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刘姥姥说法——《金刚经》新释 5 by 西门杏庵

来源: FruitPig 2009-01-03 12:30:1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332 bytes)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净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高人就是天女散花不沾身的人
  
  
   所谓故事者,即非故事,这是佛学当中经常用到的句子。
  下面讲的这个天女散花的故事,当然也非故事了。该故事原为佛教故事,来自《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天女散花这个故事是用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故事用今天的话来说,意思是,有一天,如来佛在西天莲花宝座讲经解法,忽见瑞云东来,遥知得意弟子维摩洁患病。于是,派众弟子前去问候,断定维摩洁要借机宣经释典,便派天女前去检验弟子们的学习情况。天女手提花篮,飘逸而行,来到尘世间低头下望,见维摩洁果然正与众人讲学。随即将满篮鲜花散去,弟子舍利弗满身沾花。众人诧异万分,天女曰:“结习未尽,固花着身;结习尽者,花不着身。”舍利弗自知道行不行,便愈发努力学习。
  
  天女把花撒下来,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看来,弟子的六根还没有清静啊。佛说人之所以招致烦恼,是因为有六根的存在。关于六根,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有提到,人之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前面五根比较容易理解,是人类肉体所具备的五种感官。第六根“意”怎么理解呢?
  
   在“唯心论”中已经明确,六根中的“意”是指人类的 分别心。人类的身体分为阴阳两面,阳面就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肉体,阴面是指看不见、摸不着的“生命轮”。由于“生命轮”的特殊构造,在人的胸口部位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感官 分别心。 因为“生命轮”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 分别心 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由于 分别心所具有的特殊的感知功能,佛陀把它称为人类的第六种感官,也就是第六根“意”。
  
   六根清静,要想真正做到,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维摩诘说,一切大阿罗汉,八十八结使断了,但余习未断,剩余那个根根的一点习惯还没有断,这就叫余习末断。
  
   按照南怀瑾老先生的说法,佛学分成大乘小乘,严格的讲,小乘里头又分两个;一个是小乘,另一个比小乘高一点,普通我们叫它中乘。小乘又叫声闻,比声闻高一点叫独觉,也叫缘觉。像阿难、须菩提等,在佛的弟子里只能算是声闻,再高一点就是独觉佛,独觉佛又叫做辟支佛,辟支是梵音。独觉就算生在没有佛没有文化,甚至没有佛教的世界,他自己也能开悟;虽不算大彻大悟,可是还是作一个了不起的超现实的圣人,这个属于独觉,也叫做缘觉,仍属于小乘。
  学佛先不谈大乘,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的,小乘都做不到,大乘大不起来。所谓小乘,目的是先求自了,先求跳出世界,避免入世。小乘又分四果罗汉,果是果位。初果罗汉叫须陀洹,二果罗汉叫斯陀洹,这都是梵文译音。三果罗汉叫阿那含。四果罗汉叫阿罗汉。罗汉不一定是出家人,无论在家出家,修行到一定的程度,都可以成罗汉。不过佛在世的时候,证得罗汉果的,出家人比较多。
  
   佛又一次问须菩提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陀洹能不有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须陀洹果了?能不能有这个念头?你说说看。
  
  佛问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如果我们再解释得浅显易懂一点,就好比说,一个觉悟了的人,一个境界达到一定程度的人,和其他人聊天,一开口就说,我的境界很高,你们这些层次低的人不能了解的。我的学问你们了解不了。果真这样说的人,他的修养、学问显然还没有到家,还差的远,甚至连一般人还不如。
  
  所以,须菩提这样回答佛的提问:“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意思是说,须陀洹不能说自己得得须陀洹果了,不能有这个念头,为什么这么说呢?须陀洹名义上悟道了,得到清净的法性了,进入智者流了,实际上无所入,没有入,不入声、香、味、触、法,很空灵了,你说了一句什么话,他听到了,也等于没有听到,不往心里去,不入声;闻到什么,也等于没有闻到,吃到什么美味,也像吃平常饭一样,没有特别的诱惑,也没有什么刺激,就是这样,平淡,平淡,平静,平和。无所住,不著相。佛的弟子像迦叶尊者,就到达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
  
  能达到这个境界的人一定是高人。什么是高人?高人就是看上去非常平凡的人。曾经在《广州日报》上看到华碧的一篇文章,文中说,数十年前,在汕头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件事:某剧团乐队的一面锣因使用时间太长,锣声变哑,乐队便派人将铜锣拿到一个打铜师傅那里修理。师傅将铜锣放在铁砧上“当当”敲了三两锤,锣声变得响亮清脆。师傅要收工钱5元。来人不满:“才两下手势,收5元,食水太深!”师傅也不争辩,将铜锣再敲击两锤说:“嫌贵不修也罢,你拿回去。”谁知来人接过铜锣,敲起来声音竟像原来未修理过的一般,不禁对师傅的技艺叹服,送上5元,并致歉一番,师傅又再把铜锣锤打几下,修好了。
  
    草根阶层,埋藏着许多的奇人。29日《广州日报》报道:芳村龙溪村村民梁叔身怀捕鼠绝技,仅靠他自制的“竹弓”捕捉田鼠,每次少则300斤,最多竟达800斤。梁叔捕鼠绝技,远近闻名,许多人请他上门捕鼠,梁叔也乐于“为民除害”,无往而不胜。30 日,《广州日报》又报道另一“奇人”——来自湖南、在石榴岗设档的修鞋匠唐永兴。小唐16岁初中毕业离家学修鞋,2001年到广州以修鞋糊口。小唐在长期的修鞋中对鞋的结构、特性以及鞋与人的关系,研究领会透彻。最近竟写成了一本8万字的《世界第一机器修鞋书》,并在广东省版权局进行了版权登记。他正着手与广州的几家技工学校合作开设修鞋的培训课程。上述个例给目前众多的谋职者一个很好启示:行行出状元,这是实在的,记住老革命家董必武这句话或许有好处: “所作平凡事,皆成巨丽珍。”
  
  高人对很多人、很多事,利益也好,权势也好,都看得很平常,“亦不飘香亦不花,不与芳草斗春华”,做该做的事,交可交的人,发善念,护善心,尽人意,知天命,一切否经历了但一切都不住,帮助了多少人,捐了多少款,到了年末岁尾,很多媒体都要盘点,自我炒作,自我包装,自我感觉良好,总在那里盘点自己做了多少好事,想让领导啊、市民啊都看到,这是媒体的惯例,但修养高的人,悟道的人,是不会搞什么年终总结、盘点的,甚至连时间的观念都没了,即使做了无量的功德,过了就过了,就像风吹过一样,不留任何痕迹,心中都不留,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一切都不住,这个境界就接近了初果罗汉。
  
   高人就是天女散花不沾身的人。

(未完待续)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29756.shtml)

ZT说明:该楼主所说不一定都对,不要当真了~~~ 原楼第2页有人质疑:P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