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08年的次贷危机,让一群人大发横财。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今天就请你跟着小开一起,透过电影《大空头》,了解他们的伎俩。
1、“政府担保或民间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如果只是一般人的房贷,固定利率30年,无聊、安全、报酬低,对吧?但只要几千张房贷一起买,报酬顿时升高,但风险依然很低。谁会不付房贷呢?”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亦称住房按揭证券(Residential Mortgage Backed Security,简称RMBS),是一种打包协议形式的金融产品。投资人从该种产品中所取得的现金收益是由购房者根据相应的贷款协议支付的本息来支持的。RMBS是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一种。MBS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所罗门兄弟公司的一位债券交易员——刘易斯·拉涅利发明的。

2、 “基本上刘易斯·拉涅利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就是让大银行疯狂赚钱。他们靠着每笔证券2%的手续费,赚进数十亿美金。但后来他们发现房子不够多,毕竟房子就那些,有好工作也买得起房子的买家也就这么多,银行只好拿风险更高的信贷来填补,让他们继续赚钱。这些高风险信贷就称为次贷。”
其实,MBS也有公营和私营之分,一般来说,公营的信用较好,风险较小,而次级贷款(Sub prime)一般都是私企发售的。电影中,MBS从AAA到B,总共被六级分类,级别越高的,信用越好、违约概率越低、风险越小、而且具有优先偿还权,但收益率低,反之亦然。影片中,对冲基金管理人Michael Burry在通读数据后,发现美国绝大多数的次级房贷都是浮动利率,然后就得出了房市会在不就的将来暴跌的结论。这是为什么?

3、 “我想要沽空房市。”“真的?但是房市不可能崩盘。”
浮动利率是相对于固定利率而存在的,在借贷期限内,利率可以根据各种市场因素进行调整。美国当时的房贷利率低,加上市场监管不严,房屋中介百般钻漏洞,民众一窝蜂去买房,但事实上,许多人是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还房贷的。等到几年后利率一涨,这些人自然就还不起房贷了,除了把房子还给银行,别无选择。而银行拿到房子后,会立刻低价拍卖。所以,Michael是看准了这个趋势,笃定房市会在未来几年内崩盘,做出了沽空的决定。

4、“我要沽空房市。”“什么?房贷债券又没有保险合约或期权。房贷债券太稳定了。”“这就是我要做的,我要让银行,帮我量身打造保险。然后,我再来买。”
为了沽空房市,Michael要怎样做呢?MBS毕竟不是股票,没办法做空。这里就是体现他创造性的地方了:他让银行给自己量身打造了一款“保险”——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简称CDS),然后自己再买入。CDS是这样运作的:MBS一旦跌到破产,CDS的卖方就要一次性赔付买房大笔现金;反之,如果房市坚挺,MBS信用良好,买房就要定期赔付卖方一定资金。所以,CDS本质上也是一种对赌合约。影片中,Michael和各大银行签订了总共13亿的合约,赌上了美国房市的未来。(图:1976年的曼哈顿大街,图片来自东方IC)

5、“次贷违约率增加,次贷证券却变得更有价值?”
为什么房贷违约率上升,MBS信用评级却高居不下?电影中,房贷市场的危机逐渐凸显,房贷违约率逐步上升,但在这个时候,却出现了奇怪的一幕:MBS的信用评级并没有随之下跌。这是为什么?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标准普尔公司、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并称世界三大评级机构,公司需要发行证券时,发行者会付费给评级公司,让公司为该证券进行评级。评级公司的本质是商业公司,提供评级服务是他们的盈利手段。(图片来自东方IC)

6、“如果我们不给,他们就会去找隔壁的穆迪。如果我们不合作,他们就找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我们的错,世界就是这样。”
在影片中,标准普尔的一名员工道出了行业的竞争内幕:因为利益考量,评级机构有时会难以做到公正客观,如果自家不给MBS评到3A,隔壁的评级机构就会抢过这个赚钱的机会。当然,电影使用了夸张手法,标普的员工不会对华尔街的证券交易员道出实情,但这个现象却是存在的。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国际集团(AIG)在2008年在濒临破产时被政府以850亿美元接管,然而就在接管前一星期,穆迪还给它发行的债权评到了“Aa3”的级别。(图片来自东方IC)

7、 “当形势回归平静,五万亿美元退休金、房产价值、退休福利计划、存款、和债券全部化为乌有、八百万人事业、六百万人无家可归。这只是美国的数字。”
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受此影响,美国实体经济陷入衰退期,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GDP下降6.1%,失业率大幅上升,并于2009年创下50年最高纪录。同时,世界经济也遭受了重创。次贷危机中,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破产,这家有着158年悠久历史的公司在提交破产申请时,显示该行现有总计6130亿美元的负债,而其资产为6390亿。(图片来自东方IC)

8、 “2015年几个大银行开始贩卖所谓的特制分级产品,根据彭博新闻社,这实质上还是债务抵押债券,只是拿新瓶装旧酒罢了。”
在美国的次贷危机这场金融海啸中,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金融领域多方参与,环环相扣,最终多米诺骨牌效应爆发。美联储前副主席艾利斯·里夫林曾说过,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之一就是,无论风险对冲多完美,借钱给无法偿债的对象,对借贷双方来说都不是好买卖。(图片来自东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