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海外投资向国外转移资产,这是过去中国富有阶层包括部分政府官员转移非法所得屡试不爽的便捷路径,不过今后这条路走起来恐怕不那么顺畅了。中国商务部于北京时间12月27日表示,将着力抓好对外投资真实性审核。
12月27日,据中国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发布的消息,在过去的11个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达到1,6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238亿元),同比增长55.3%。在中国实体经济增长乏力、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超过2015年3倍多的对外投资增速显然引起了中国监管层的警觉。
在27日当天的发布会上,中国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司长周柳军表示,2017年,中国商务部将“把握好对外投资的节奏和力度,着力抓好对外投资真实性审核、事中事后监管等重点工作”。

自2014年6月以来,中国巨额的外汇流出引发中国监管者的担心(图源:VCG)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开始推动企业“走出去”在全球布局,尤其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提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企业10亿美元以下对外投资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以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步伐迅速加快,在这股对外投资的洪流中,部分中国企业及个人将海外投资作为转移资产的渠道。虽然中国监管层对此有所察觉,但在中国高额的外汇储备、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的经济语境及最高领导人提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语境下,监管者对借道流出的资金多采取“下不举上不纠”的态度。
不过,2016年以来日益严峻且不见好转的中国经济形势逐渐使监管者改变了看法。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中国的外汇储备下降了9400多亿美元。同时,中国监管者发现,“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设快出’等类型的对外投资”。
此前,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郭松就曾表示,从2015年以来,“的确发现有个别企业或个人通过对外投资这个渠道来转移资产。” 而据中国外汇管理局2016年上半年的两次主要针对违规资金流出的非现场检查结果,中国外汇管理局共查实的涉嫌违规流出的资金有84亿多美元。
种种情状使得中国监管者的警觉加甚,这也是促使中国监管者加强对外投资真实性审核的重要原因。
不过,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已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的背景下,中国政府能否通过对海外投资真实性的审查堵住违规资金流出的漏洞,还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