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华闻周刊》记者 范慧勇
(中国企业缺席伦敦科技城)目前已有超过1600家公司进驻以东伦敦为中心的科技城,但伦敦发展促进署亚太区总监曹杰接受英国《华闻周刊》采访时说,中国企业未能及时发现并抓住伦敦科技城涌现的商机。
“我觉得中国企业正在错失大好商机。如今几年过去了,还没有什么中国企业投资进来,真是可惜呀!”曹杰坐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办公室里,背景是伦敦市政厅,侧目凝重地看着河对岸的伦敦金融城和远处的伦敦科技城中心,作为伦敦发展促进署亚太区总监,他对中国企业没能及时发现并抓住正在蓬勃涌现的商机而惋惜。
从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已经有超过1600家公司进驻以东伦敦为中心的科技城。在这个没有边界的高科技和创意新聚落,原本几乎被遗弃的重工业贫民区,已经焕然一新,成为美国硅谷之外的又一个国际科技创业中心。伦敦科技城不但吸引了谷歌、Facebook、英特尔、思科等科技企业的青睐,就连Facebook的副总裁乔安娜·希尔兹(Joanna Shields)也毅然投奔,执掌伦敦科技城投资机构。
作为一个在伦敦政府机构任职的华人,曹杰长期服务于海外企业在伦敦的投资发展,先是在一家投资银行,之后转战一家著名的管理咨询机构,直到任职于伦敦市政府负责海外企业投资的服务机构。
“我在为中国企业投资所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在投资信息方面更加敏感,更好地把握未来”,曹杰解释道:“其实中国企业未必非要大规模投资伦敦科技城,但是,至关重要的是先把触角伸进来,向海绵一样,去吸收最前沿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方向、新颖的商业概念、创意思维等,至少需要站在产业的最前沿。”
“我始终坚信,以中国人的方式,一旦明白了事情的重要性,一旦开始行动,一定能迅速追赶上来”,曹杰也希望通过《华闻周刊》,调动有志于创业的华人关注伦敦科技城的动态,发掘潜力机会。
伦敦科技城商机涌现 中国企业无意识
《华闻周刊》: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伦敦科技城吸引了超过1600家科技、创意企业落户,其中有多少是来自中国的企业?
曹杰:几乎没有中国企业的投资。这是非常遗憾的。不仅仅很少有来自中国的投资,连来自整个亚太地区的投资也仅仅占2%左右。
目前科技城主要的投资来自于英国本土、欧洲,而美国企业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也非常敏感和积极,他们有足够的意识和能力发现我们现在没有看到的机会。
尽管有很多华人在硅谷创业,但是和伦敦科技城相比,硅谷有它的局限性。伦敦科技城的很多创业企业或项目,着眼点更加长远,比如高科技产业之外,还有大量的创意产业涌现等。很多公司致力于网络科技的新应用、移动应用程序,包括移动视频、手机游戏、掌上社交媒体、3D动画、流媒体、新生代掌持设备等等应用程序的开发,活跃着大量的有远见的创意型企业。
近年,来自中国的大额投资更多地侧重收购公司资产,相对而言,在收购技术和知识产权等方面不足够重视。尽管有个别香港、台湾企业在科技城有所投资,遗憾的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投资非常有限,第一还没有完整地接触到这些信息,第二还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华闻周刊》:这种投资欠缺,是否也就意味着有很大的潜力?
曹杰:对。我们非常希望通过媒体和更多的机构,向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因为在伦敦科技城,每天都有大量的新技术、新概念产生,不停地会有新的创意或技术获得投资或被收购。伦敦作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有着比美国硅谷更加便利的金融投资服务。科技城和金融城是没有界限的、完全融合在一起的。
(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