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 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 (法藏因地第四)(3)




往诣佛所。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赞佛。发广大愿。

“往诣佛所”。法藏比丘到老师那里,他的老师就是世间自在王佛。“顶礼长跪,向佛合掌”是礼节。‘顶礼’是最敬礼。‘礼’是有节度的,不能过之,也不能不及。超过了就显得巴结,不及就显得傲慢。譬如,现在国家制定的礼仪,最敬礼是三鞠躬。我们自己觉得三鞠躬还不足以表现恭敬,我行四鞠躬,这就错了,这是失礼,就显得谄媚、巴结。或者以为我恭敬心具足,一鞠躬就可以了,何必三鞠躬;恭敬心是一样的,但显得傲慢。所以,礼是有节度的,不能超过,也不能不及,这才合礼。



佛门的最敬礼是顶礼—五体投地。我初学佛的时候,看到经文上的句子,看到出家人对佛菩萨、对法师顶礼,我就很不赞成。我想:我们是现代人,这种礼节是满清以前的,从前人见皇帝三跪九叩首,现在见总统三鞠躬,现代人何必还要用古老的礼节,仪式是应该随著时代修正,才能普遍为这个时代所接受。这确实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在大众中行礼,仪式确实是要改进,可是在佛门里,大家习惯了,也就保留了。不但在中国保留,在外国也保留。保留也有道理,因为佛门的礼拜是修行的一种方法,一般人不晓得。礼拜的时候心地清净,这是净。心地真诚,真诚心里一念不生,没有妄想,是修定。同时身体每一个部位也都运动到,比太极拳的效果更好,所以这种修行方法非常高明。



礼拜是极高明的养生术。养心,心要静。养身,身要动。要活就要动,不动就不能活。所以,礼拜的时候五体投地,每一个动作精确做到,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身是动的,心是静的。养心要静,养身要动,都做到了。现在佛门里,很少人懂得拜佛和礼拜的道理。我最初学佛,头三年没有拜过佛。因为不晓得其中道理,只认为礼节不必学古人,要学现代的,所以很固执。到以后明白这个道理,我一天拜八百拜。这个方法养身又养心,我们要身心健康就多拜佛,一天至少拜三百拜,能真正如法,三个月就收效果,身心健康。所以,礼拜的方式保存下来是有道理的。我从前看到人家这样拜佛,我怀疑。法师说不出拜佛的道理,当时我就不能接受。现在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人家来问为什么拜佛,我把这番道理说出来,他回家就肯拜,因为他要自己身心健康。这是传授给他最高明的养生术,比任何体操都好,确实都好。这就了解佛法,日常生活都是修行,礼节也是修行,也都是养生。所以,我们要了解礼仪的意义。



“ 长跪”是表敬意。佛门的长跪是‘胡跪’,右膝著地,左腿不著地。这种姿态最恭敬,是预备时时刻刻承事师长,老师有什么事吩咐你做,你要很敏捷快速的去做。长跪起立方便,如果两条腿都跪下,起来就不方便。所以,跪的时候只是右膝著地,起来的时候方便。‘偏袒右肩’,右手露出来,做事方便,预先都准备好,老师随时有事情吩咐,很快就去做,这是真正恭敬。



“向佛合掌”。‘合掌’是表一心,也是礼节之一。平常我们的心是散乱的,胡思乱想,像十个手指头一样。现在把心收好,妄念都放下,合而为一。这是代表心地清净,一心一意接受老师的教诲,是向老师行最敬礼。



“ 即以伽他赞佛”。‘伽他’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孤起颂’。‘颂’是赞颂,类似中国的诗歌,四句是一首,有押韵,但是它并不讲求平仄,对于韵也不很严格。它是韵文,可以歌唱的,像‘赞佛偈’是属于偈颂一类的,乃至于佛门的梵呗也是属于偈颂类的。这是赞佛。‘孤起’就是它的意思与前后经文没有关联。佛经里有很多‘重颂’,是佛在前面讲过了,后面用偈颂再说一遍。中国古文里有,但是很少。佛经里面非常多,是有特别用意的。



佛为大家说经讲道,讲得详细,希望你完全都听懂、听明白,可是讲多了,你记不住,所以最后佛就用偈颂,把前面所讲的意思重复一遍,作个总结论。‘偈颂’就是押韵的韵文,唱起来很好听,文字很少,便于记忆。你能把这篇教训记住,不会忘记,这才有用处,佛说重颂用意在此。另一个意思,佛讲经不像学校上课,学校上课学生是固定的,可以很有体系的讲述。而佛说法,听众有先来后到的。先来的,当然前面都听到了,后来的,前面讲的没听到,佛用重颂把前面大意补述出来,使后来的人也能听到完整的意义。这是佛的慈悲,所以有这两重意义。佛经往往在‘长行’后面接著有‘重颂’。下面这首偈颂不是重颂,是孤起颂。我们来看法藏比丘发什么样的愿。


颂曰。


此是七言颂,句法整齐,每句七字,每首四句,共有十首。十首可以分成三个段落:前面两首是赞佛,也是对老师感恩戴德之意。从第三首到第九首是发愿,说明自己修学的愿望。最后一首求佛为他作证明,他的愿望是真实的,不是妄语,不是虚论,是真实的。


如来微妙色端严。一切世间无有等。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
第一首赞佛的相好光明。“如来微妙色端严”。‘色’是色相;‘端’是端正;‘严’是庄严。庄严就是美好,在佛法称为庄严。诸佛菩萨都是美男子,美好是福报。佛的福德圆满,所以相好之美,没有人能比得上。美色也是佛接引众生的手段,有许多人看到佛,舍不得离开他,他太美了。



你们看《楞严经》,阿难尊者为什么出家?就是看到佛的相貌太美了,他想,佛这么美,不可能是父母生的,一定是修成的,他也想跟佛一样的美,所以跟佛出家,看佛用什么方法修行,修得那么样美。凡夫都有贪求美貌的心,所以佛就用这个方法来引诱大家。古人讲‘秀色可餐’,佛就以相好作手段,所以佛菩萨都美,是有道理的。



西藏密宗菩萨的相都很凶猛,那种佛相到中国来,中国人不会欢迎的,看到就害怕。脸是青的、绿的、红的,样子很恐怖,我们早就远远离开了。佛无有定法可说,佛也无有一定的相貌。中国人喜欢柔和、温柔,所以佛菩萨在中国现的相都是柔和、温厚、善良的。中国人一见,心里就佩服。西藏人勇悍,是游牧民族,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是好斗、好狠的。所以,佛菩萨在当地现的相是,你狠,我比你还狠,如此他不能不佩服。因此,我们中国佛像拿到西藏去就显得太软弱,他们不会佩服的。这就晓得,佛菩萨随类化身,看各个地区的人是什么性格,他就现什么样的相貌,教化那一方的众生。西藏也有观音菩萨,也有阿弥陀佛。西藏的阿弥陀佛,脸是红的,相貌跟我们画的、塑的阿弥陀佛不一样,没有我们造的温和慈祥。文殊、普贤、观音在西藏的化身都很凶猛,青面獠牙,看到都很恐怖。只看他在某一个地区,用什么样的形态、什么样的身分、什么样的教学,能利益那个地区的众生。佛法是平等法,绝对不是他的方式比我们的高,或者我们的比他高。因此,一定要互相尊敬,不要排斥,这就对了。这句赞叹色相的庄严。



“ 一切世间无有等”,世间不能跟他相比的。佛的智慧圆满,福报也圆满,所以称为‘二足尊’。我们皈依的时候,誓词中有‘皈依佛,二足尊’。‘二足’就是福德、智慧;‘足’是满足,就是圆满的意思。这两种都圆满了,所以称最尊贵。有些人望文生义,一看到皈依佛二足尊,以为二足是两条腿。所谓‘依文解义,三世佛冤’,诸佛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思全弄错了。



这笑话是李炳南老师告诉我们的。有一次有一位外国的学佛同修到台湾来访问,听说李炳南老居士很有知名度,特地到台中去访问。他问李老师几个问题,李老师答覆他,他听了摇头,不满意。李老师问他几个问题,他的答覆,李老师也不满意。因此,彼此谈不来。李老师不懂英语,须透过翻译。正好这位外国人带了几本英文佛书,李老师就问他带的是什么书,他说是英文的佛学辞典。李老师灵机一动,就立刻问他,既然是英文的佛学字典,我要请教你,‘二足尊’是什么意思?他查出来之后,经过翻译是两只脚里面最尊贵的。李老师又问了一个问题,查出来之后,李老师就请他走,不必再谈了。英文字典翻译‘二足尊’是‘两只脚里面最尊贵的 ’。没译错,二是两个,足是脚。那时李老师就告诉我们,外国人没有福!看看那个字典里的解释就可想而知。要了解佛经里每一个字正确的意思,不能搞错!



“ 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这是赞叹佛的智慧光明。佛有光明,凡夫见不到佛光,不是佛光不照我们,是我们自己有障碍。过失在我们这一边,不在佛菩萨。‘光明’有二重意思:一是身光、放光,这是形相上之光;另外一个意思是代表智慧。佛的智慧广大圆满,遍及十方无量世界。‘日月火珠皆匿曜’,比喻佛的光明绝对不是世间任何光明能相比的。世间所看到的光明,太阳、月亮、星星、火珠,都不如佛光,就像一盏灯光在太阳光底下,灯光完全显不出来,全被佛光盖覆住了。这是赞叹佛的光明,光明中显示著清净、平等、智慧、慈悲。这一句包含了如来果地上的万德万能,佛的性德如是,我们自己的性德跟佛没有两样。佛的性德显露出来,我们的性德被埋藏起来,埋藏在妄想、执著、烦恼之中。所以,若问佛法是什么,佛教的内容是什么?答案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佛教的内容就是教我们恢复自己本性的智慧、德能。绝对没有迷信。佛法是教我们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如此而已。我们对自己与生活环境的真相不了解,才产生许多错误的想法、看法、作法,如果都认识清楚了,我们的思想自然纯正,一切作法自然不会有弊病,不会有过失。佛法不论是大乘、小乘,教学的内容确实是这样的。


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

这一首是赞叹佛的德能、慈悲,也就是性德起作用。前两句赞叹佛说经讲道。如果佛不为我们说经讲道,我们永远迷惑,永远不会觉悟。我们怎么会知道自己有圆满的智慧德能?不晓得!佛这一说,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跟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这才是真正觉悟。只要我们把妄想、分别去掉,我们的智慧能力就恢复。佛法的修学,就是破烦恼、破执著而已。佛的能力不可思议!



“ 世尊能演一音声”。‘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我们听了觉得很奇怪。实在讲,今天科学逐渐进步,也有这个能力。现在用电脑同步翻译,我们在说话,甚至于做个简报,同时有各国人士在听,每个人带一副耳机,电脑随时译成听者的本国语言,不必透过人来翻译,现在用机器可以做得到。佛的能力不需要用机器,佛一说法,每个人听到的音声,就是自己本国本乡的乡音。音声非常亲切,佛和我们同乡,说我们本地话。从前我们看到这种神奇,觉得不太可能;现在科学进步,证明这是可能的,而且佛不需要电脑也做得到。



“ 有情各各随类解”。佛的能力太大了,因为佛讲经的法会,不但从各地区有很多不同的人来听,还有鬼神、天神、他方世界的菩萨、罗汉都来听。佛说法,他们都听得懂,听起来都是自己的语言。性德起用不可思议!后面两句是讲佛应化身不可思议。我刚才跟诸位讲了,诸佛菩萨随类现身,在中国一定现中国人的样子,在印度则现印度人的样子,在西藏则现西藏人的样子,在泰国则现泰国人的样子。我们看泰国雕的佛像,下巴尖尖的。日本人造的佛像,一看就是日本人,还穿‘丫叭鞋 ’。我在美国讲经,告诉美国人,佛教还没有传来美国。美国人很惊奇,问我为什么?我说:‘你看看那一尊佛菩萨像长得像美国人?所以佛菩萨还没有到美国来。 ’到美国来的佛菩萨,是中国的佛菩萨、西藏的佛菩萨、日本的佛菩萨,美国本土还没有佛菩萨。



“ 又能现一妙色身”。佛菩萨随类现身。‘妙色身’是指报身、化身。化、报皆妙!“普使众生随类见”,这是应化身。《楞严》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菩萨现什么样的身相,和众生自己心里所想的完全相应。这两首是法藏向老师报告他自己修学的愿望、愿心之前,先赞叹老师,所赞叹的全是性德。佛有,众生也有,所以虽然是赞佛,实显众生本具性德,意义深广无比,没有一句不是究竟圆满。我们从此处去看,去体会经文,字字句句都令我们得很大的利益。下面从第三首到第九首,真正说出他自己的心愿。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