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刘姥姥说法——《金刚经》新释 4 by 西门杏庵

来源: FruitPig 2009-01-03 12:22:3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9583 bytes)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情是水中月,是一分空劳的牵挂
  
  
   在上一品,佛对须菩提说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意思要大家不要着相,你看到的都是虚幻的,昙花一现的,转眼即逝的。
  
  我曾经在好熊的书里看到一个故事,大意思是说:一个人到庙里,看到一个金铸的佛像,顺手就偷了,藏到自己的衣服里。被一个僧人发现,带到住持的面前。住持问,你为什么要偷庙里的东西?那人说,别那么认真嘛,佛不是说了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偷的东西也等于没有东西,什么也没有偷嘛。
   住持一听,说,把他拉出去,喂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你也等于没有你嘛。
  
   故事真实性不重要,重要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不能按凡人的二元论的逻辑来思考,否则所有问题都不能探讨了,都等于没有的了。你不能看到一个佛像就说是佛,不能崇拜偶像。
  
  在《红楼梦》的开篇,作者就像讲真的故事一般,借空空道人和石头的口,说出他写书的目的既不是写野史,也不是写才子家人。而是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我师意为何如?”
  
  曹雪芹讲力图说服大家,这是石头兄弟自己“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其实还是小说,贾宝玉也好,林黛玉也好,他们的爱情也好,终究都是虚幻的。《红楼梦》中的爱情无疑是虚幻的,是对爱情的虚幻和真实的结合体,是空无的。红楼梦本身就是梦,当然也是虚幻的,不真实的。莫非你真的相信世界上有女儿国,有大观园,有一群那么美丽那么有才华的女子?你看,林黛玉的身份是小姐,才貌似宝钗,身世似香菱,思想品格似晴雯和龄官,她简直集天下所有女孩子的美丽于一身,而且她又不说薛宝钗爱说的“混帐话”,不会屡劝宝玉好好读书、走仕途经济的路,宝玉不爱她爱谁呢?可是,这样的女人,生活中有吗?看看曹雪芹爱用的那些词吧:太虚幻境,神游太虚境,金陵十二钗,都不过是男人没事时候的YY而已。
  
   曹雪芹写的爱情简直是不可理喻的,有人说:在曹雪芹笔下,爱情是一种病,是一种深入骨髓的顽疾,药石难医,病灶难除;在曹雪芹笔下,情是痴,是误,是悲,是苦;在曹雪芹笔下,情是水中月,是镜中花,是一分空劳的牵挂。
  
   没错,难道世间的所谓爱情真的可以理喻吗?
  
   贾宝玉的第一次性经历,竟然是在“神游太虚境”之后。这又是再次说明了,性,色,都是虚幻。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南怀瑾讲过一个故事:一位非常有名的文喜禅师,从小出家,三十几岁开始参禅,总不能开悟,于是他从南方三步一拜,拜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智慧第一,释迦牟尼佛和许多佛菩萨,多生累劫都是他的弟子。所以大家求智慧、想开悟,都是三步一拜去朝五台文殊道场。也有人拜了三年两年才拜到,为的是要见文殊菩萨。
    话说这位文喜和尚拜到了五台山金刚窟,看见一个老头子牵一头牛,胡子白白的,头发也是白的,请他到他的茅蓬喝茶,问他道:和尚你了不起啊!三步一拜是从那里来的?文喜说南方来的,想求见文殊菩萨。老头子说:南方佛教怎么样?他回答说:南方佛教麻麻胡胡,所以到这里来,想求见圣人……你们北方五台山的佛法怎么样?老头子说:龙蛇混杂,凡圣同居啊!
    其实整个世界人类社会,都是有圣也有魔,都是龙蛇混杂,凡圣同居。文喜问道:五台山一共有多少出家人啊?这老头子说:前三三与后三三。这一句话,千年来也没人知道他讲什么?一般修道的人就讲,前三三与后三三,这就是要人修气脉呀!后面有三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前面是印堂呀,守窍的灵门关,这里是什么关,那里是什么关,都是讲这个。其实这个可以作话头参,前三三与后三三就是禅宗的话头。
    那么两个人谈到这里,老头子就问文喜佛法,这位文喜和尚却答不出来;老头子皱了一下眉头,叫声:均提,送客。茅蓬后面出来一个童子就说:法师你请吧!就把和尚送出茅蓬外了。这个文喜和尚正回头要道谢,就看到文殊菩萨骑一只狮子站在空中。
    可叹这位文喜,千里迢迢,三步一拜要见文殊,这时才发现原来与文殊菩萨当面对谈而不自知,真是后悔莫及,痛哭流涕。以后,文喜发愤努力,终于大彻大悟。文喜悟了以后,到丛林下做苦工。
  
  什么叫菩萨道?菩萨道类似孟子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也就是你干的事情一般人无法想象,你受的苦一般人受不了,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你只是埋头工作,小车不倒只管推,这就是菩萨道。
  
  南怀瑾讲过一个故事:丹霞禅师是马祖道一的大弟子,他已经当方丈了,冬天冷起来没有柴烧,就把大殿上木刻的佛搬下来劈了,用来烤火。当家师出来看到了,吓得说;烧了佛,这个罪过多大!有因果啊!奇怪的是,这个当家的胡子、眉毛当时都掉下来,脱了一层皮。佛是丹霞烧的,因果反而到了当家的身上去,这是禅宗里头奇怪的公案,是有名的“丹霞烧木佛,院主(就是当家和尚)落须眉”的公案。这些道理都说明了真正佛法不著相的道理。
    对于佛的这个说法,在第六品中,须菩提提出怀疑的问题了,他说:佛你这样讲了以后,将来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听到你这样讲,尤其金刚经这一种理论流传到后世,“生实信不?”他们能够相信吗?一般人信佛都要著相,完全不著相能够办得到吗?“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佛告诉须菩提说,你不要这样看。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反复说,不能著相,著相就看不到佛了。须菩提又有疑问了,“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他说,佛啊,你这么讲法,恐怕以后听闻佛法的人,听到这么说,有人相信吗?
  
  佛对须菩提说:“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佛说,等我肉身死后,过五百年,会有人持戒、修福,听到这个话,会有信心,开启智慧之门,证得无上智慧——般若智慧,相信这个话。为什么佛坚信是五百年呢?不是六百年、四百年呢?南怀瑾对此是这样解释的:佛在世的时候,叫做正法时代;佛过世以后是像法时代,就是有佛像有经典的时候;到了佛经都没有了,只有迷信的时候,叫作末法时代。所以他说,等我过世五百年后,有人真正持戒、修福,多行善道,功德到了,他的智慧打开就可以相信这个话了。
    
  有句俗话说,不到黄河不死心。意思是说,有的人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时候,缘分不到,你对他讲什么都没有用。更有糊涂的,见了棺材也不落泪,到了黄河也不死心。《红楼梦》里有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叫张财主,这个人有点钱又好面子,爱势贪财,却生了一个漂亮女儿。张财主本来已经把女儿许给了守备家的儿子,而且已经收了人家的礼金,却又想把女儿许给另外的人。又不敢得罪守备大人,于是就花钱托一个老尼姑,通过她打通凤姐的关节,送上三千两银子,把守备家的婚事给退了。结果呢?目的达到了,女儿却自杀了。
   两家人打官司,两边人都烧香要帮忙,都想菩萨保佑他打赢,你说这菩萨难当不?究竟帮那一边好呢?
   《红楼梦》里关于这个故事是这样写的:“那凤姐儿已是得了云光的回信, 俱已妥协。老尼达知张家,果然那守备忍气吞声的受了前聘之物。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 他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 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
  
   真是机关算尽,到头来却是人财两空!到头来舍了夫人又折兵。
  
  你看,很简单的道理,俗人就是不懂。不见棺材不落泪。有大福报的人才能理解,才能能生信心,才能有这种智慧。佛说你要知道,将来世界上这样一个有大福报的人,他可不是跟过一个佛两个佛三个佛四个佛五个佛而种的善根,也不是一生一世修智慧来的,他跟了无数大德学习过,经过很多世的修行,在福德银行里不知道存了多少钱,他不知道捐了多少,做了多少慈善事业,但却从来不著相,不留名,才有了这样大的般若智慧。他才生了净信,才无所住。“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这样的人已经跟千万佛种诸下了善根,这样的人,听了我刚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样的章句,甚至于一念之间生出来净信,没有妄念,心境干净得就像婴儿,一念不生了,我知道这样的人。佛说,这样的人,我都能看到,都知道。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的人已经悟才道,已经是肉身佛了,已经没有了四相——无我相,也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切皆空了。不著于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著相就不是佛法。
  
   佛说的反反复复,“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空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佛又说,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不应该著相,也不应该不著相。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金刚般若波罗密就是佛法。既要“无所住”,又“不应取法”。这个句式如果套用一下:你说的对,你说的也不对。你是你,你又不是你。非法非非法。
  
   佛说的这些,不能按通常的逻辑来理解,要用大智慧来领悟。
  
  上面佛反复说了这么多,最后一又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南怀瑾对这话的解释简单又明白:我的说法像过河的船一样。筏就是木头捆起来过河用的木排,你既然过了河就上岸嘛!过了河还把船背起来走吗?没有这样笨的人。佛说:我的说法,都是方便,都是过河用的船,你既然上了岸,就不需要船了,所以我所说法,如筏喻者,这是个比方。“法尚应舍”,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非法”,何况一切不是法呢!正法,如果最后舍不乾净,还是不能成道的,何况非正法,更不能著相了。这里佛讲得非常彻底。
    佛法传到中国,常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岸在那里呢?不须要回头啊!现在就是岸,一切当下放下,岸就在这里。
    南怀瑾举例说,禅宗有个公案,有一个龙湖普闻禅师,普闻是他的名字,他是唐朝僖宗太子,看破了人生,出了家到石霜庆诸禅师那里问佛法。他说,师父啊,你告诉我一个简单的方法,怎么能够悟道?这个师父说:好啊!他就立刻跪了下来:师父啊,你赶快告诉我。师父用手指一下庙子前面的山,那叫案山。依看风水的说法,前面有个很好的案山,风水就对了;像坐在办公椅子上,前面桌子很好,就是案山好。他这个庙子,前面有个案山非常好。案山也有许多种,有的案山像笔架,是笔架山,这个家里一定出文人的;有些是箱子一样,一定发财的。石霜禅师说:等前面案山点头的时候,再向你讲。他听了这一句话当时开悟了。换句话说,你等前面那个山点头了,我会告诉你佛法,这是什么意思?“才说点头头已点,案山自有点头时”。说一声回头是岸,不必回头,岸就在这里,等你回头已经不是岸了。
    有些禅师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有同学问我,我说不错啊!可是不是你啊!你们连刀子都不敢拿,拿起来怕割破了手。拿屠刀的人是玩真的,真有杀人的本事,大魔王的本事,是一个大坏蛋,但他一念向善,放下屠刀,当然立地成佛!你们手里连刀子都没有,放下个什么啊!所以我们了解了这个,就应该懂得金刚经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的道理。也许有人会说金刚经一切讲空,既然空了,什么坏事都可以做了。那可不然!善事都不可著相,何况坏事,坏事更不可以作了。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贾敬服用“丹砂”,引起急性汞中毒
  
   佛法所追求的是最高最圆满的智慧,在佛经里面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梵语音译过来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我们俗语说的“成佛了,得道了”。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按字译,阿,无;耨多罗,上;三藐,正也;三,遍也,等也;菩提,觉。三个词:无上,最高级的,无边的;正等,非假非欠;正觉,真实的觉悟。用中文来讲是大彻大悟苏轼在《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里面说:“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曰以无所得故而得,舍利弗得阿罗汉道,亦曰以无所得故而得。如来与舍利弗若是同乎?曰:何独舍利弗 !”
   
  佛问,须菩提,我刚刚说这些,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成佛了吗?得道了吗?如来说过法吗?说过吗?大家看,如来不正在给须菩提说法吗?怎么反要这么问?须菩提怎么回答呢?须菩提回答说,没有,都没有,没有一个定法叫做佛法。“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是看南怀瑾的讲解八:认为念佛才是佛法,你错了;认为参禅才是佛法,你又错了;认为念咒子才是佛法,你更错了;认为拜佛才是佛法,你更加错了。
  什么叫做定法?佛说法等于一个大教育家的教育方法,不是呆板的方法,所谓因材施教,有时候骂人是教育,有时候奖励人也是教育,恭维你是教育,给你难堪也是教育。反正教育法的道理,是刺激你一下,使你自己的智慧之门打开就对了,所以说无有定法。他说:据我所想,开悟,大彻大悟,没有一个定法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说有一个一定的方法成佛,有个“悟”字的话,那佛法就是在骗人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里有定法呢?
    第二个问题须菩提的回答:“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佛的三藏十二部,金刚经这样讲法,圆觉经那样讲法,法华经又是一套说法,楞严经又是它的一套。等于有人说,你们学佛的嘴巴好厉害啊!下雨出门,说是慈云法雨,运气好;太阳出来说慧日当空,也是好;不睛不雨呢?说慈云普覆,反正都对。这叫什么?这叫“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佛法在那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金刚经下面会告诉你。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本来无所谓出世,也无所谓入世。世界上那有个出?那有个入啊?不出也不入嘛!那些都是外形,都是相。
  
  《红楼梦》中贾敬老爷非常重视“我相”和“寿相”,他仿佛很神秘,一天到晚沉迷于“修仙炼道”,不理家、不教子,作者说“箕裘堕败皆从敬” 。有人说,根据脂批的提示,曹雪芹在书中人物的命名上,多喜用谐音。但脂批的提示,人名用谐音的如“甄士隐”(谐“真事隐”)、“贾化”(谐“假话”)表字“时飞”(谐“实非”)、“霍启”(谐“祸起”)、“卜世仁”(谐“不是人”)等等,于是就推断说,“烧丹炼汞”的贾敬是明世宗嘉靖的谐音。当然也有不同的意见,如俞平伯说,“贾政者,假正也,假正经的意思”,台湾的学者高阳等则又从其表字“存周”和曹家家世的研究上分析认为是谐“假政”。冯其庸则说:“《红楼梦》确实不是曹雪芹的自传,所以‘自传说’是错误的。但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素材来源,却是取自他自己的家庭及舅祖李煦的家庭等等,这是事实”。所以不排除这些人物的故事蓝本涉及到作者和批者的长辈尊亲的可能;二是这些人物的名字或故事还可能隐射到其他“更大的人物”,批者不敢批出—— 如贾敬就是其中一例。
  
  这些学界的争论我们姑且不说,单说导致贾府“箕裘堕败”相责的贾敬这个人,为什么迷于“烧丹炼汞”?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过(作者不记得了)这样的话:丹的本义,即指《红楼梦》中贾敬所服的“丹砂”一类药物,丹砂又称朱砂、辰砂,是红色的硫化汞化石。古时候,人们在运用矿物药时,探索到了用火煅炼的方法。战国时期,很多方士宣称服用丹药可以“长生不老”、“成仙”。这些炼丹的原料主要是朱砂、水银、硫磺、雄黄、铅、火硝、矾等金属或石质类药物。将它们研末或溶化、拌匀,置于专门容器中,用火锻烧,使其发生升华或化合作用,形成粉末状物。这样炼成的药物便叫“丹药”。朱砂之毒主要在于汞。口服后经消化器官吸收,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随血液循环进入人体各个器官。其中进入肾的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心脏和脑。贾敬一次大量服用,引起急性汞中毒,“枉送了性命”。古代迷信的人认为,服了丹药即可得道成仙,事实当然并非如此,不过丹砂也是一味应用颇久的中药。
  
    中医认为,朱砂性微寒、味苦,有安神定惊与明目解毒的功能。既作内服,也可外用。常用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冠心苏合丸、至宝丹、紫雪丹、活络丹内都含有朱砂,同时,中医中药文献都指出朱砂有毒。
  
    作为药用的丹砂,外用危害性较小。内服用量很小,短期使用一般也不会中毒,但如长期服用,汞在体内可以慢慢蓄积,机体受低浓度汞的长期作用,也会造成慢性中毒,特别是老人、儿童及器官功能减退的人更易发生。
  
   我们看《西游记》里看过,孙悟空被关进老君兜率宫的炼丹炉里面,单剩两个眼珠子闪闪发亮,结果不但没有死,还被炼成火眼金睛。
  
   郁俊有一篇文章专门揭露炼丹这件事,文中说:炼丹这件事情,却是一个吹了上下几千年,忽悠得所有中国人都将信将疑的超级老牛皮。
  
    炼丹,成了以后吃掉,白日飞升的人,传说当然有,正经史书记载的,似乎很稀罕。而因为吃了伪劣的丹死掉的人,包括皇帝,就确凿好几位,唐朝是道教鼎盛的时候,李姓天子讳言自己的少数民族血统,攀附到老子李耳,硬做主张说自己的太上老君的灰灰孙子,集中全国科技精英来一起炼丹。那个时候有资格进宫给皇上炼丹的,都相当于现在我国中科院院士级别的高手。结果当然也很可观,唐朝服丹身亡翘辫子的国君,有六位,分别是太宗、宪宗、穆宗、敬宗和晚唐的武宗、宣宗,中毒的就更不用说了,蔚为大观。吃了好丹成仙的皇帝呢?零。
  
    中国古代的成功标准,不是开了阿斯顿马丁跑车去爱马仕专卖给自己当模特儿的女朋友挑丝巾,当然风流富贵人人喜欢的,但是要加一个指标:成仙。这才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千古做不醒的美梦,而成仙手段,除了常人难以做到的清心寡欲刻苦修炼以外,最方便的捷径,就是服丹。
  
    我们来看看这些灵丹妙药,究竟是什么组成的,怎么所有吃下去的人都有几乎类似的身体表现呢?炼丹的技术,几乎是和青铜冶炼技术同时发达完善,所以你在博物馆的青铜器里能查到那些元素,嘿嘿你就可以在当时有钱有地位又喜欢成仙的人的肚子里面找到。铜、锡、铅(这前三样就搞出了伟大的青铜礼器)、汞、硫、铁、砷、钙,还有金子银子之类。今天的你,敢把这些当作零食一样,满把的吞下去然后等着自己“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太可怕了。
  
    丹药在魏晋时候,就是士大夫趋之若鹜的 “散”,你读《世说新语》里厢,常常有某人某人“行散”这一说,就是说药一进肚子,就燥热的不行,即使数九寒冬,也要敞着怀在外面一圈一圈地猛走;后来史书记载,唐朝那些服用丹药死掉的皇帝,都生风疾,从太宗李世民开始,人人都很怕热,夏天痛苦不堪,也就是他们不能像文人一样,可以赤膊遛弯来“行散”,最后死在胀热上面。即使在西学开始渐渐影响朝廷的清三代,雍正皇帝的晚年,也很有因炼丹而致命的嫌疑,症状和前人也没有什么两样。
  
    其实,这个误会实在太深,从道家真正的经典里可以看出,所谓炼丹,是一种和静气功相仿的养生行为。铅,不是真的铅,指的是男人,阳;汞,也就是姹女,指的是阴,女性,凡此种种,是拿自己的身体作为炼丹炉,在里面通过呼吸来调养,修补,完善。不料真得有人拿这些重金属去鼓捣了几千年,每朝每代还都有人圆谎,终于重复成了真理一样的东西,坚硬到在今天还有心理市场(请想想那么多莫名其妙的保健品)。
  
    可怜啊,贾敬一次大量服用,引起急性汞中毒,“枉送了性命”。历代上当受骗的皇帝更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这都是我执,都是“寿相”,哪有什么长生不老?妄想,糊涂。

   尚未解悟,何必自寻苦恼
  
  佛问,须菩提,我刚刚说这些,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成佛了吗?得道了吗?如来说过法吗?说过吗?大家看,如来不正在给须菩提说法吗?怎么反要这么问?须菩提怎么回答呢?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须菩提回答说,没有,都没有,没有一个定法叫做佛法。如来明明在说法,却马上又把自己所说的话否定了。最高的佛经是没有文字的。法不可取,不可说,说的都是第二品,不是一等品。你用语言说出来的,就已经不对了,不是它了。在海南,是没冬天的,所以海南人不可能看到下雪的景色。关于雪的概念,你用再好的语言来形容,那都不是雪,讲给人听,讲给没有看到过雪的人听都是没有用的。能说出来的雪已经不是雪了。你到下雪的地方,看看雪,不用任何文字,就明白怎么一回事了。就像佛法一样,佛说,皆不可取,不可说。学佛的人经常碰到这样的句子:非法非非法。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但也不是没有固定说法。这样对,这样也不对。那样对,那样也不对。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但是,如果你什么都不执著,那你已经对“无所谓”执著了,执著了一个不执著。正确的方法是应无所住,一切无所住,不可说,并且要善护念。
  
   如果你认为佛说的金刚经。那你错了。佛什么也没有说,但什么都说了。 六祖慧能大师为什么乍听金刚经就产生如此奇异的变化呢?因为他累劫累世已经寻找很久。最后才在少室山上,听闻僧人念诵金刚经而心开悟解。
  
  徐恒志居士说:六祖惠能大师广东新州人(今广东新兴县东),三岁丧父,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因闻客诵金刚经,心便开悟,投奔到五祖弘忍禅师门下,做舂米之类的粗活。在五祖选嗣法弟子的过程中,他道出了得法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成为中国禅宗的第六代祖师。五祖并开示他:‘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之后,六祖高唱见性成佛的顿悟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思想体系,并发扬光大,历久不衰。
  六祖的禅法是以直指、直示为特点,把见性、悟性作为禅的生命。六祖认为见性之人,于一切法立亦得,不立亦得,要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这正像明镜照物,物来影现,物去镜空,一切不立,又一切不废,即所谓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里,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宝钗生日那天,家里安排一场戏。宝钗让宝玉点戏,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 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不知道,宝钗便念道:
    ……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 又赞宝钗无书不知。宝玉突然对“大家彼此”很反感,说什么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宝玉细想这句趣味,不禁大哭起来,翻身起来至案,遂提笔立占一偈云: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还是黛玉觉得他悟得不深,于是就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 ‘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宝钗、黛玉、湘云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 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 。
  
   宝玉自己以为觉悟,不想忽被黛玉一问,便不能答,自己想了一想: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
  
   一切固执法见,其实都是舍本逐末,甚至争论胜劣、高树慢幢等现象,那都是著相。
  
  为什么这样呢?怎么会这样说呢?“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就是佛法,佛悟了道,也无所谓悟。南怀瑾说,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只要你教人做好事,这一点终归是对的。所以一切贤圣,罗汉也好,菩萨也好,你也好,他也好,对于道的了解,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已。
    
  耶稣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个才是道?哪个道大一点,哪个道小一点呀?真理只有一个,不过呢,佛经有个比方,如众盲摸象,各执一端。瞎子来摸象,摸到了那个象耳朵,认为象就是圆圆的;摸到尾巴的时候,象就是长长的。所以一般讲众盲摸象,各执一端,都是个人主观的认识,以为这个是道,那个不是道。学佛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认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它错的,其实是他错了。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听金刚经的福德多了去了
  
   佛祖如来问须菩提:须菩提,你的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他拿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用来布施,你说说看,这个人的福德多不多?
  
  须菩提恭恭敬敬地回答说:非常多,这个福报太大了,佛祖。为什么这么说呢?“是福德,即非福德性。”这句话的意思怎么理解呢?须菩提的意思是说,真正的福德是悟道,是无上正觉,也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是超脱了现实的大境界,现实世界中所有的福德都无法比的,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福德了。
  
  这话听上去有点玄学的味道,其实一点都不玄。须菩提理解佛的意思很准确,说得再直白一点,用孔子讲课的观点来说,就是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人采取不同的办法,对悟性高的人就讲得深一点,否则就讲得浅一点。有人总结说,初始之悟,拔云见日,犹茅塞顿开,似乎领略一点本地风光,此即是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从此,在菩提道上,少走差路。
  
  有个网友名叫“天终于亮了”这样写到:佛经中所讲的道理,更加要向着人的内心去求证。佛家所讲的禅定,就是这样一种从内心求证的过程。人类的实践活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的,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社会实践活动;另一种则是内向的,针对大脑和人体的实践活动。前一种活动产生了科学和哲学,后一种活动产生了神秘学和宗教。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人的大脑则是人体长期进化的产物,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人脑中包含了人类乃至自然界进化过程中所有的信息,因此,人脑是全息的。人的大脑中隐藏了人类太多太多的未知,只有佛教,才能解释、解决这个问题。
  
   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历经千辛万苦,成功地解决了面向人脑的实践问题。
   人脑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本身就是思维的物质基础,现在要用脑的功能——思维来探究脑的结构和意义,这显然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为此,实践者必须做到:
   一、心理极度安静,进入极低耗能状态;
   二、去除杂念,抛弃概念;
   三、减少主动思维,不要执着任何具体的形象和理论;
   四、进入心物一元的境界,就是佛家所谓的“明心见性”。
   这一过程,显然是极其艰巨的,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
  
   前几天和朋友喝茶,朋友博古通今,但说话自负,没有一点柔的感觉,给他说佛,等于白说,因为他的“我念”太重。
  我们通常说,《维摩诘经》又称《维摩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经》是专门讲在家修行的,表面看来,维摩诘是反对出家、主张在家修行的,其实,维摩诘不是这个意思,只不过《维摩诘经》是讲给在家修行的居士听的,而不是说维摩诘是反对出家,不是这个意思。(如果各位居士对《维摩经》有兴趣,接下来,以后我希望有机会能和各位分享以下这部大乘佛教的早期经典。)
  
  《维摩诘经》主要内容说维摩诘是毗耶离(吠舍离)城富有的佛教居士,深通大乘佛法,通过描述维摩诘与文殊师利等人共同讨论佛法,宣扬达到解脱不一定过严格的出家修行生活,关鍵在于主观修养,“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示有妻妾婇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据说,这叫通达佛道,是真正的“菩萨行”。
  
  《维摩诘经·弟子品》中还讲述了“在家”高于“出家”;诸童子问:“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维摩诘答:“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是出家,是即具足。”这说明作为佛教信徒的标准己不是“出家”“在家”的表现形式,只要有了求取佛智的愿望,“在家”同样可以成为得道的佛徒。《维摩诘经》把佛教的出世移到了世俗世界:即僧侣生活世俗化;世俗人生活僧侣化。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佛说,如果有一个人,在这部金刚经中受持,或者即使就了解四句偈,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转告周围的人,给其他人说说,解脱了人家的烦恼,那么,这个人的福报,非常大了,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福报,还要大。
  
  按照佛的说法,西门杏庵的福报大了,所有听众,读者,看这个帖的网友,比如梦溪石、木鱼之木、向来痴_JD 、atolu、花间一壶酒i、超级无敌肉肉宝、绷带贝司、清柔的雨霖、蒋林焱、灯2005、xdedmzyy、行不更名、arvin37、huishouzhongxin、蓝谷儿、小猫抱琵琶等网友,都有福气了,来年和将来的将来,福报,还要大。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为什么这么说?须菩提,所有的佛,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成就的人,以及所有佛的无上正觉,全是从金刚经出来的。这一世的释迦牟尼佛,还有来世的什么佛——弥勒佛就是将来第五位佛,过去的什么佛,总之,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悟道的,都来自金纲经,都是从金刚经这个里面出来的,都从金刚经里来。你知道吗?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有的人信佛非常虔诚,有的人很执着,甚至牺牲了家人和情情,包括爱情,什么都牺牲掉了,个别人连房子对捐献了,福报大不大?大,当然大,但是,再大也比不上金刚经里面几句偈。这话可不是我说,是佛说的。佛法无边,多大的福报,还不如佛法大。《坛经》里面提到,惠能初闻一客诵《金刚经》,心即开悟,惠能从忍大师处悟得“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则是桶底脱落,迥脱根尘,不藉方便,彻见娘生面目。此即明心见性,见性了,即证“名字即佛”“理即佛”也。但仍须三大阿僧祗劫上求佛慧、下利有情、难行苦行地践行菩萨道。
  
  这么说,佛法真的很厉害,很了不得,是不是?佛马上又否定了自己:“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佛法不认为自己是佛法,真正的高人不认为自己是高人,真正的领导不认为自己是领导。这就是佛法的究竟。如果你觉得佛法这么厉害,那我一辈子不干的别的事了,就看一部金刚经,就可以了。我告诉你,你又著相了。佛法那么好,那么博大精深,也只是渡河用的船,如此而已,到了彼岸,你就可以完全抛弃了。

(未完待续)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28943.shtml)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