。有些年轻的母亲认为,认真的教育孩子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情,可是我要问,如果你不把孩子教好,让孩子成为社会的败类,你不就是更苦、更累了吗?
我们看到今年四月份有一起惊人的报导,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学院一名韩国的学生,他仅仅因为自己恋爱问题的不顺利,就任意开枪打死了三十二名无辜的老师和同学。这个孩子做出这样令人不能理解的行为,是因为他一向以来缺乏家庭的教育,他一向以来养成了一种冷漠、仇恨和孤僻的性格。当他做出这些不理智的行为之後,造成了很多家庭的痛苦。他的父母觉得非常惭愧,他们觉得难以面对美国人民,他们多次想自杀,最後因为自杀未遂,父母都被送到医院去了。如果母亲把自己的儿女教好,你认为是你一家的事情吗?那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我们中国出现过孟母和孔母这样优秀的人物,她们教育出孔子和孟子这样的圣贤,她们的贡献已经超出了一家的作用,而且超出了当时所发挥的作用,对我们千秋万代都受益无穷!所以母亲对儿女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是和母亲接触最多的,从胎儿、出生、童年,到少年、青年,以後走向社会,母亲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我们翻阅了很多关於教育的论着之後才发现到,在我们中国民国年间有一位印光大师,他是佛门里很着名的祖师,他对家庭教育、对母教的论述是非常精彩的,在这里我想提供他讲的语录十条跟大家分享。
锺博士:印光大师对家庭教育的十条嘉言:第一、世少善人,由於家庭无善教。而家庭之善教,母教最要。以人之幼时,日在母侧,其薰陶性情者,母边最多。二、欲家国崛兴,非贤母则无有资助矣。世无良母,不但国无良民,家无良子。三、须知为天地培植一守法良民,即属莫大功德。
赵女士:我们应该感到一点宽慰,印光大师说,你只要为社会培养一个守法的公民,你的功德就无量。所以我们做母亲的也不必太紧张,做父母的也不要感到压力太大,我们只要把孩子教好,能够知法、能够守法,那就是我们母亲的一个功德。
锺博士:第四、世无圣贤之士,由世少圣贤之母之所致也。五、治国平天下,自齐家始。所以治国平天下的权力,妇女操一大半。六、国无贤人,其根本皆由家庭无善教所致。而家庭之教,母之责任更重,是以印光大师屡言教子为治平之本。
赵女士:我们这里可以看到印光大师把这个问题讲述得非常清楚。国家没有人才,是因为家庭里面没有提供很好的贤子,而家庭的教育,母教最重要。所以母教和家庭的教育是和谐世界的一个基础。
锺博士:第七、人果能善教儿女,自可家道兴隆,天下太平矣。八、家庭有善教,则所生儿女皆贤善。家有贤子,则国有贤才。穷则自淑,化及乡邑。达则兼善,普益斯民。如是之益,出於家教。家教之中,母教最要。
赵女士:我们这里可以看到,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麽国家就有人才,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母亲的教育非常重要。如果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国家有了人才,如果他自己做好了,就可以影响周围一带乡里;如果他遇到更好的机会可以发达起来,可以影响全国,甚至影响整个世界。而这些的利益都从哪里来?从家庭教育中来,而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母亲的教育,原来道理是在这里。
锺博士:第九、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此种极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为之,所痛惜者,绝少提倡之人。
赵女士:印光大师在这里强调,他说没有贤明的母亲,就没有很好的儿女,没有很好的儿女,国家就没有人才。这个道理很浅,很容易明白,可是现在人们都忽略了,所以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重视母亲的责任。
锺博士:十、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
赵女士:印光大师是民国间赫赫有名的大法师,这是祖师级的人物,我们从他这十条的语录里可以看到,家庭的教育有多麽重要,母亲的责任有多麽重要。印光大师他是通儒学、通佛学的,他能够为我们做出这样精辟的论述,我们真是非常感谢能听到这样好的教导。所以可以看出古人所说的那句话,「至要莫若教子」,至关重要的事情就是教育好儿女。教育好儿女,为治国平天下做出贡献,为和谐世界做出贡献。那有没有这样的典范?历史上有三位杰出的母亲,她们是教子的典范,她们真的为治国平天下做出了贡献。这三位母亲就是使周朝政权保持八百年基础的幕後英雄,她们就是太姜、太任和太姒。「太太」一词的来源是从这里而出的,「太太」是一个非常尊贵的称呼。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表上,周朝太王的妻子太姜,她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是泰伯,次子是仲雍,三子是王季,後来王季的妻子太任又生了周文王,周文王的妻子太姒生了周武王和周公。
锺博士:这三位母亲生的儿子,无论是做君王还是没有做君王,他们都是非常的贤德。比如说太王所生的泰伯和仲雍,这是长子和次子,当时这两位了解父亲的心意,父亲是想让自己的三子王季来继承王位,并且能把王位传给下一代,就是周文王,当时泰伯和仲雍就主动的让贤。孔子赞叹泰伯的德行,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也就是说泰伯他的德行已经达到了顶点。这是什麽样的德行?这就是孝悌的德行。因为他们了解父亲的心意,而愿意成就父亲的心意,这就是孝;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三弟,这就是悌。在孝悌来看,他们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所以大哥、二哥主动的让贤,就是为了成就圣贤的君主。後来的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都成为孔子最推崇的圣人。
赵女士:原来我们做母亲的,手中操纵着和谐世界的大权,我们是为社会输送人才,还是为社会输送垃圾?所以我们做母亲的要非常慎重。谈到我自己个人的理想,我做母亲我是很希望为社会培养一个出色的教授,我愿意当教授的母亲。所以当我的儿子他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就对他说,你要好好学习,将来当一名大学教授,我做教授的母亲。後来儿子也很听话,他金融博士毕业以後就留在大学里面教书。他本来也可以到企业或者银行界去工作,而且那样的话可能待遇会更高一些,可是儿子还是注意到母亲的心愿,所以他选择了大学,而且也很快的使我当上了教授的母亲。
茂森在大学里任教,无论是在美国大学还是在澳洲的大学,都很努力工作,大学里面的这些教授们和领导们都评价这位中国青年是非常的优秀。茂森在昆士兰大学任教的时候,因为他获得优秀的奖,所以澳洲发行量很大的一个报纸澳洲邮报,特别刊登了对他的报导。茂森他在美国教书的时候,他以特殊贡献的专家学者的身分而获得美国的绿卡。後来我们移居到澳大利亚的时候,澳洲大学方面以一个月的速度办好了我们母子两个人的澳洲绿卡,就是澳洲的永久居留,我们接到了这种证件、这种签证以後才开始动身到澳洲去。
茂森在去年他给我的生日贺卡中,他这样总结的说:
锺博士:亲爱的妈妈,在过去的三十三个年头里,您用爱心之土培育,以智慧之水浇灌,使我从一个小树种,逐渐发芽、茁壮、长大。回首走过来的路,您现在可以欣慰的说,我的辛苦得到了安慰,我为社会培养了一名博士,我当上了教授的母亲。
赵女士:可是随着我们母子精神层次的提高,我对教授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也有了提高。我不仅希望儿子成为一名出色的金融教授,而且希望儿子能成为一名具有中华传统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教授,希望成为一名君子教授,希望成为一名圣贤教授。我是一个充满信心的中国妇女,相信孟子所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我们做母亲的不仅立志要为社会、要为祖国和人民培养专业技术的人才,还要为人类培养圣贤的种子,要帮助孩子成圣作贤,要帮助孩子走上圣贤之道。我觉得今天的世界确实需要千千万万个孟母,就让我们所有的母亲都来学习做孟母,来肩负起教育儿女的责任,来肩负起我们做母亲的第一责任—教子。
这是我们对第一个内容的汇报。下面我们谈第二个内容,就是家庭教育的起点—胎教。教育得从它的源头说起。茂森的教育,他首先得力於胎教,这要感谢我的母亲,她对我的的言传身教。茂森是生於一九七三年,这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时期,关於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书籍我们都看不到了。幸运的是我自己的父亲、母亲都和教育有缘,我的父亲在大学工作,我的母亲读了师范学校以後,她虽然没有到社会上工作,但是在家里专心相夫教子。当时是处在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峻的历史时期,这些传统文化书籍都被当作「四旧」清扫掉了,所以对「胎教」这个词我真是第一次从我母亲那里听到的。
我母亲告诉我,她说培养孩子,育儿要从胎教开始。母亲她告诉我,人,你生在天地之间,便受自然界气候、磁场各方面的影响。比如说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特别是八大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以及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在这八大节气的前一天,就是季节在交换之间,非常动荡,在这个节气的前一天是不适合同房作胎的。另外就是在雷雨交加、暴雨的日子也不适合作胎,因为恐怕以後胎儿不稳,或者孩子出生以後会性格暴躁,这些影响。母亲还告诉我,她说妇女在怀孕的期间一定要非常注意自己的摄身、摄心,眼睛要看美好的东西,耳朵要听庄严的声音,口不说轻浮的话,行动要稳重,就是要做到古人所说的「非礼勿动,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
在生产时也要非常稳重,要忍住痛苦,疼痛的时候不要大声叫喊,因为大声叫喊会损害自己的能量,另外也会给婴儿带来恐惧,应该要忍住痛苦把孩子生出来。母亲这些亲切的教导都给我带来很大的利益,我都做到了母亲所说的要求。在怀孕期间我们夫妻是分开住的,我住在母亲的家里,当时生活是很清净。我觉得妇女怀胎的时候是一个很庄严的事情,所以应该保持自己的那种严肃感。在十月怀胎之间,我们夫妻之间因为分开住,所以没有那些卿卿我我缠绵的话,虽然夫妻之间很关心,但是大家都表示一种忍辱负重和一种庄严的心态。
我白天还有工作,下班回来以後我也没有看那些闲杂的报纸、书刊,也没有听什麽广播,当时还没有电视,所以生活是很安静的。我每天所看到最多的是我母亲的形象,而且能感受母亲的这种气质。我的母亲是位儒家思想教育出来的典型中国妇女,她在生活中完全做到了温良恭俭让,她至今为止也是我心目中最佳的贤妻良母的形象。母亲她每天早晨五点钟就起床,很耐心的操持家务,一天做三餐。她的性格非常的柔和,而且待人非常宽容,乐善好施。我的父亲是位正直的中国知识分子,他很淡泊,不攀缘权贵,在大学里教书。他勤勤恳恳的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曾经发给他荣誉证书。我的母亲对父亲是非常的尊敬,在他们六十年的夫妻生活中都如此。我常常看到我的母亲给父亲倒茶、端洗脚水,我的父亲喜欢吃什麽东西我的母亲就给他做什麽东西。我的母亲也很喜欢阅读历史和文学的作品,特别喜欢读孩子们给她的信件,给她的诗词、贺卡等等。我的父母他们都是白头偕老的典范,他们做出了一个好样子给我们儿女看。
在我的童年时代,父亲教我学习《古文观止》,而且经常给我讲很多这些古代优秀人物的故事。我记得我父亲给我讲的故事有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讲孝悌的这些故事,比如像缇萦救父、木兰代父从军、孔融四岁让梨;第二个方面就给我讲一些关於教育的故事,比如像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岳飞的母亲,岳母刺字;第三个方面就给我讲一些刻苦读书和艰苦奋斗的故事,比如像范仲淹划粥苦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等;第四个方面就给我讲一些忠臣报国的故事,比如像蔺相如完璧归赵、诸葛亮鞠躬尽瘁等;第五个方面给我讲一些文学家的故事和轶事,比如像李白斗酒诗百篇、苏东坡赤壁怀古等这些故事。这些故事都深深的留在我的脑海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已经没有书读了,可是这些优秀的典范一直是我的精神支柱。後来我又把这些精神的东西和这些故事讲给我的儿子听,这是把我们家传统的教育传给了孩子,所以茂森所受的教育是有家庭的传承的。
我的父母教育出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其中有两名是内科主任医生、有一名是高级工程师、有一个是记者和主编,我们四个人都在祖国不同的岗位上做出贡献。茂森的童年他受外公、外婆以及舅父和姨妈的影响都很深,他是在这样一个有家庭教育传承的氛围里出生和长大的。
回忆起我怀孕的期间,也没有特别的营养,当时中国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条件下,物质的生活是比较清贫,当时一切的生活供应都是限量的。我记得当时有布票,有油票、糖票、猪肉票、牛奶等等,都是限量供应,好像现在我们都不能理解当时的那种历史状况。比如说布票,一个人一年只能买七尺,就是二米三,只能做一件衣服,你就是再有钱你再也买不到布,那是限量供给的。在这样的条件下,我的生活可以说是清净寡欲,而且是以素食为主。
由於母亲的言传身教,由於这种清净俭朴,在怀孕时期的生活,所以给茂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胎教,应该感谢国情造成的客观的情况。茂森在以後读书当中,特别是出国留学以後,他能够保持俭朴的生活,远离一切娱乐的场所,而且还能够节约奖学金,把钱寄回中国供养父母,我觉得这些完全得力於清净的胎教。
文化大革命以後中国这些传统的书籍多起来了,这时候我才看到中国古代圣贤的君王,周王文的母亲太任。
锺博士:人们评论太任说,「有胎教,致使文王有圣德」。太任在怀孕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说傲言」。
赵女士:我才知道,原来我母亲教给我的正是这样传统的胎教。
我有个朋友,是朱老师,她告诉我一个信息,她说她的弟媳妇在怀孕期间,每天晚上下班回来以後,大家都照顾她,也不让她做事情,她就坐在电视机旁边看电视,而且听时代的歌曲,这些都是一种你情我爱的一些节目表演。後来她生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长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居然会自己写个纸条给男同学说我爱你。这件事情发生以後,这个孩子的母亲非常生气,她说我从来没有这样教孩子,孩子怎麽会这样做?後来朱老师就提醒她说,你要检讨一下你的胎教,是不是你的孩子在你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这一套。所以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当然我也听到我很多朋友告诉我,她们说她们在怀孕的期间在家里面自己学习什麽?学习儒释道三家的经典,学习儒家的《弟子规》、学习道教的《太上感应篇》、学习佛教的《地藏经》和《十善业道经》等等。学习儒释道三家经典的这些文章,和读诵这些文章、抄写这些文章,这个孩子出生以後在襁褓之中非常容易护理,长大以後也非常容易受教,而且性格都很温驯、很善良,很斯文,所以胎教是非常的重要。我们要注重培养健康的树苗,将来才能为祖国输送人才。我们民族的命运实际是掌握在千千万万个母亲的手中,我们世界的希望寄托在千千万万个孩子身上,所以我们母亲的责任有多麽重大!古人说「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们一定要慎重胎教。以上是我们作为家庭教育胎教方面的一个汇报。
下面我们想谈汇报的第三个内容,就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孝为德之本。我曾经读过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的事蹟,杨振宁先生他在中学的时候就表现出物理方面和数学方面的天才。杨振宁的父亲是一位教书的人,但是他发现儿子的这个特长以後,他并没有在这方面发展孩子,他也是给孩子请了一个家庭教师,教什麽?教国学,教孔孟之学,教《孟子》。这个国学老师请到家里来以後,那时杨振宁已经读初中了,这个老师教杨振宁《孟子》。杨振宁先生他会背诵《孟子》,他体悟《孟子》。他最後说他一生的事业得力於《孟子》给他的启发。茂森青少年时代的教育是得力於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经典中孝道的教育,特别是儒家的《孝经》、佛家的《父母恩重难报经》和道家的《文昌帝君劝孝文》和《吕祖劝孝文》。茂森在五岁的时候,我就在家中的门板上用粉笔教他写唐诗「游子吟」。
锺博士: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赵女士:这首短短的小诗,写出了母爱在生活的微细处,也表达了儿女对母亲那种感恩之情。这就是茂森的第一次家庭文化课。当时茂森才五岁多,他天资并不聪明,而且他由广州话改说普通话也非常费劲,可是我还是很有耐心教他。克服了开始的这些困难局面以後,慢慢就顺利了很多。我们母子共同的来学习儒释道三家经典这些孝道的教育,有时我讲给儿子听,有时儿子读诵给我听,我们母子共同的学习,大家都进入这种孝的氛围,所以母子的学习都非常快乐。
《孝经》上说,「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後能事亲」。这些教诲茂森记得非常牢靠,他记的。在一九八四年的春天,那时候茂森才十一岁,在我们家庭传统的春节团聚会上,照例说来我们兄弟姐妹每一家人都带自己家中的孩子,到父母这里来给父母拜年,给父母磕头,然後献上红包和礼品,最後孩子们都要表演一段节目,有的献词,有的献文。茂森当时就献一段短文,他的短文写的就是「怎样孝敬父母」:
锺博士:怎样孝敬父母,《孝经》里有这样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敬父母,一方面是物质上的孝敬,要让他们丰衣足食,按时给他们一些零用钱,经常给他们买一些可口的食品。尤其当父母患病时,子女应尽全力照顾好老人,也为自己的子女树立好榜样。更为重要的就是精神上的孝敬,我们要关心老人,要尊敬他们,有事同他们商量,尊重他们的意见,使他们精神上感到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