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大陷阱,正卷土重来!

借钱时笑容可掬,还钱时刀刀见血!

借款2000元、实际到账1400元,总还款金额2008.22元,14天一期还完,实际年化利率高达1132.65%!

2019 年央视 3.15 晚会曝光的“714 高炮”,曾让无数家庭破碎。

六年过去,这类吸血贷款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披上了担保公司的合法外衣,拉着持牌机构一起,再次把高利贷的屠刀挥向更多年轻人!

1

据贝壳财经报道,赵明在“富益花”APP借款2000元,期限14天,总还款金额2008.22元,看起来没什么压力,就申请了借款。

谁知道,2000元借款到账仅1秒,就被辽宁国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划走600元。

借款2000元,实际到账1400元,却要还款2008.22元,实际年化利率高达1132.65%。

钱晓近期也遇到网贷被担保公司“秒扣款”情况,他在一款APP上借了3000块,可3000元到账2秒钟后,借款就被一家融资担保公司划走1050元。

按实际到手1950元、总还款金额3008.22元来算,他的这笔9天还款期借款的年化利率更是高达2200.86%!

笔者到黑猫投诉上,发现以“高炮”为关键词的投诉贴多大8000多个,且不少都是今年以来的新投诉。

过去的“714高炮” 直白又粗暴,如今的高炮网贷学会了“合规伪装”。

它们拉上持牌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把“砍头息”拆成“担保费”,把“高利贷” 包装成“增信服务”。

可本质上,还是用最短的时间、最狠的手段,榨干借款人的每一分钱,甚至导致家破人亡!

警惕,千万警惕!高炮平台往往只要两步,就能制造出一条“合法”的链条,让无数年轻人掉进嗜血陷阱。

第一步,以各种短信链接、视频小广告钓鱼。

比如这样的短信:

平时我们可能当垃圾短信自动过虑了,但如果你急用钱,点进去,就开始掉进陷阱了。

这些网贷平台会告诉你,他们的贷款非常方便,比如“高额度,低利息,10分钟就能放款、日息低至0.03%。”

还会暗示你,他们“与持牌机构合作,安全有保障”,让你卸下戒备。

更阴的是第二步,通过“双担保”模式,大行砍头息屠杀术。

民法典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于是,你会发现,所谓的“与持牌机构合作”,是高炮网贷把砍头息包装成担保费,把资金链路拆成“出资-扣款-还款”三个主体,就算借款人投诉,也能把责任推给合作平台。

比如赵明的2000元的借款,表面看利息只有8元,可钱到账后1秒,就被融资担保平台划走600元。

贝壳财经采访的另一个案例更夸张,孙亮借10万元,借钱机构收取8.8%的“明息”,两家担保公司却收走1.04万元的担保费、咨询费。

三笔费用叠加,实际利率突破30%,却又能让每一笔都看似合规。

这种借款到账秒扣30%的操作,让借款人连反应时间都没有,等发现实际利率时,已经被套牢。

这种先斩后奏的套路,比此前曝光的714 高炮更可怕,因为它披着“合规”的外衣,让借款人维权都难以找到突破口。

而一旦贷款人还不上款,便可能引发暴力催收,甚至造成人身伤害。

当然,现在法治社会,暴力催收对高炮平台来说,风险也很高。于是,他们可能会另辟蹊径锁死你——通过“债务滚雪球”,来把借款人变成长期提款机。

早几年的高炮平台用的就是这样的套路。

在合同约定还款时间,制造各种意外让借款人逾期,比如隐藏还款入口等。等还款日一过,便催促借款人还钱,此时因为逾期,利息已经猛增了。

那还不上钱怎么办?

网贷平台就会非常“好心”地给借款人推荐新的贷款公司,迫使受害人借新债还旧债,不断签下额度更高的阴阳借条,用同样的套路虚增债务。

而这些所谓的新贷款公司,一般都和原来贷款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每借一次,我们的负债就增加一笔,直到工资、存款被榨干,只能靠借贷维持周转,成为高炮网贷平台的债务奴隶!

2

高炮网贷能卷土重来,除了资本的贪婪,也有年轻人对“杠杆”的误解。

很多人以为借点钱周转是小事,却没意识到,错误的杠杆会像雪球一样,把小麻烦滚成灭顶之灾!

从个人资产负债表和行为金融学的角度看,那些陷入高炮网贷的人,大多踩了两个致命的坑。

第一个坑,是不懂资产负债表,把恶性负债当成流动性管理。

每个人都有一张隐形的“个人资产负债表”。

左边是你的资产(工资、存款、理财),右边是你的负债(房贷、车贷、网贷)。

健康的负债,应该是“能帮你赚更多钱”的负债,比如房贷让你有了房子,车贷让你方便通勤,经营贷帮你扩大生意。

而劣质负债是“用自己的钱肥别人的荷包”,比如高炮网贷,它不仅不会帮你增值,还会用超高利息吞噬你的资产。

实际上,金融杠杆的本质应该是以短久期负债撬动长久期资产。当个人滥用杠杆,将短期高息债务用于非必要的消费支出,就是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中埋下定时炸弹。

你觉得借1000元周转,下个月就还,没什么问题。

可实际年化2000%的利息,意味着借1000元,一年要还2万。更可怕的是,高炮网贷的期限大多只有7-14天,短到你刚拿到钱就要还款,只能拆东墙补西墙。

这种以贷养贷的循环一旦开始,你的资产负债表就会彻底失衡,左边的工资、存款不断缩水,右边的负债却像滚雪球一样膨胀,最终压垮整个生活。

第二个坑,被“即时满足偏差控制,用消费填补焦虑。

行为金融学里有一个即时满足偏差,会让你忍不住 “现在就要”,比如看到新款手机、网红旅游地,哪怕没钱,借钱也要先爽了再说,逐步忽视了即将要付出的代价。

这个也很符合现实,其实短期借贷的主力客户,以前有过调查,主要还是用来满足奢侈消费。

因为一般真有急事,比如子女教育、或者生病治疗,大部分情况还是能借到钱。但如果是为了旅游、买奢侈品,别人大概率不会借。

更可悲的是,消费主义还在不断放大这种焦虑,精致穷、活在当下的口号依然不绝于耳,让年轻人把超前消费当成正确生活方式。

就像此前讨论很多的一个话题,别看街上好像十个有七八个开奔驰,其实他们卡里连10万块钱都没有。

这种即时满足的代价,往往是未来被债务掏空。

其实这种对财务逻辑的集体盲区,根源或许在于教育的断层里——我们的教育体系里,从来没有“个人财务”这一课。

父母辈的储蓄观念与年轻人的借贷观念严重脱节。父母说“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年轻人说“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父母教“别欠别人钱”,年轻人却觉得“借贷是常态”。

这种认知断层,让年轻人缺乏最基本的财务判断力。

很多人不知道年化利率和日利率的区别,被“日息0.03%”的宣传骗得团团转,实际年化其实超过10%;更不懂 “资产负债表” 的逻辑,不知道自己的还款能力早已撑不起负债。

正是这种认知上的“裸奔”,让很多年轻人看不清金融的本质——

金融的核心是信用,而信用的基础,是收支匹配的可持续性。任何脱离实体经济回报率、违背资金合理价格的借贷行为,最终都会破灭。

所以,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远离那些承诺“无需征信、秒到账”的金融幻觉,在能力范围内规划收支,别让今天的欲望,偷走了我们美好的未来。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