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释宽松暖意 多家券商解读看好

银行:降准有望提升盈利逾1%

期待已久的降准终于落地且超出市场预期,券商普遍认为将有利于银行提升盈利水平,利好银行股。

央行昨日宣布,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农发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多个券商预期这一降准将释放6000亿左右的资金,有利于流动性预期和实体经济,并推动资金市场利率下行。中信证券(28.400.371.32%)测算认为,单次降准对银行盈利正面影响1%左右;海通证券(20.640.432.13%)预期更乐观,认为此次降准对2015年利润增长有正面贡献,预计对全行业净利润贡献达到2个百分点左右。与有利于业绩提升相对应的是利好银行股表现,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均明确表示有利于银行股估值的提升。

国金证券(16.920.321.93%)分析师马鲲鹏的观点更为鲜明,认为此次降准不仅仅是利好兑现,更不是银行股获利了结的出货时刻,而是今年银行股一扫低迷、重新确立上升趋势的开端,同时重申坚定看好银行的年度观点,2015年银行板块向上空间至少50%,对应2015年PB至少1.5倍。

马鲲鹏提及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政策宽松大方向明确,以居民大类资产重新配置为背景、以银行理财资金通过配资入市为手段的增量资金入市趋势得到强化;二是银行板块的巨大资金容量是增量资金的最佳选择标的;三是2014年底公募基金9.4%的银行持仓已在1月下降了很多,目前机构银行仓位并不高;四是截至昨日收盘,A股银行板块2015年PB已降至0.9倍,只要没有经济崩盘预期,银行估值长期破净就是不合理。

不过,各个券商在几乎一致看好此次降准利好银行股的同时,各自对投资标的选择方面并不完全一致,提及相对较多的是兴业银行
(14.450.342.41%)、平安银行(14.05,0.342.48%)等。

此次降准也几乎一致被认为拉开了降准的大幕,宽松可期。中信证券即认为,在经济下行、基础货币增长受限等宏观背景下,2015年货币政策将有较大宽松空间,包括多次降准和1-2次降息,有利于改善中期流动性预期。

此外,农发行额外获降准4个百分点颇令市场意外,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强化政策性银行作用的体现,同时也是因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聚焦农业所致。

一位县域央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对农发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我个人认为是要更突出其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因为在此前的一段时间,政策性银行有商业化的倾向,但目前回归政策性金融的方向已经明确。预计农发行将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持有相同观点,农发行行长郑晖在新年致辞中也明确2015年要增强战略定力,更加强化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

另外,宗良还认为,对农发行的额外降准也是在响应中央一号文件,支持农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2月1日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外发布,强调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追求产量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并作出一些新的改革部署,此为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

券商:年内有望出台更多宽松措施

券商机构普遍认为,此时降准超出市场一般预期,利好银行和地产,预计2015年将出台更多宽松政策。

申万宏源:再次降息已提上日程

申万宏源认为,降准完全符合政策逻辑和预期,预计之后降息将提上议事日程。从1月至2月PMI及部分高频指标的表现来看,一季度经济要差于去年四季度,趋势增长率应已下行至7.1%附近,预期全年GDP目标值为7.0%,即开年经济形势就已经逼近政策底线,完成全年目标的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除了积极参与稳增长之外别无选择。降准将通过流动性充裕度的上升来引导资金利率下行,但经济下行、银行风险偏好普遍下降的背景下,降准对于降低融资成本效果有限,仍有必要通过降息来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

海通证券:降准大幕拉开 宽松可期

海通证券认为,在外汇占款系统性下降的背景下,准备金率有继续下降的空间,预计全年仍有两次下调,不排除央行今年会有其他系统性方式更加长期地投放基础货币。近期外管局披露的外汇占款巨额下降增加了降准的紧迫感,推测降准旨在对冲系统趋势性外汇占款下降,短期内亦能缓解下周新股发行及节前取现带来的资金压力。根据目前的存款规模测算,0.5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下调会大约释放5500亿左右资金,考虑对于农发行的调降,整体释放约在6000亿左右,最利好银行。

中金公司:有助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下降

中金公司认为,市场之前对放松的预期较高,而近期对货币当局的放松又有所怀疑,市场纠结盘整。在此背景下,央行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是超出了市场预期。央行此次降息帮助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下降,如果后续政策继续跟进,将对实体经济起到提振作用,对资本市场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历史上看,虽然并不是所有的降准都能对市场起到持续积极的影响,但考虑到当前降准的措施将有助于缓解市场流动性,辅助短端的资金成本下降,从而实现实体经济借贷成本的下降,对市场的影响将偏正面。

中信证券:银行股估值有望提升至1.5倍PB

中信证券认为,降准有利于银行板块盈利提升,推动银行股估值提升,单次降准对银行盈利的正面影响为1%左右,预计2015年银行股估值有望提升至1.5倍PB。

近期监管先收紧两融和伞形配资,避免资金脱实向虚,再实施宽松操作,预计释放的资金直接流入股市规模有限,但将显著改善投资人预期,对股市形成正向作用。展望后市,在经济下行、基础货币增长受限等宏观背景下,2015年货币政策将有较大宽松空间,预计将包括多次降准和1至2次降息,有利于改善中期流动性预期。

国泰君安:利好房地产

国泰君安认为,央行意外降准给地产标的送来大礼包。进入1月以来,房地产基本面乏善可陈,受益于信贷政策的进一步宽松,地产股有望再迎政策层面的边际改善。信贷政策的进一步宽松,表明中央政府对于较弱经济基本面和疲软的地产市场的再次确认,地产股在经历前期的估值修复后,后续股价上行的驱动因素将主要来自于政策层面的边际改善,维持2015年房地产基本面“弱平衡”的判断。整体看,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量升价平”格局。

外媒:中国央行双管齐下促进经济增长

在海外媒体眼中,面对全球经济逆流,中国央行显然有备而来。在不久前降息之后,中国人民银行4日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彭博社评论称,中国央行此举显示其正在双管齐下促进经济增长。

彭博报道称,中国央行去年11月宣布了2012年7月以来的首次降息,加入了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通过货币刺激促进经济增长的行列。降息可以降低企业的借贷成本,而4日的降准举措则可通过推动银行增加放贷增加市场的流动性。此外,这一举措还预示中国的政策开始转向促增长。不过,彭博社也认为,这种转变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债务。

“中国央行就此加入全球货币宽松大潮。”彭博社说,今年以来,全球已有十几家央行推出了放松货币政策举措,中国央行就此加入了它们的行列。

纽约时报同样指出,中国人民银行成为放宽货币政策长长名单上的一员。在油价下跌降低了通货膨胀的风险,以及全球需求疲弱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之际,全球多家央行选择推出宽松举措。

路透社报道称,预期中国央行的此举可释放资金总量逾6000亿元人民币,引导市场资金成本降低,缓解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分析师指出,无论是从国内持续走低的物价,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现实看,还是周边诸多国家都在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的国际大环境,以及外汇占款下降等诸多因素叠加,都显示中国需要降准释放流动性,对后续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依旧不改。

一些因素成为中国央行采取这一措施的保障。彭博社指出,为中国央行提供降准基础的因素包括物价数据给中国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留出了空间:中国12月工业品出 厂价格同比下降3.3%,创出了连跌34个月的纪录。大宗商品价格的重挫,给了央行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还包括产能的过剩和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使中国上个季度出现了至少是1998年来最大规模的资本外流。

花旗集团驻香港高级中国经济学家丁爽认为,央行这次降准主要是因为资本外流吸走了国内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其表示,资本外流是结构性长期趋势,因此需要有长线措施来加以应对。

华尔街日报也指出,近期热钱离开中国显然已经迫使央行出手。中国银行业几个月来一直迫切希望中国央行可以释放出更多资金来增加放贷。作为历史上中国银行(4.220.092.18%)的廉价资金主要来源的银行存款罕见出现下降,迫使银行业限制贷款或寻求成本更高的融资类型。

中国央行的降准措施让海外市场一些与中国股指挂钩的资产兴奋起来。中国央行宣布政策后不久,这些资产出现显著涨势。北京时间昨日19时03分,2月交割的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上涨5.6%。同一时间段,纽约近月黄金期货价格报每盎司1269.10美元,涨幅0.7%。

纽约时报认为,中国央行作出这一决定之际,两大行业将更为强烈地受到这一货币政策的影响:房地产和钢铁工业。它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两个最大停滞点。房地产价格自去年春天以来逐渐下降,尽管下降的步伐已经开始放缓,但建筑业已经失去了势头。又因为建筑需要用到钢铁,导致本月中国钢铁价格大幅下滑。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