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吴遮
编辑 |孙春芳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几天前,各大白酒上市公司陆续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白酒行业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
除了贵州茅台(600519.SH)之外,其他头部酒企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有头部酒企的营收和净利润突然暴跌50%,也有知名酒企的净利润下跌了158%,直接导致单季度净利润亏损。
时下的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禁酒令”的出台,为整个行业戴上了紧箍咒;高库存、高周转、批零倒挂,让经销商们叫苦不迭;年轻人还是不愿意喝白酒,青岛啤酒的营收甚至超过了某些白酒企业。
酒商“躺赚”的日子过去了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古井贡酒(000596.SZ)营收下跌51.65%,净利润更是下跌74.56%,不足3亿元,只有2.99亿元;洋河股份(002304.SZ)的营收下跌29.01%,但净利润下跌158.38%,由盈转亏,录得3.69亿元的亏损,罕见地出现了单季度亏损的情况。
同时,今世缘、迎驾贡酒、顺鑫农业(牛栏山)、舍得酒业等知名酒企的营收、利润也都出现了不小幅度的下滑。
但是,白酒行业的“立冬”,并非骤然降临,过去两年,行业就处在下行区域。
只不过,由于很多酒企并不直接对接消费者,他们都有着庞大的经销商团队,行业的“寒气”并未直接传导到酒企的业绩上——酒企可以给经销商压货,从而保持着不错的业绩报告。不过,如今这种模式也将面临着挑战。
华致酒行(300755.SZ)是“酒类流通第一股”,它的业绩表现,可以视为观察酒企经销商现状的重要依据。
财报显示,2021年,其归属净利润高达6.755亿元,达到了业绩巅峰。但随后几年,利润不断下滑,2022年、2023年、2024年的归属净利润分别是3.663亿、2.353亿、4445万。到了今年,则直接出现了亏损。
尤其是第三季度,华致酒行的营收同比减少35.70%至12.14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2.55亿元,同比暴跌2112.58%。第三季度的大额亏损,也直接导致其前三季度由盈转亏。
值得注意的是,造成华致酒行利润暴跌的重要原因是其存货的减值。根据公告,今年前三季度,华致酒行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3.29亿元,其中仅“存货跌价准备”,就达到3.25亿元。
华致酒行解释说,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将减少今年前三季度利润总额3.29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华致酒行的是茅台、五粮液的长期重要合作伙伴,他们的存货也主要以此类名酒为主。
过去两年,头部名酒的价格持续下跌,也是行业的一件大事。以53度的飞天茅台为例,行情好的时候,其市场价超过了3000元/瓶,但此后持续下跌,根据“今日酒价”的消息,11月6日,2025年的散瓶飞天茅台的价格已经跌至1635元/瓶。
更为重要的是,拼多多、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时常会推出击穿市场价的活动。
11月4日,在拼多多电商平台上,就有商家通过平台的百亿补贴,将53度飞天茅台的价格卖到了3150元/两瓶,平均一瓶的价格只有1575元;更有甚者,还有商家直接推出了1499元/瓶的53度飞天茅台,三人成团即可购买。
除了飞天茅台之外,第八代五粮液(普五)、青花郎、国窖1573等千元价格带上的品类陆续,也都失守了自己的出厂价。以青花郎为例,它的出厂价是1099元/瓶,但是其在拼多多百亿补贴上的价格,只有600元/瓶左右。
这种“批零倒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经销商们的信心和利润,也削弱了品牌方的溢价能力。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过去几年,行情好的时候,酒商们都是“躺着赚钱”,只要手上有茅台、五粮液等名酒的货源,依靠差价就能赚得盆满钵满,但如今,“这种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需要紧盯市场行情,时刻调整自己的库存和资金链。
稳住经销商
此前,一直都有经销商呼吁酒企解决渠道库存压力大、酒价批零倒挂的两大难题。在白酒股的这份“最惨”业绩单中,其实也藏着不少酒企们的“努力”。
白酒是一个“先打款后发货”的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形成“合同负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数据,往往被视为酒企的“蓄水池”、“风向标”, 既能展示酒企产品的竞争力、经销商的打款热情,也能为酒企在后续的竞争中创造更加游刃有余的空间。
如果合同负债下降,就可能意味着经销商不愿意打款,但有时,为了降低经销商的库存,酒企也会主动调整,放缓经销商的打款节奏。
在五粮液的财报中,第三季度末,他们的合同负债为92.68亿元,与季度初的116.90亿元相比,减少了24.22亿元。去年同期,五粮液期末的合同负债为70.7亿元,期初是68.64亿元,波动不是很大。
同时可以看出,今年第三季度末的合同负债,比去年同期多21.98亿元。这意味着经销商对五粮液依然保持着很高的信心。
多家券商的研究报告都提到,面对消费需求疲软、行业性高库存的压力,五粮液主动对渠道库存进行优化、稳定产品价格,不惜牺牲短期业绩,也不向经销商盲目压货。也有业内人士,将五粮液的这一系列“控量报价”,称为是“刮骨疗伤”。
除了五粮液之外,洋河股份(002304.SZ)的业绩,也呈现了类似的情况。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洋河股份的“合同负债”,期末余额比期初下降了37.90%,洋河股份的解释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上年末经销商的货款在本期发货。
洋河股份今年第三季度的合同负债比去年同期的49.66亿元,增加了不少。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经销商打款意愿回升的信号。
相比来说,贵州茅台的合同负债,第三季度要比第二季度多22.42亿,但是其预收账款较年初时大幅度减少了20亿元,有投资者认为这是经销商打款意愿降低的表现。
11月6日,在茅台的业绩说明会上,贵州茅台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蒋焰回应称:“目前,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我们主动纾解渠道商压力,提升渠道韧性,以更好地维护渠道生态,更有利于推动市场良性发展。
稳住经销商、缓解经销商的压力,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共识。
(今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各大酒企“合同负债”的变动。数据来源:酒企财报)
争夺年轻客户
就在白酒企业们陆续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时,啤酒企业也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
与白酒相比,啤酒企业的业绩要好一些,尤其是青岛啤酒(600600.SH),其第三季度的营收微降0.16%,达到88.76亿元,超过了五粮液的81.74亿元。其他啤酒企业的营收或净利润,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
此前,咨询机构罗兰贝格曾经发布过一份研究数据,中国30岁以下的消费者,在酒类消费中,白酒仅占 8%,远低于啤酒、葡萄酒、预调酒等,尤其是啤酒,其消费占比高达52%。就连蜜雪冰城,也在近期推出了啤酒品牌。
白酒真的卖不过啤酒了吗?等年轻人变成中年人,需要应付一些“场面”上的事时,他们会喝白酒吗?
若在以前,会有白酒从业者坚信年轻人终将会成为他们的客户。但如今,谁都不敢将宝押在年轻人的主动变化上。
从第三季度的营收来看,虽然啤酒厂的业绩要好于白酒,但规模相对较小,几家啤酒上市公司的总营收仅相当于茅台的一半。白酒们也没有被动地等待年轻人慢慢“变老”,他们通过一系列营销活动,在这些潜在客户的心中种下了“喝白酒”的种子。
过去几年,各大白酒企业冠名演唱会、音乐节,请当红流量明星做代言人,办粉丝节,有些还推出低度数的白酒,甚至黄酒产品。即便像茅台这样的龙头老大,此前也曾推出了冰淇淋、酱香拿铁等迎合年轻人的品牌。
赞助演唱会、音乐节,白酒企业对这种“对酒当歌”的营销模式尤其喜爱。
今年9月19日-21日,谢霆锋在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举办了“Evolution Nic Live进化演唱会”,即便受到暴雨的影响,但当《或者VIVA》、《因为爱所以爱》等经典歌曲被响起时,瞬间就将现场歌迷的热情给点燃。
这场演唱会的独家冠名商就是国台酒,这是一家来自贵州茅台镇的白酒企业。
除了谢霆锋的演唱会之外,今年6月29日,国台酒还独家冠名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唱享中国——智造好品质,通达美生活”的音乐盛典。此外,有媒体报道称,今年11月,国台酒还会在安徽阜阳举办“音乐盛典”,将请来汪峰、郁可唯、海来阿木等知名歌手。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今世缘、郎酒、泸州老窖、小糊涂仙酒、舍得酒业、古井贡酒、洋河等,几乎所有知名白酒都冠名过演唱会、音乐节。
在赞助演唱会的时候,有酒企也会推出“买酒送票”、“开瓶送票”的活动。
去年7月-9月,刘德华在内地召开巡回演唱会时,内场门票一度炒到了68880元。洋河作为当时巡演的全程冠名商,就推出了购酒赠票的活动。当时,有媒体报道称,花费4.3万元购买洋河酒,可以获得一张2580元刘德华演唱会门票,这个价格要比黄牛价便宜
洋河是当时刘德华巡演的全程冠名商,他们针对8座城市的场次推出了购酒赠票的活动,即购买一定数量的洋河产品,就可获赠一张票。当时,就有媒体报道称,花费4.3万元购买洋河白酒,就可以获得一张2580元的演唱会门票,这个价格要比黄牛价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