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发大誓愿第六) (6)

来源: ilkaka 2009-04-29 06:00:5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181 bytes)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

(发大誓愿第六)



净空法师讲述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是十念必生的大愿。净宗修学的宗旨,就定在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修学宗旨就从这一愿来的。这一愿讲一向专念。第十九愿讲发菩提心。我们将在后面经文读到,‘三辈往生都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净业正因。有很多人,好像也发了菩提心,一天到晚拿著念珠念‘阿弥陀佛’,为什么没有往生?是不是这部经有问题?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看清楚,才不至于产生误会,才不至于耽误自己这一生的修行。这一段经文我们要仔细看,一个字都不能疏忽。



第一、“闻我名号”。此地的‘闻’不是普通听闻,普通之闻不起作用。因为这是大乘经,不但是大乘,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每一个字的标准,决定不是泛泛者。这里是讲菩萨的闻慧。换句话说,这一个字就包括了闻、思、修三慧。底下经文都说出来,闻是缘分,这个缘分决定不是偶然的。正如世尊在本经开示说,‘善男子、善女人’,能在一生中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经论,那真的是善男子、善女人,不是假的。‘善’是无量劫来所种的深厚善根,跟其他经上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不一样,这个善根比那些深厚得太多了,你才有缘分听到这部经典,听了之后一定欢喜。



“ 至心信乐”。‘至心’是真心,是诚心,决定没有虚妄的心。这一点就不容易!此地讲的至心,跟《阿弥陀经》上讲的‘一心’完全相同。这就是能不能往生的关键所在。我们今天听了弥陀名号,还有二心、三心,无量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没有达到一心。‘至心’就是‘一心’。从今而后,我们尽形寿,现前这一生,要做到念兹在兹,心里念念都是阿弥陀佛,一句一句不可以间断。间断就产生两个现象:一是打妄想,起心动念,胡思乱想;一是无明。没有妄想,就堕到无明,所以众生不是堕在妄想,就是堕在无明,这多可怕。堕在妄想那一边,就是贪嗔;堕在无明这一边就是愚痴。搞贪嗔痴!不念佛号就念贪嗔痴,这事我们不知道,佛祖提醒我们,我们自己冷静想一想,一点都不错。佛号断了,就是贪嗔痴,就是造六道三途业,这一句佛号是净业,教我们永脱轮回,往生不退成佛,一生中就可以把这件事办得圆圆满满。所以,‘至心’是关键的字眼。



‘ 乐’是爱好,欢喜爱好。人生中第一喜欢的,就是这一件事,其他任何事都不能取代,才是“至心信乐”。我们有没有做到?一句‘阿弥陀佛’是从这样的心生出来的,念出来的,这才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人不能不知道。如果你不知道,你念一辈子佛,到最后不能往生。实在讲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念佛,虽念佛,不晓得这个道理,没有把这四个字抓住。所以只跟弥陀结个法缘而已,还得搞轮回。这一生又遇到了,这一生的缘很殊胜,能把《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讲清楚,这个缘不多!一定要把握住,不能放过,决定在这一生往生。这跟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说的‘净念相继’,是一个意思,‘至心信乐’,就是‘净念相继’。如果不是净念相继,那就不是至心信乐。你在这个世间还有其他喜欢的事情,还有其他放不下的事情,你就不是至心信乐。所以,这句话非常重要。



“ 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前面是讲专念。在我们没有往生之前,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群,离不开一切众生。弥陀世尊和本师释迦牟尼佛,两位导师在经典里的教训,我们一定要依照经训做到。总而言之,这些教训都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两句都包括尽了,就是你所修的种种善根。修积这些善根,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愿望,就是求生净土。这样一个目标、一个愿望就是‘心心回向’,一切善根功德都回向求生西方。

前面讲的‘至心信乐’、‘专念’是正修,‘善根回向’是助修,正助双修。正修偏重在慧,助修偏重在福。有福报的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如入禅定。临终没有病苦,这是福报!有病苦的就是福报不具足。



病是果报,能不能把它扭转?生死轮回都有办法扭转,小小的疾病还转不了吗?当然可以转得了。怎么转法?努力修善。你看看《了凡四训》、《感应篇》,和《阴骘文》里所讲的,真心为善,许多业障罪报不知不觉中都转了,你就不必受报。我们希望一生长寿,长寿要健康,长寿不健康就苦了,所以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第一幸福是身体健康,绝对不是财富地位,那些没有用。身体不健康,再多的人伺候你,也是苦不堪言。所以,一定要靠自己认真去修学。



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法总离不开因缘,连佛说法度生也是因缘。因缘底下是果报。世出世法既然是因缘果报,你造善因善缘自然得的是好果报;你造恶因恶缘当然得恶报。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改变的,佛也不能转定业。因缘自己造,果报就得自己受,佛加持我们,保佑我们,用什么保佑?就是把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让我们从今之后起心动念,晓得我要造善因善缘,远离恶因恶缘,果报就自然殊胜。



我从今天起再不造罪,从前所造的罪业,业因虽在,业缘断了。因没有缘不会结果,所以应当受的恶报也不会现前。过去还有一点善根,现在拼命造善缘,善的果报本来这一生不能成熟,来生来世才成熟的,因为你断恶修善,善缘的力量加强,恶缘断了,微细的善因也提前受报。这是佛加持我们的,我们今天要的就是这个。说实话,世间的名闻利养、一切财富,聪明人都不要。要健康长寿,要自己不生病。死的时候不生病,在佛门很多。往生的时候,站著走的,坐著走的,走之前还跟人谈笑风生,谈完之后对大家说,‘我要走了,你们念佛送我’,念不到十分钟、十五分钟就走了,多自在!要靠什么?就是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西方。把一切善根都回向求生西方,在世间求一个健康长寿,其他的什么都不要。下一句就是核心中的核心。



“乃至十念”。十念是最少的!临命终时,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历史上有例子,不是假的。



“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观无量寿佛经》里讲,五逆十恶,临终遇到胜缘,也能往生。五逆罪不是不能往生,可见这里‘五逆’是陪衬的一句话,重要的是末后这一句‘诽谤’。诽谤的人根本不信,那怎么能往生?换句话说,如果不诽谤,能信受,五逆罪也能往生。善导大师说,此地讲的‘十念’即是十句佛号,不是普通讲的十念法(尽一口气是一念),这里是十句佛号。临终十念,是这个人一生中从来没有听过佛号,甚至从来没有学过佛,直到临命终时才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劝他求生净土,他一听就相信,就接受,就真的发心。自听到佛法一直到往生,‘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完全符合经典所讲的标准,他怎么不往生?当然往生!不过念的时间短而已,当然时间愈长愈好。



讲到念佛,善导大师说得很清楚,上根之人是尽形寿,一生念佛。像这样临终十念的人,算是下下根,一生没有缘分遇到佛法,到临命终时才遇到。各位要晓得,临命终时遇到,最低限度要具足三个条件才能往生。


第一个条件是临终时神智清楚。如果临终病得人事不醒,则一点机会都没有。你念一生的佛,临终害一场大病,往生都不可靠,这要记住。所以,人不能不修福!修福就在现前,到临终的时候想修福来不及了。要认真修福,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要求临终的时候,清楚明白。这是第一个条件。



在这关键的时刻,来了一位善知识劝你念佛。如果在关键时候,没有人提醒,往生也不可能。所以,第二个条件是在关键的时刻,遇到真正的善友,提醒你念佛。



第三个条件是你一听,立刻就信受奉行。如果不立刻信受,你快要断气了,还来得及吗?来不及!要快,不能犹豫,丝毫的犹豫都没有,马上就信受,立刻就念佛发愿求生。



像唐代的张善和往生,是中国历史上人所众知的,他是临终十念往生的。这样往生的人,万万人中难得有一二个。三个条件都具足,缺一不可,所以这绝对不是侥幸的事。临终十念,到底他的品位怎样,是不是就是下下品往生?不然!善导大师跟我们讲,‘通于三辈,摄于九品,莫不往生’。这话使我们非常惊讶,真正是不可思议。



我们平常人往生,品位高下,是看念佛功夫的浅深,是以净业程度的浅深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不同。五逆之人,他的往生是在临终那一刹那,忏悔力量的浅深,决定他的品位。如果他是至诚心忏悔,彻底忏悔,他的品位一下就提升到上上品。你不要认为他一生不相信佛,造作罪业,临终念几句佛号往生,说不定他是上上品往生。《观无量寿佛经》里,阿阇世王杀父、害母、破和合僧,和提婆达多合作出佛身血,造作五逆罪。《大藏经》里有《阿阇世王经》,就是阿阇世王的传记。他临死的时候忏悔,念佛往生,佛说他是上品中生。因忏悔的力量强,知道过去真正做错了,一念悔改之心,真的从地狱一下就超到上品中生,真的不可思议。因此,我们对于造作罪业的人绝对不能轻视,说不定他在临命终往生,品位比我们高,我们还不如他。所以,一是念佛功夫浅深往生;一是忏罪浅深往生。忏悔的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学佛要想符合经上的标准,就要一心专念,要‘专’。专礼阿弥陀佛,每天拜佛,特别是中年以上的人,拜佛是很好的运动。现代人运动量少。我们跟大陆人比,不一样。大陆人比我们健康,他们生活水准不如我们,运动量多过我们。他们出门没有车,要走路;离开都市,他们没有自来水要挑水。他们的劳动量超过我们,身体比我们健康,比我们长寿。衣食住行种种条件不如我们,为什么他们会健康长寿?我们在富裕的社会环境里生活,学佛的人除了拜佛之外,也很少运动。拜佛,实在讲,拜得愈多愈好,至少一天要拜一百拜,当然能拜三百拜是最好的。三百拜需要一个半小时,分三次拜,早晨拜一百拜,中午拜一百拜,晚上拜一百拜,对于你的身体健康一定有好处。

身专拜阿弥陀佛,口专念阿弥陀佛,心专想阿弥陀佛。我在这里常常提醒同修,务必使我们的心、我们的愿、我们的解、我们的行,一一同佛无二。佛的心、愿、解、行,我们怎么知道?这一部《无量寿经》所讲的,就是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愿、阿弥陀佛的见解、阿弥陀佛的行持,全在这部经上。



这一部经好!分量不多,很容易受持。要把它做到,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行持,这样才是修行。这种修行法就是古大德所说的‘万修万人去’。所以,经不是叫你念给佛听的,佛就欢喜,那是自己欺骗自己。佛还要听这个东西?佛不要听!是要念给自己受用,提醒自己依照经典的教训去做,这样修行就是《观经》所讲的 ‘是心作佛’。这就是作佛,具体实践佛的心行。在一切修行法门中是最极玄妙,只在平常老老实实、绵绵密密,一句佛号接一句佛号,不要中断,自然就相应。如同古德所说的‘暗合道妙’,就是相应的意思,自然相应。‘道’就是‘是心是佛’;‘妙’就是‘是心作佛’。我们这样做就是‘是心作佛’。‘是心作佛’自然就是‘是心是佛’。《观经》上讲的这两句是非常重要的经句。我们做到了,功夫念得好的,念得纯熟的,念念离念,功夫成片,就是古人所讲‘以凡夫心入诸法实相’。在其他法门、其他宗派里,这是非常不容易达到的境界,唯有念佛法门最容易。



‘ 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是善导大师讲的。佛出现在世间,就是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介绍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因为众生业障太重,跟他讲念佛作佛他不相信,所以才讲他能相信的法门,才说出无量无边法门,那是对不能相信念佛法门的众生所说的。能相信这个法门的,是第一善根。就像经上讲,过去生中行菩萨道,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才能相信。



四十八愿从第十二愿到第十八愿,是整个大愿里最重要的部分,我们要特别留意。如果没有十念必生,就不能普度法界一切众生。



我初学佛的时候,常常有个念头,找不到答案。经上常常赞叹佛是万德万能。既然万德万能,我就想,如果这个人必堕阿鼻地狱,佛能不能使他立刻成佛?如果他能使地狱众生立刻成佛,佛即是万德万能,我们可以相信。若说地狱众生这样重的罪,不可能叫他立刻成佛,要他慢慢修,修上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这有什么希奇!我曾为此事请教过很多法师;法师们都说不可能,修行要经三大阿僧祇劫,不可能立刻成佛。所以,我对于佛的敬仰,打了很大的折扣,认为经上赞叹佛,是夸张的,不是真的。以后念《无量寿经》,念到这一段经文,才恍然大悟,佛的德能是真的。五逆十恶,临终一念、十念皆得往生不退成佛,这不就是立刻成佛吗!这才回想到古人讲的话,一点都没有夸张,句句都是实在的,叫人不能不佩服。佛法确实不同于世间法,正像《金刚经》上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祖师大德跟佛都做到了,言语句句真实,我们不能不佩服,事实确实是如此。

众生所以不能立刻成佛,不是佛没有方法,而是众生不肯接受,那有什么法子?你要肯接受,真的不难。《阿弥陀经》跟本经所讲的,都是若一日到七日。你需要修多久?少的一天,多的七天就成佛。这不假,历史上确实有这样的人物。我们今天修了这么多年,还没成佛,为什么不成佛?没有认真修。修是修了,展开经典看一看、比对一下,不合标准,毛病就出在这里。对于这个世间还留恋,还舍不得,怎么能去得了。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看到,宋朝的莹珂法师,念佛三天往生,证明了经上讲的一日到七日没错。他是一位出家人,不守清规,破戒造作罪业。但他有一个好处,深信因果报应,想想自己一生所作所为,必堕地狱,就生大恐怖,请教同参道友,有没有救。同参道友给他一本《往生传》,他看了痛哭流涕,有很深的感动。《往生传》看完之后,他发心念佛求生净土。他把寮房关起来,不睡觉、不吃饭、不喝水,一句佛号念到底。他拼命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好好的修行,到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莹珂法师很难得,他就向阿弥陀佛要求说,我的劣根性很重,禁不起诱惑,这十年,我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受诱惑又不晓得造多少罪业,恐怕将来往生靠不住,十年寿命我不要了,现在我就跟您走。阿弥陀佛听了他的话,也就点头同意说,‘好!那我三天以后来接你好不好?’莹珂就答应了。



他把寮房门打开,兴高采烈向全寺大众宣布,三天之后阿弥陀佛接引我往生。寺里的人都认为他发神经,这样一个恶人,怎么可能三天往生?好在三天的时间不长,大家等著瞧!到第三天,他洗了澡,换了新衣服,早课的时候,要求大众不照平常的早课,念《阿弥陀经》、念佛,送他往生。他没有生病,跟大众一起课诵,经念完了,佛号再念了十几声,他就告诉大众,阿弥陀佛来接引我,我现在要跟他去了。说完,他就走了。没有病,三天!是历史上记载宋朝的事。我们看了、听了也许不相信,恐怕是古人编造的。



前年(一九八八)在美国首都华府,有位周广大先生,也是在临终前三天念佛往生的。他得的病是血癌,医生放弃治疗,这时他的家人慌了。他家里没有一个是信仰宗教的,一家人在华府开一间面包店。此时家人才到处求神求佛,希望有奇迹出现。也算他运气好,因缘殊胜,遇到华府佛教会的一位龚振华居士。龚居士是念佛最虔诚的人,他专修净土,讲话心直口快,容易得罪人。周先生碰到这么一个人。龚居士一看,他的病不可能好,所以直截了当劝他不要求病好。他说,人在世间太苦,你好了之后还不是一样更苦,有什么意义?不如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里去作佛、作菩萨,回来再度你的家亲眷属,这多好!周广大一听很有道理,立刻就相信,就接受,要求他的太太儿女都帮助他念佛,求往生净土,不求病好。这一个决心下得正确!

佛教会的同修也有几位前去帮他助念,三天三夜佛号没有停止。念到第二天,见到地藏菩萨来了,他说出菩萨的样子,大家听他讲的样子,是地藏菩萨。龚居士很难得,立刻提醒他,不管什么样的佛菩萨、什么人,你见到了都不能跟他去,一句弥陀念到底,不见到阿弥陀佛决定不可以去。这一句非常非常重要。他回过来专心念‘阿弥陀佛’,念了没多久,地藏菩萨不见了。念到第三天,他说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从云端下来接引他往生。这是现代人,还是在美国,真正是希有的因缘。周先生一生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教,临终才遇到龚居士,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真的往生,绝对不是假的。



念佛法门是实在希有殊胜,经上所讲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实的,决定不能看作劝善的善书,那你就错过了此一希有机缘。



西方世界第一殊胜是寿命无量,这是极乐的根本,就在第十五愿。如果没有‘诸佛称叹’(十七愿)这一愿,我们那里有机会听到这个法门?所以十方诸佛都在周遍法界弘传,这种恩德实在是太大了。因为他们到处宣扬,我们才有机会听到、接触到。



善导大师在《注解》里说,‘定成正觉’、‘光明无量’、‘寿命无量’、‘诸佛称叹’与‘十念必生’,这五愿是真实慧。经上讲‘住真实慧’,大师这样一说,用现代话讲,真正落实住真实慧!所以这五愿是四十八愿的精华,是四十八愿的精要。可见‘光明无量’一愿是弥陀弘誓的心髓。我在前面跟大家说过,经典所在之处、佛号音声所扬之处、经典宣说讨论之处,就是弥陀佛光注照之处。弥陀的心愿,希望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快快成佛,为了这一个愿望,才有十念必生的殊胜大愿。众生念佛往生,没有一个不是当生成佛的。第十八、第十九愿合起来,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古德较量诸经,认为这是真实中的真实。这个比较法,我们也曾经说过,隋唐时候的大德都公认,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最圆满的是《华严经》,所以大家公认《华严》是经中之王,一切经是《华严》眷属,称它为根本。这个比较,把第一找到了。《华严经》跟《无量寿经》比,《无量寿经》又是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古德说得很好,《华严》、《法华》不过是此经之导引而已。大经是引导我们入这部经的。那两部经好比是大门;这部经是殿堂,登堂入室。门外虽很壮观,这部经才是登堂入室。我们才晓得这是如来正说第一经。



这一部经一共有四十八品,那一品是第一?当然是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那一愿第一?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十念必生。四十八愿虽好,去不了极乐世界,一点用也没有,所以释迦牟尼佛,甚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讲经说法就是讲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展开来,就是无量无边的经卷。无量无边经卷浓缩,就是第十八愿。一句都讲完了,讲尽了。这样一比较,你才晓得此经经文真正是尖峰,佛法的最高峰,没有比这个更殊妙。希望我们在此处留意,要特别用心去体会。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