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支付宝的道歉信看马云为啥非要做社交?(组图)

【侨报网综合讯】在风口浪尖上被笔伐口诛了两天,支付宝出来认错了。北京时间11月29日下午,针对近期支付宝“校园日记”等圈子引发的争议,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的董事长彭蕾发布了内部信予以回应。

3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的董事长彭蕾。资料图

彭蕾在内部信中向所有人道歉,并表示自己做错的事,永远不要怪别人!彭蕾也在信中感谢外界批评建议的声音。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随后也在内网中发声:“阿里巴巴珍贵的是改正错误的勇气。支付宝,继续努力。阿里人,学习反思和自查。”

彭蕾在承认错误的同时,还特别强调4点问题:

1、所有打擦边球嫌疑的圈子立刻解散。

2、恶意发布突破底线图片的用户永久封号并永久不能注册。

3、团队内部讨论整顿。想清楚并写下来,我们要什么不要什么,严格执行。

4、请大家继续鞭笞。

支付宝作为目前中国数一数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一举一动皆在广大用户的关注下,成为大众话题本是寻常,但这次支付宝“犯的事儿”确实有点出格了。

从27日起,支付宝开始测试新的社交功能,推出了“生活圈”这个社交功能产品,随后“生活在海外”“校园日记”等圈子的一些大尺度照片的流出,让一些圈子出了名,用户迅速超百万,浏览更是数千万人次。

1

除了大尺度照片,最具争议的就是,只有芝麻信用超过750分的男性用户才能进入这两个圈子中评论、点赞。一时间,议论纷纷。不少人批评,这是在“美女”与“有钱人”之间的社交,大家纷纷将支付宝打趣为“支付鸨”。

据新华网报道,这些“圈子”并非支付宝在运营,而是携手理财机构、健身机构、母婴商户、宠物店等合作伙伴推出,支付宝只提供一些基础支持。尽管支付宝称,一旦发现不良信息,有能力在第一时间识别,并会采取措施进行分类处理,但这些圈子流出的大尺度照片却反映出运营者和支付宝的监管不力。

支付宝原本是一个支付软件,却突然干起了交友软件的活儿,这件事本身也让人莫名其妙:用户使用你的初衷不是为了交友啊。这算不算是东施效颦?

可以说,支付宝的这款新功能尚在测试阶段就注定出师未捷身先死了。支付宝为什么如此莽撞?其实从彭蕾的回应中可以一窥原因。

第一,支付宝誓言转型

彭蕾提到,“作为日常活动用户超过一亿的应用,我们必须努力不断完善自己,必须努力转型才能跟上形势。”

支付宝想要赶上什么形势?分析认为,原因恐怕是巨大的行业竞争压力。

据新华网称,目前,中国另一大互联网巨头腾讯旗下的微信,月活跃用户已超8亿,粗略估计月活跃微信支付账户已超6亿元人民币。而支付宝辛辛苦苦打拼了十余年,目前对外公布的实名用户才4.5亿。虽然说目前支付宝交易的数额仍大于微信,但微信用户的增速已经让支付宝无法保持淡定。

所以,支付宝为了不被用户淘汰,想到了模仿对手的长处也是情理之中,只是结果显然是不成功的。

不过彭蕾认定支付宝需要转型,马云鼓励支付宝继续努力,这都透露出,支付宝迫切转型的压力。所以支付宝后续的转型探索估计仍然会继续。

第二,支付宝疏忽了用户体验

彭蕾在内部信中说,“我们要向数亿用户传递什么信号?!我们到底要什么?!我们终究去哪里?!在所谓的用户活跃度面前可以不择手段无节操?!”从这一连串追问中可以看出来,支付宝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要转型,却其实连究竟要怎么转都没想明白。

支付宝声称,推出“圈子”的初衷是帮助用户建立同好关系,搭建商家与用户互动、培养粉丝的新载体。也就是说,支付宝看重的是如何给商家和合作伙伴带来价值,却不自觉地忽视了终端用户的感受。

网络上很多网民表示,他们心中支付宝的定位就是一款支付软件,支付宝如果非要改变用户认知,只会让他们感到不习惯。有网民形容:“就好比一款音乐软件非要给我报突发新闻,但我只想用它听歌。”

从彭蕾和马云的表态来看,他们似乎是想把这次危机转化成一个“知错就改”的公关效果。而“生活圈”这项产品还是要继续开发下去,就算没了“生活圈”,支付宝将来还是要在社交功能上做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