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关总署昨日公布1月进出口数据,出口和进口双双下跌。在1月底人民币“狂贬”下,出口依然创近10个月来首次下降,分析认为今年为保经济7%,保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人民币或继续贬。
2015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同比下降10.8%。出口1.23万亿元,同比下降3.2%,近10个月来首次下降;进口0.86万亿元,同比下降19.7%,创2009年6月以来最低增速。然而在进口增速大幅下滑,明显大于出口增速而带来衰退式贸易顺差达3669亿元,扩大87.5%,再创历史新高。
人民币贬有必要性
瑞银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中国1月的贸易数据令人民币汇率处于尴尬境地:一个创历史新高的贸易顺差应该会增加货币的升值压力,但是出口下滑却需要人民币贬值。
历史新高下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应该在升值压力的通道中,但在1月底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在5个交易日内有已4天逼近“跌停”,整个1月人民币贬值0.7%。这说明“当前人民币的贬值幅度对出口的带动作用有限,未来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将加剧”,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即认为,1月出口增长大幅低于预期,则加大了人民币贬值的必要性。
章俊表示,从1月份以来,全球央行竞相进入货币贬值通道,结果除了美元因为经济复苏前景确定性较高并且可能在下半年进入加息通道而持续升值之外,包括欧元,日元等其他主要货币贬值幅度显著。在此情况下,如果人民币汇率持续和美元保持相对稳定的话,就意味着对在一揽子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上会出现大幅升值,这对本来就饱受外需疲弱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出口部门而言是雪上加霜。同时“1月份出口数据已证明此种趋势的后果”:对美国出口增长,而对欧盟、日本出口下降。
他说,虽然近几年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逐渐下降并让位于内需拉动,但2015年政府要把经济增速维持在7%左右的水平,必须保证出口增长不能出现失速或者说断崖式的跌落,因此人民币汇率和美元在一定程度上脱钩是势在必行的。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货币当局今年会容忍人民币汇率适度贬值来应对美元升值和其他主要货币(欧元,日元等)由于推行或加大量化宽松所而贬值的压力。”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团队则认为,全球央行大放水,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人民币并非太弱而是太强。而这或许正说明了人民币有进一步贬值的环境。据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数据,虽然2014年人民兑对美元贬值,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6.24%,兑欧元和日元的升值幅度均大于兑美元的贬值幅度。
人民币贬也有客观承压性
以上如果是必要性的话,市场分析人民币贬值还有市场压力。借力非农数据作为转机,美元的另一波牛市行情或将开启。由此,市场愈发担忧,强美元或进一步造成资金外流,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分析师认为,甚至倡议人民币贬值以提振出口,进而托底经济,但在央行维稳金融系统的使命前、在人民币国际化的中国梦下,汇率波幅、资金流动等需要在中国高层可容忍承压的范围之内。
则人民币的波动区间究竟多大合适?此前不少分析师预计2015年汇率将在6.0至6.3这一区间波动,但鉴于央行的市场化意图和欧洲宽松的不确定因素,人民币是否会进一步贬值突破6.3这一点位,仍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因此,人民币最终波幅还是要看当局的调控思维。
但无论如何,对于外贸企业来讲,各国货币汇率走势都将增加2015年不确定性。商务部外贸司司长张骥提示说,汇率风险对外贸企业产生巨大压力,企业需要总结经验并利用金融机构提供的风险规避工具做好应对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