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凌晨,全媒派从可靠渠道获知:吴晓鹏执掌下的华尔街见闻在农历新年前获得了高达1亿人民币融资。这对于任何一家垂直媒体来说,都是令人振奋的数字,何况,这是一家公司化才三年不到的初创机构。而幕后操盘手,是被称为“中国默多克”的黎瑞刚。

2015油价股价房价都太震荡
于是黎瑞刚给吴晓鹏投了一个亿?
跌宕起伏的2015给华尔街见闻带来成倍上涨的优质流量,其官网显示,“华尔街见闻各项数据连续三年保持300%-1000%的同比增长,现在仍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最快最权威的金融数据资讯实时播报平台,一则经济数据从发布到推送给用户最短仅需0.3秒,是众多中国专业投资者必不可少的投资工具。

华尔街见闻创始人、CEO吴晓鹏
若以时下最流行的粘性数据考量,仅7*24小时直播频道,用户日均停留时间高达84分钟。

华尔街见闻7*24小时直播频道
华尔街见闻改变了金融业界和普通用户对全球市场的认知。吴晓鹏最早尝试7x24小时全球市场直播模式,据说当年老沉挖人未遂,便借鉴了此种形式。到2015年,全球市场屡次与A股频繁互伤,人们才意识到整体市场重要性。一家媒体能够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确是罕见。
优质“内容+产品”无惧资本寒冬
“中国默多克”再出手
今年7月,黎瑞刚卸下体制内所有职务,专注于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CMC)的运作管理。这一两年来,CMC虽然神秘,但在文化产业投资领域却颇具名气,海内外项目投资融会贯通,经营上可谓有声有色。此前,全媒派曾深扒黎叔其人:SMG舵手,江湖人称“黎叔”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董事长,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有外界人士称,“黎叔动静不大但动作很大。他是《中国好声音》的幕后策动者,也是《琅琊榜》的幕后推手;他是好莱坞的中国合伙人,也是‘颠覆电视’的微鲸电视老板……”因为独到的眼光和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黎瑞刚称为“中国的默多克”。
此次投资华尔街见闻,黎瑞刚通过专门渠道透露:“我们相信华尔街见闻拥有充分的潜力成为在线财经资讯领域的新一代领导者。”相信有“黎叔”加持,华尔街见闻将在中国财经资讯领域有全新一轮的发力。

确实,华尔街见闻近几年在财经资讯领域独树一帜,有一个鲜明的特色——用户画像明晰:服务用户多为专业投资者、金融机构从业者、政策决策者、企业高管等高端人群。通过招聘启事也能看出华尔街见闻的野心:“并不止步于做最好的财经新媒体,更致力于搭建互联网资讯、交易和社区等金融服务的一站式平台。”
给内容创业者的三点提示
效率!用户!技术!
1 | 市场资讯争夺依然为快不破
从财新到一财,再到加入CMC之后投资的华尔街见闻,行走沪上的黎瑞刚对财经媒体情有独钟。对比三家,华尔街见闻的最大差异是聚焦在市场资讯,而并非行业资讯和制度资讯。市场资讯如果做到最快,很符合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机制和投资者心理。
2 | 打造垂直与极具粘性的社群
聚焦垂直领域,聚拢优质用户,为平台持续不断生产内容,并实现个体间的自由交流,进一步增强平台粘性,是每一个内容创业者需要描绘的图景。毕竟,强粘性才是原生广告的沃土。华尔街见闻社交分享回流可达20000%,意味着用户在社交平台每分享一条文章,平均回流200次。快速反应和多终端分发能力,给华尔街见闻商业化加速留下想象空间。“工具类的黏性比较高,我们现在的产品还有改善的空间,另外一个重要的就是用户间的互动。”张泉灵也曾在一次内部演讲中重点强调了投资人对内容分发能力的重视(新晋投资女王:什么样的内容我愿意砸钱?)
3 | 用产品思维做内容
当下受资本追逐的内容平台,无一例外拥有优势的技术背景和产品功能。此前获腾讯领投的知乎,曾受BAT多路财团追堵。吴晓鹏曾不止一次的表示对技术人才的重视,新资金的引入,更加速了品牌功能模块的完善和行业链条的完整。“引入新的资金和战略资源,将加速完成与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趋势相关的内容领域布局,创造共享型的金融资讯与社区化基础设施;同时与顶尖金融机构深度合作,满足投资者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