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过剩产能正带来全球通缩压力

来源: 腾讯证券 2015-06-02 19:15:0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347 bytes)
北京时间6月3日凌晨消息,华尔街日报周二报道,刘子君(音)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那段时间创业,一手打造了这间生意兴隆的轮胎制造厂,现在随着中国增长速度的放缓,他不得不降低产品售价来维持生意运作。

现在,刘子君这样的实业家们所感受到的痛苦正在全球范围激荡,凸显了中国这个曾经是世界最可靠增长来源的地方,正在如何对全球各地施加通货紧缩压力。

在东南亚地区的橡胶树产地,种植园主们正在绞尽脑汁地尽快降低胶乳原汁的价格来让中国的客户们满意。而在美国的轮胎分销商们,也全力降价甚至裁员以应对那些来自本不应该存在工厂以大折扣价格向美国输出的产品。

德尔奈特轮胎是位于田纳西州的轮胎分销商,公司在2015年初因为产品大降价之前购入了太多库存,最终导致巨额亏损被迫关门。公司首席执行官布莱恩·格兰特(Brian Grant)说,“中国的产能持续增长,也改变了美国的业界生态。”

十多年前,来自农村的廉价劳动力蜂拥进入中国的大小工厂,帮助降低了从T恤到三轮车在内,几乎所有产品的成本。

随后的发展是,中国对石油和棉花等大宗商品的旺盛需求推动自然资源价格飙升,帮助逆转了当时通货膨胀的下行趋势。现在,中国过剩的制造业产能和日渐放缓的增长率正在再次改变这一等式,对价格带来新的下行压力。

不管是新西兰的牛奶供应商,澳大利亚的煤矿主还是巴西的糖业庄园主,在发现自己高估了中国的大宗商品需求之后,都纷纷被迫降低了售价。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业者们受到国内经济的放缓和过量产能的压制,不得不把轮胎,钢铁和太阳能电池面板等制成品大量投入到出口市场。

由中国输出的全球性通货紧缩压力其实是困扰南美到欧洲,以及亚洲大部分经济体的更广泛需求问题的具体体现。中国远谈不上是物价疲软的唯一肇因,其他的因素包括了来自北美的新原油供应以及欧洲的萎靡增长走势,但是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压倒性的规模,广度以及中心角色使得它成为了决定性的力量。

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之前多年稳定上涨之后,美国轮胎价格在过去32个月中有23个月是下降的,相比2012年7月时候的累计跌幅是6.5%。所有从中国直接进口的产品,过去38个月中有20个月出现价格下降走势,累计跌幅是2.2%。

对美国消费者来说,这似乎是一件好事。但是对决策制定者们和企业高管们而言,价格的持续下跌却是真切的挑战。价格的下降可能挤占利润空间,抑制投资决策以及妨碍薪酬的提升,所有这些对于帮助全球经济摆脱过去多年不温不火的增长势态都是必须的。

美国服务业的价格主要受到劳动力成本等国内因素的影响,它的通货膨胀年化表现正在逐渐接近2%这个美联储设定的目标。随着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服务业价格还有可能进一步上涨。

但是美国的商品价格更容易被中国影响下的全球贸易风向所牵制,它的表现2012年以来一直远低于联储的通货膨胀目标,甚至在2013年的时候陷入了完全的通货紧缩状态。

总体来说,美联储所习惯使用的通货膨胀指标显示,美国的年化消费物价通货膨胀率在4月仅为0.1%。大宗商品价格的疲弱,特别是原油价格的低迷表现,以及进口产品价格的下降都是原因。这个美国通货膨胀指标2012年初以来就没有达到过2%以上。

在欧洲,消费物价年初的下跌走势促使欧洲央行启动了激进的货币宽松措施,希望以此驱动经济增长。4月的时候,欧洲消费物价表现总体持平。

随着中国越来越难以消化在过去新增的工厂产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各地低迷的物价涨势中所起的作用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在中国,产品的出厂价格过去三年多一直在下降,迫使人民银行放宽信贷条件以及压低借款成本,希望以此刺激消费以及更广泛的经济增长。

尽管如此,中国人民银行的官员们还是担心,这样的措施可能让事态更加恶化——资金会被导入那些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行业,而它们正在寻求将自身的问题通过出口进行化解。风险在于,低成本资金可能引发中国制造业产能的更进一步扩张。

随着中国建筑行业的下滑,钢铁需求已经要远低于之前的预期,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全球性钢铁出口方,对价格造成压力。

过去一年,中国出口9400万吨钢铁,这甚至超过美国,印度和韩国,也就是世界第三大,第四大和第五大钢铁生产国的总和。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