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存在“神奇数字”吗?

来源: FT 2013-05-07 16:54:5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306 bytes)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塞缪尔•布里坦

人类对神奇数字的徒劳探索永远不会停止。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教授肯尼斯•罗戈夫(Kenneth Rogoff)和卡门•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的故事就是这种堂吉诃德式追求的最新一例:二人认为,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高于90%将不利于经济增长。一些保守派政客及其顾问以这一“神奇比率”为依据,倡导严苛的财政政策。如今,这些人已经因为受到了羞辱而被迫退却。

这一幕影响的不只是当前的财政辩论。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学家担心自己的学科不被人们当作“硬科学”——这种症状被称为“物理学嫉妒”(physics envy)。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曾抱怨称,经济学没有发现可被视为常数的关键数字或比率。在陈述通胀与货币供应的关系(“通胀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货币现象……”)时,他声称发现过这样一个常数。然而,尽管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不容否认,但弗里德曼定律的作用方式却与关键的自然科学常数不同。即便你确定了货币量和价格水平的衡量方式,两者之间也不存在稳定的比率。弗里德曼自己的研究表明,这一比率不仅会在短期内波动,还会随着世代变迁而变化。

这与物理常数“g”相去甚远。“g”是地球引力造成的加速度,但即使对它也得谨慎待之。在真空中扔出的石头,每秒下落的速度比前一秒钟快32英尺每秒。但如果将一块石头扔出自家窗外,受空气摩擦力影响,石头的下落速度就没有那么快。

经济学等学科对物理式关系的探索由来已久。二战后曾出现一种主张:如果政府支出超过GDP的25%,就会带来麻烦。不少人信以为真。但验证这一主张的过程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25%的比率是否涵盖资本支出和经常性支出?如果涵盖二者,那么国有部门庞大的国家将难逃厄运,即便它们的很大一块支出是对增长至关重要的资本投资。但如果将公共投资从这一比率中剔除,则会出现其他的矛盾:花在招聘理科教师上的钱变成了危险的经常性支出,而将同样一笔钱花在扩建学校厕所上却是良性的资本支出。不论如何定义,几十年来的政府支出均远高于GDP的25%。不论这是否减缓了经济增长,它都没有产生上述预言中所说的灾难性后果。


某日翻阅旧论文时,我发现了有关“量化未遂”的更具体案例。1970年,经济学教授理查德•利普西(Richard Lipsey)和迈克尔•帕金(Michael Parkin)的一项被广泛引用的研究声称,只要英国容忍成人失业率达到2.1%(当时被认为是较高的失业率),工资年增长率就将维持在3%的低位,从而化解通胀问题。事实上,尽管失业率曾数次升至这一水平,却从未产生这种“奇效”。只有2008年开始的大衰退才让收入增长率降低至3%以下。

如果有人认为我是在奚落量化研究,那是彻底误解了我的意思。但是,我们有必要牢记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箴言:不同学科的精确度各不相同,在所有学科间寻求相似的精确度是错误的。

研究结果有限但有用的一个例子是“奥肯定律”(Okun's Law)——更准确的说法是“奥肯经验法则”(Okun’s Rule of Thumb),它以前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主席阿瑟•奥肯(Arthur Okun)的名字命名。这条经验法则称,经济产出增加3%(超趋势产出)伴随着失业率下降1个百分点。其余的增加值可用工作时间上升、劳动力参与率和生产率提高来解释。奥肯多半会头一个站出来强调,确切的关系依国家和时期而定。更重要的是,这一关系适用于商业周期或政策变化引起的短期波动,且不太可能适用于长期存在增长停滞或通胀压力的情况。

大体的教训是,不轻信每一项所谓的研究成果,将有益于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在使用不同方法的不同研究得出同一结论、并经受住专业人士的批评之前,我们最好耐心地等一等。另一方面,从研究成果中得出的一些有理有据的基本归纳和推论,也可以带给我们相当大的帮助。

译者/徐天辰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