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落幕!美联储迎来“无趣”的鲍威尔时代(组图)

来源: 冰川思想库 2017-11-02 20:22:5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216 bytes)

null

推动经济增长的终极力量是技术和制度,而非货币。未来,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虽然不会终结,但是货币的作用必将式微,同样,各国的应对策略也必将更加成熟,人民币的成功应对就是一个证明。

特朗普不出意料地选择了杰罗姆·鲍威尔,美联储主席候选人提名尘埃落定,这意味着未来5年美国甚至全球货币政策将进入“无趣”的鲍威尔时代。

这个“无趣”不仅是指其个人“无趣”的履历,更是暗指来自对其任期的货币政策的“无趣”:一方面,鲍威尔执掌的美联储未来5年恐怕只能是“萧规曹随”,彭博社在名单揭晓之前就认为,下一任主席无论是谁,美联储仍将是耶伦的美联储,耶伦的渐进加息和超慢缩表战略,使得任何一位继任者都难很快改弦易辙。

null

▲新任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

另一方面,鲍威尔共和党的背景,以及特朗普之所以提名他,主要是其对金融机构放松监管的尺度或许比耶伦更激进,在未来难免被认为是特朗普的“影子”。

从表面上来看,是特朗普选中了同样主张放松金融监管的鲍威尔,但某种程度上也是时代选择了鲍威尔。

美联储主席选择鸽派还是鹰派并不完全来自总统的个人喜好,更多是给予美国当前和未来几年货币当局的主要任务。美国当前不能选择一个鹰派,实行急剧紧缩会刺破前些年QE(量化宽松)造成的泡沫,只有选择温和派,才可能避免爆发危机。

因此,只能选择“无趣”的鲍威尔。

格翁之后再无来者

这一切不得不从格林斯潘说起。

相信在提及“美联储主席”此一称谓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首先想起的不是刚刚冕冠加身的鲍威尔,更不是即将卸任的美联储史上第一位女性主席耶伦,而是格林斯潘。

艾伦·格林斯潘是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87-2006),任期跨越6届美国总统。许多人认为,他是美国国家经济政策的权威和决定性人物。在格林斯潘人生的巅峰时刻,他被称为全球的“经济沙皇”“美元总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在红地毯上受到国家元首一般的接待。

null

▲艾伦·格林斯潘:1987年至2006年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笨蛋!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当美联储主席就成”———这是1996年美国大选前夕《财富》杂志放在封面的一句口号。这个“艾伦”,指的就是从1987年起,就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艾伦·格林斯潘。他的公文包里藏着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引擎”的秘密,许多人都将其与美国总统的核按钮相提并论。

还有一种说法是:美国总统是美国人的总统,而美联储主席是世界的总统,美联储主席的权力在美国第二,但在全球却是第一。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经济学教授理查德森表示:“美联储主席控制着影响世界繁荣的最重要工具。如果他/她就利率作出好决策,那么全球数十亿人将因此受益。如果犯了错,全球可能有数亿人将因此失业。”

这些传奇式的说法足以证明了美联储主席的重要地位。不过,格翁作为美联储主席一职的顶峰,继任者恐怕很难复制,尽管卸任后他遭到了空前抨击———人们指责格林斯潘酿就了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

耶伦留给美联储“无字碑”

即将卸任的耶伦是美联储史上第一位女性主席。“下一任主席无论是谁,美联储仍将是耶伦的美联储”,这无疑是对耶伦最高的褒奖,从一个侧面也证明了其过去5年政策的正确性。她以灵巧的操作引导着美国经济前行,产生了深远的经济影响。

从走进联储办公室的第一刻,耶伦就发出了明确的信号,表示劳动力市场局面的改善是居于高度优先地位的目标。在她掌控美国央行期间,失业率降低到了近16年的最低点,同时也没有发生许多人曾经恐惧的恶性通货膨胀。

null

▲美联储主席耶伦

当然,通胀一直低迷也是对耶伦任期“最严厉”的批评之一,通货膨胀在过去5年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无法达到联储的2%目标。通胀低迷意味着,利率也就只能保持低水平,假如未来再遇到危机需要降息时,联储就没有多少可操作的空间。

不过,这些更似留待后人评说的“无字碑”。

美元将不再所向披靡

这不得不让人疑惑:为什么谁来当美联储主席都是“耶伦”?为什么会选择“无趣”的鲍威尔?笔者认为,其背后折射的是“美元总统”式微,进一步来说就是货币作用必将弱化,即货币主义式微。

甚至我宁愿用一个更夸张的说法:货币主义末路,从此无论是谁都不会再有格林斯潘的辉煌。但这并不是坏事,不再迷信货币宽松刺激经济或许能避免“糟糕的错误”(格林斯潘自己承认有30%的错误)。

 

其实,这并非是格林斯潘个人的错误,而是货币主义的局限性。始于格林斯潘时期,货币主义成为美国的重要经济政策,这也是美元霸权主义的起端,QE或缩表,都影响着美国及全球经济的走势。

null

▲货币主义式微,美元不再所向披靡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将货币工具异化成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实施了QE,日本、欧洲等也迷信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促进经济复苏,结果反而导致了泡沫。实际上当前经济复苏仍处于艰难的泥潭,甚至可以说,就是全球央行放水,才导致了世界经济增长出现了紊乱。

从长期来看,货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中性的,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同比例变动,而不会影响产出和就业,即你印多少钞票都不能复苏经济。因此,耶伦的一系列政策或许是一种货币主义从货币宽松回归理性的选择。

现在人们认识到,推动经济增长的终极力量说到底是技术和制度,而非货币。货币主义如同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为主)一样,都是工具性理论,而不是主导世界经济的力量。全球的央行都意识到,货币流动性泛滥所带来的巨大麻烦。

未来,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虽然不会终结,但是货币的作用必将式微,美元也必然不会像格林斯潘时代那样所向披靡,同样,各国的应对策略也必将更加成熟,人民币的成功应对就是一个证明。因而,以美元为武器的美联储主席式微也就在所难免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