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如诵《地藏经》为了超度亲人,念《大悲咒》为了治病,读《普门品》为了求子,持文殊咒为了通过考试,持财神咒为了求财等等,正如经中说:如吞钩之鱼,出水不远。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很多人走上了脱轮回,了生死的修行道路。
佛很会打比喻,像钓鱼,鱼已经把钩吞到肚里去了,你说它出水还会远吗?时间就不久了,对不对?我们众生就是一条鱼,水代表生死海,阿弥陀佛要把我们救起来,救到涅槃岸上,祂就放一个钩下来,这个钩就是六字名号,把你钩住,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小乘佛教要求即生断除自己的烦恼,以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为主,从了生死出发,以离贪爱为根本,以灭尽身智为究竟,纯是出世的,只是自我修行,自我证悟,是利己。而"大乘" 强调利他﹐普度一切众生﹐提倡以"六度"为主的"菩萨行"﹐如发大心者所乘的大车﹐故名"大乘"。除断除自己一切烦恼外,更应以救脱众生为目标。因此他既是出世的,又强调要适应世间,开大方便门,以引渡众生。 既要出世,又要入世。
如众生为了治病、求子、求财目的而学佛,就要制止他们,这对吗?这对弘扬佛教有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