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全球投资者蜂拥购买中国股票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对于周迪(音译)来说,中国股市的深度下跌正是她一直都在等待的事情。

周迪是桑伯格国际价值基金(Thornburg International Value Fund)的基金经理,管理着110亿美元的客户资金,她正在买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其酿酒历史可以一直追溯至清朝。自6月份以来,这家公司的股价已经下跌了22%,但周迪表示,该公司的利润率较高,因此看起来是很值得入手的一只股票。

她并非唯一试图抄底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在8月份,全球投资者通过“沪港通”计划购买了价值214亿元人民币(约合34亿美元)的沪市上市企业股票,创下自2014年12月份以来的单月最高水平。相比之下,投资者在7月份出售了价值315亿元人民币的股票。

尽管最近几个星期以来的经济报告表现不佳且股市遭遇震荡,但许多投资组合经理都认为,由于上证综合指数自6月12日见顶以来已经下跌了40%,因此中国股市是值得关注的。投资者正在购买保险、医疗保健、食品和科技公司的股票,他们认为这些板块将得益于中国经济朝消费者导向模式转变的趋势。

投资者正在购买香港上市的中国移动股票,这是中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入手中国中央政府债券,其回报率自2013年底以来一直都高于美国国债。此外,他们还正押注于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BABA)、旗下即时通信服务遍及全中国的腾讯控股(香港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0700)以及比谷歌更受欢迎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纳斯达克股票代码:BIDU)。

股市卖盘已经变得“不加选择”,为瀚森全球投资有限公司(Henderson Global Investors)旗下重点投资中国市场的基金管理着12亿美元资金的查理·奥德利(Charlie Awdry)说道。自中国政府在8月11日出人意料地贬值人民币以来,全球各国股市都已大幅下跌,而且通常情况下其波幅都很大。

作为对这种形势的回应,奥德利一直都在买入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股票,比如说阿里巴巴集团等,该股自6月12日以来已经下跌了26%,市值蒸发600亿美元。奥德利称,被投资者所忽略的一点是,这家电商公司的业务具有“优异的现金流生成”能力。在截至3月份为止的上一财年中,阿里巴巴集团的净运营现金流增长50%,至67.9亿美元。

许多交易员和分析师都指出,市场广泛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意味着原材料需求将会下降,而这又意味着投资者应该避免买入金属和矿业类股。但麦格理投资管理公司(Macquarie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亚洲股票业务联席主管塞缪尔·勒科尔尼(Samuel Le Cornu)则指出,与此同时,其他一些板块则将受益于中产阶层群体的扩大。这家公司管理着2640亿美元的客户资金。

押注于这种趋势的一种方法是购买中国各大保险公司的股票,这些公司已在最近的股市买盘中遭遇重创,但却拥有很大的潜力,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人都想要购买寿险保单来为家人提供保护,勒科尔尼说道。

勒科尔尼首选的股票之一是香港上市企业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股价在最近的股市卖盘中已经大幅下跌了35%,但过去两年时间里则仍旧翻了一番。据正在买入保险类股的投资者称,保险公司的股票相对来说仍是比较便宜的:香港上市保险公司的历史市盈率平均值仅为10倍。按去年的盈利计算,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的市盈率为9倍。

不过,仍有少数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逆风感到担心,或是担心中国在亚洲地区的贸易伙伴国将会感到手头拮据。在今年7月份,中国进口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今年截至目前为止,新兴市场股市的资金流出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水平。即便是那些广泛认为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的投资者,也正在重新评估其持股。

美国教师退休基金会新兴市场股票基金(TIAA-CREF Emerging Markets Equity Fund)的投资组合经理Alex Muromcew认为,对于认为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7%年增长率的投资者来说,过去几周时间里的股市卖盘是一种“现实检查”。该基金管理着8.862亿美元的客户资产。

他说道:“我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试图找出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形势下,我所持有的公司股票的基本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有些中国投资者则认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决定旨在创造出全球机构投资者愿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开始买入的市场。在最近的卖盘中,管理着590亿美元客户资金的安石集团(Ashmore Group)的研究主管詹·德恩(Jan Dehn)一直都在买入五年期中国政府债券。

自2013年底以来,这种债券按美元计算的回报率为10.2%,相比之下五年期美国国债的回报率则仅为5.8%。德恩正押注于中国将在不久以后之际与日本、英国、美国和德国的国债市场展开竞争,并希望“在大队人马到来以前”抢先进入中国国债市场。中国决策者“正在思考长期问题,我认为他们将旗开得胜”,他说道。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