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释放经改秘钥 拿企业公敌开刀(图)

8月29日,中国发改委网站发表文章称,今年以来,中国以降低“五险一金”费率为突破口,推动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减轻企业生产经营负担,对实体经济企稳脱困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章称,按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收入情况初步测算,下调社保缴费率政策每年可为企业减负1,000亿以上(1人民币折合约0.1497美元),下调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每年可为企业减负400亿元左右,各项措施综合减负效应在1,500亿元左右。

去年年底,摩根士丹利前董事、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就指出,如果将普通劳动者缴纳的“五险一金”减去一半,这部分资金不仅可以转化为社会实际消费,而且可有效降低企业所担负的成本,这对提振内需将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需要提到的是,美国金融危机期间,企业员工缴纳的社保减去三分之一,这些钱直接进入劳动者的口袋,进而转化为消费。这也是美国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社保缴纳费用有多高?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企业职工社保总费率,为企业职工工资总额39.25%,接近德国、意大利等欧洲福利国家40%的缴费门槛。分别比美国、日本、韩国高出23.2、14.01和24.12个百分点,约为菲律宾的3.04倍,泰国的3.84倍,墨西哥的4.76倍。

以北京为例,如果职工月薪10,000万,扣除五险一金后,实体到手的只有7,479元,而员工社保缴纳由个人和企业共同承担,企业实际要支付14,430元(4430元是企业支付部分)。中国社保缴纳费用高昂,原因无外乎,社会养老金缺口很大,且老龄化进程加速,这需要企业和劳动者共同背负,另外,很多事业机构编制人员,退休后纳入社保,增陡负担。


经济学既是一门研究财富创造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收入分配的学科。社会财富创造源于企业生产,更根植于社会的消费需求水平。中国经济弊端的总源头,均可以归结到产业结构失衡,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民企,长期以来遭受各种政策歧视,缺乏自由成长发展空间,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到整个社会收入分配格局。

根据最新出炉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国国家电网以3,296亿美元营业收入,跻身2016世界500强榜单第二位,仅次于跨国零售巨头沃尔玛。中石油、中石化分居第三、第四位。

从结构上看,美国134家上榜企业,主要集中金融保险、医疗保健与制药,食品生产与销售,高端制造等高附加值领域,中国99家企业则主要集中在银行、采矿与原油,工程建筑等领域。而作为新上榜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京东,相比去年也亏损14.92亿美元,呈现出虚胖特征。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首席研究员缪荣表示,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相当于美国企业500强的78.9%,但实现净利润仅相当于美国的52.63%,说明中国大企业仍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缺乏拿得出手的杀手锏,即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从而影响了盈利能力。

人所共知,例如中石化、中石化、国家电力等企业,庞大营业收入源于市场垄断地位,与创新无关,并且,这些垄断企业经营状况,与宏观经济环境紧密相连,也就是说,如果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将进一步恶化盈利状况,如果提高服务收费价格,将增加社会整体成本。

这也呈现出,中美两国不同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状况。美国经济主要源于消费驱动,市场消费者,是所有企业衣食父母,为拓展生存空间,作为竞争者必须通过各种创新模式,千方百计讨好消费者,同时,与其他企业争夺要素资源,进而提升社会劳动者薪资收入。中国经济目前阶段则依附于政府投资和房地产,基建工程和地产繁荣背后,是以挤出实体经济为代价,当生产成本节节攀升,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萎缩时,放弃生产成为多数企业无奈的选择。

这种情况下,恢复企业财富创造能力,只能借助于最大规模减税减负政策,并致力于通过霹雳手段,最大力度来降低房价。因为,对于多数中产阶层而言,即使五险一金缴纳费用减去一半,在高房价、高物价裹挟下,也很难将节省下来的资本,全部转化为消费,对提振实体经济作用仍然有限。但是,降低房价,也面临银行坏账、汇率贬值、市场抛压等多重风险。

总体来说,指望中国实体经济重归繁荣,需要经历阵痛式的结构性改革,需要转变整个社会收入分配格局,如果政府狠下决心,相信会度过改革阵痛的难关,毕竟,人生尚不能一帆风顺,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而言,更不可能一路平坦,关键在于面临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