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不买学区房,带女儿住五星级酒店上学

从3年前开始,单亲妈妈Sherry就带着女儿贝贝住在北京东二环的五星级酒店里上学,周一入住,周五退房,孩子上学像度假,家长的生活像出差。

这简直是一种不能想象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五星级酒店一晚动辄1000多元的价格面前,似乎成本非常高昂。但实际上计算下来,相比买个老破小,或是租房住,Sherry还省了几百万元。

从前,为了孩子上学买学区房是非常普遍的事。家长们这么想,买了房,孩子上学方便,等孩子长大了,把房子卖掉,还能赚一笔钱,稳赚不赔。但最近几年,学区房不再升值,甚至有贬值的风险,家长们也在重新思考,买房到底还值不值得,以及为了孩子上学,生活能让步到什么地步。

Sherry和贝贝的选择,给了当下的家长们一个独特的教育和生活样本。

以下是Sherry的讲述:

文 |徐晴

编辑 |张轻松

运营 |歪歪

带女儿住酒店上学

贝贝从一年级开始住酒店上学,周一拎着行李箱入住,周五退房回自己家。她现在三年级,这是我们住酒店上学的第三个年头。

住酒店久了,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比如说昨天我们起床,贝贝坐在沙发上吃杨梅,也不知道是谁碰的,洒了一地。我们着急出门去学校,我第一反应绝对不是去收拾,而是跟贝贝说,你绕开它,我送完你再回来,地就会又干净了。

有一些生活上的琐事,可以毫无负担地让服务人员帮你去做,比如打印,比如周五该退房的时候,打电话给前台,找人把贝贝的学习灯收起来保管好——那个灯很大,有两米高。等到我们下周入住前,再放到新的房间里。

▲ 酒店前台打印并装订好贝贝的学习资料。图 / 小红书截图

各方面都挺便利的。这个房间有60平方米,窗子可以选朝向马路的,也可以选朝向学校的,采光很好。有两个单人床,一个沙发,一个小茶几,一个学习桌,另外还有干湿分离、带浴缸的卫生间,独立的衣帽间,小吧台。每天早上,我们去楼下吃早餐,五星级酒店的早餐很丰富,房间里还有单独的菜单,打个电话就能送上来。

常住五星级酒店,还有其他的福利,能帮我省很多钱。酒店的餐厅帮我解决早午饭,一年1.5万元的话,三年省下4.5万元;房间里的进口胶囊咖啡,无限畅饮,假如说一年喝咖啡2500块钱,那三年也要7500元;我从没有做过家务,酒店有专属保洁管家,我住自己的房子,一年也要5000块钱保洁费,三年就是1.5万元;酒店有游泳池和健身房,双人游泳健身卡,1.5万元一年,三年省4.5万元。市中心的停车位,10块钱一小时,上不封顶,住酒店的客人可以免费临停,一年1.8万元的停车费,三年下来,省了5.4万元;三年的水、电、网、燃气费,1.8万元;孩子打印和练琴也不用花钱——酒店甚至有专门的琴房。

像万豪、希尔顿、雅高这类集团旗下的酒店,一年住够了30或者60晚,会送双人早餐,还有行政酒廊的权益,比如能吃下午茶,晚上能喝点小酒,有一些简餐。此外还会给一些积分,兑换任何你想住的酒店。我就曾经拿一家酒店集团的积分兑过马尔代夫的酒店,折下来可能也就花了价值8000块钱的积分的价格,订了5晚,含早餐,这个规格的酒店,正常的话要2万块钱。

总之,以前度假住五星级酒店能享受到的服务和环境,现在变成了我们每天体会的日常。粗略一算,三年省了得有40万元。

最重要的是住在这里很有安全感——对我这种单亲家庭来说,安全很重要。

不过,最开始这么住,我和孩子还很有新鲜感,因为我们平时出去玩也会住酒店。边住酒店边上学,有种度假式上学的感觉,贝贝很开心。她的生活也很规律,早上出门,走路5分钟就到学校,中午回来吃饭。3点半或者4点放学,玩一会儿,5点上课外班,8点回来写作业,玩玩游戏,游个泳,晚上10点睡觉。周而复始。

▲ 住在酒店里,贝贝每天都可以游泳。图 / 小红书截图

我更像是在出差。我现在早上送贝贝上学,如果要去上班的话,就开车去上班,让我妈妈过来帮我带一天孩子。如果不去上班,我就在这自己待着,去健身房锻炼,或者忙一些线上的工作。

时间久了,新鲜感退去,也会有点困扰。

首先是没有生活感。生活感需要有多余的空间,它跟酒店对空间的极致使用效率是互斥的。贝贝还没上学的时候,我们住在通州的自己家里,会请阿姨来家里做饭,打扫房子,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个饭,感觉非常好。最近贝贝去同学家里做客,同学家就是这样,能听见厨房里抽油烟机和炒菜的声音,闻到饭菜的香味,有人招呼着大家坐下来吃饭,很有烟火气。

贝贝逐渐长大了,也想要自己的空间。她喜欢玩游戏,有时候会跟她的网友语音,我就看到她把卫生间的门关上,自己躺在浴缸里玩儿。她也有很多收藏的小玩意,想要有一个空间能摆放。她还很想养猫猫狗狗,但是住在酒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自己越来越断舍离。我记得我们第一次入住酒店,带了一个很大的行李箱,包括贝贝的四套衣服,她的本子,笔,我的几套衣服,还有我的化妆品,护肤品,电吹风。但是后来觉得特别麻烦,就不怎么带了。

比如衣服,我带过来的可能就两套,不管去干什么,一周就两套衣服。有时候突然有个商务场合,我要回一趟家,换一身衣服再过去,路上来回2个多小时。所以我很多事情是以“周”为单位规划的,不能总有突发情况。

以前我牙膏都要自己带,后来就用酒店的。每次来我就带一个化妆包,两片面膜,次抛什么的,觉得是“凑合一下”。因为我颈椎一直不是很舒服,我之前还带过枕头,后来也不带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外卖都能买到。贝贝经常忘记带字典,我们已经咔咔买了三本了。楼下也有好几个文具店,老师让带的东西,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再买。

三年省下几百万元

我们住的是五星级酒店,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住酒店上学,太奢侈了吧,这得比租房贵多少?实际情况还真不是。

决定住酒店的时候,我给酒店打电话,找销售经理,说我想长期在这儿住,对方会给我一个价格。在这个价格基础上,我又去问周边的其他酒店,可能给我的报价能再便宜50块钱一天,我就拿着那边价格再回来问这一家。互相的砍来砍去的,最后谈到了平时价格的6-7折。

我现在住的这家酒店淡季大约1000元一天,旺季1500元一天,我拿到门市价的7折左右。这个协议价不是始终不变,会根据具体情况上下浮动一点。

你会说,这个价格也不便宜啊,还有个因素,就是我们周末和寒暑假都不住,恰好避开了酒店最贵的时候。像贝贝二年级的时候没有期末考,只有月考,所以提前两周放寒假。那一次寒假放了两个月,暑假放了三个月,我们一整年住酒店的时间,也就100多天。

不过,最开始酒店不太确定我会不会长期住,所以一次性让我交了两个月的费用。到后面确定了我是常住客人,每周入住的时候,交一周的钱就可以了。后面的价格,也还能再稍微低一些,差不多每晚又便宜了200块钱。

整体算下来,去年我跟贝贝在住酒店上,只花了八九万元左右。

住酒店上学,是我精密计算过选择的。我是北京人,有北京户口,贝贝姥姥、姥爷在市内有房子,贝贝自己有一个东城普通公立学籍。

一般来说,大部分家长是选择在学校附近买房子,或者租房子。我自己的房子在通州,现在价格掉了一些,大概3万元一平方米吧,如果我要置换成学区房,需要把老人接过来照顾孩子,想要保持原来的居住品质,至少得三居室。我踩过西城的房子,大多是老破小,得房率低,三居室的建筑面积120平方米。房价又高,13万元一平方米,跟通州有10万元的差价。总之,这个学区房如果想住得跟以前一样舒服,起码得2000万元。

▲ Sherry和贝贝住的酒店窗户外就是学校。图 / 小红书截图

2000万元的资金,投资理财,年化咱们按照5%算,一年赚100万元,不过分吧?要是我用这2000万元来买房子,就算房价不变,每月不也要“损失”100万元。再加上物业、取暖乱七八糟的费用,全加起来,非常昂贵。还有降价的风险,如果我三年前买了房,现在怎么都得亏了上百万元,几年后,还有可能亏损更多。即便在买得起的情况下,我也不太能接受为了上学付出这么高的居住成本。所以算下来不买房,这三年说省了几百万元不夸张。

我也不太想买老破小。在我眼里,它就像以前的平房一样,只有拆了的那一刻才是值钱的。老破小没有投资价值——除了政府拆迁这种情况,也不可能保值。生育率大家都能看到,贝贝现在3年级,班里有44个同学,她们学校今年的一年级,只有25个同学了。

买房子,本来是既有消费属性,也有投资属性。买老破小,就只剩下消费属性了。既然是消费,那必须要满足我的情绪价值,但实际上它也给不了。老破小之所以叫老破小,因为格局不好,房子老旧,社区里环境差,它只能满足住的需求,除了住什么都没有了。

买房先被我否决了。接下来看租房。

在东城这边租房子,光是一个一居室——都不是跟我通州房子面积、装修相当的,也要一个月一万多块钱,中介费和押金加起来2万元一年,一年总共就有14万元。租来的房子住着没有那么舒服,我会给这个房子添办一些家具,甚至床单、被褥这种东西,整体的花费,我估计至少在16万元一年左右。

▲ 在Sherry看来,租房不如住酒店划算。图 / 小红书截图

我租过房子,自己也做过房东,结果就发现,我一直是吃亏的类型。读大四那年我跟一个房东阿姨合租过。阿姨平时人很好,但最后我要走的时候,她还是要讹我一笔。我感到很受伤害,不光是钱的问题,已经有感情了,我在感情的基础上,多给了一些钱,她可能还要更多。

我自己把房子租出去的时候,也很荒谬。看着挺好的一个爸爸,带俩孩子,还是在幼儿园工作,住进来之后,他谈了个女朋友,两个人天天打架,有一次在厕所里烧东西,把厕所烧着了,还有一次把房间的玻璃给砸碎了。我那个房子很高,10来层,他为了给楼下的电动车充电,把纱窗钻一个洞,电线从洞里伸出去,给车充电,物业天天来投诉。我其实觉得相比租客,房东可能更害怕,租客顶多损失违约金,搬个家麻烦点,房东更怕你把家拆了。

最后我总结了一个道理,不管是租房还是买房,总是更无赖一些的人占到便宜。

我当时左思右想,感觉这两个方案都不太好,要么成本太高,要么住得不舒服,同时花钱也不少。

我出差经常住酒店,是很多酒店的常客,当时一个念头冒出来,要不就住酒店吧,周一过来住,周五再来退房,周末和寒暑假都不住,其实是很划算的。

唯一不被理性计算的,还是孩子

我是一个很有商业敏感的人。

刚读大学的时候,大一,我们学校的楼很老,还是拨号上网,那会儿大家都是去报亭买网卡,装路由器,女孩子可能都不太会安装。我就在网上找了一些便宜的渠道,把售后服务也都包进去,把这个服务卖给大一新生。当时每个月都能稳赚1万多元,还挺满足的。

大学时期,我还去日本交换了一年多,当时除了读书,还去便利店、药妆店打工。我自己接触网购很早,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总有人让我帮忙带一些药妆店的东西。从日本回来之后,我就在网上开了个美妆店,卖日本美妆护肤产品,发现越做越好,除了日本的产品,我还卖韩国的产品,各国的都有吧,再后来拿到了国内的经销商代理权。

总之,我大四还没毕业的时候,就攒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又拿着第一桶金,开了奶茶店,投资了北三县(河北省廊坊市下辖的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和香河县统称)的三套房子。虽然现在房价降了,但我总体也没有亏钱,相当于存钱了吧。

我现在很喜欢滑雪,今年春节的时候有一个滑雪场有那种住滑套餐,因为时间很长,里面有一个福利,能用平时的价格,兑到春节这种旺季期间的雪票。我一看,真挺合适的,就想能不能把这个东西拆分出来,把兑换的春节雪票卖给别人。那次去滑雪,我还莫名其妙赚了5000块钱。

▲ Sherry滑雪时的照片。图 / 小红书截图

在生活里,我习惯性地去计算一件事情的时间、精力、金钱成本,包括孩子上学,也是我反复权衡过的。

可能唯一不被理性计算的,还是孩子。

我是90后,2010年上的大学,读大四的时候,发现自己怀孕了。当时我创业蛮成功的,觉得组建家庭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有种无知者无畏的感觉。2016年的5月20号,我怀孕4个月,跟当时的男朋友预约了去领证,结果当天只有我到了,男朋友人没来——他家里强烈反对,他拿不出来户口本。

他家里是做医疗器械生意的,父母都是从南方考到北京的大学生,对他的未来有规划,比如希望他先出国留学,先立业再成家,同时也觉得我们这么小,负担不了这个生命。前男友又是从来没有反抗过父母的那种人。他告诉我,他们家希望我打掉孩子,这样才能结婚。

但我也倔强了一回,觉得我作为一个人类,连自己的孩子都守护不住的话,那算什么呢?我生下了贝贝,因为这是我的孩子。

从大学毕业到生产完,我跟前男友短暂地一起生活过。他父母也让我去他家里坐月子,想缓和一下关系,往正常的家庭模式走。但是他父母本质上接受不了晚辈会忤逆长辈,从我违背他们把孩子生下来开始,整个关系就是拧巴的。

他们会把该不该生孩子挂在嘴边,会觉得现在很多不幸都是因为孩子。甚至有一次贝贝的爷爷奶奶吵架,奶奶离家出走了,贝贝爷爷就说,都是因为我和贝贝,导致这个家永无宁日。他们还会把儿子的不成功也归因于我,说要是我没有能力的话,他们儿子一定会出去赚钱;说因为我不要求他们儿子做到怎么样,所以他们儿子才会没有能力。做多也不对,做少也不对,怎么都不对。

我有过非常内耗的时期,每天都在家哭。就像很多人生育完,忘记了生产的痛,我对于当时那段生活的记忆也不清晰了,但是性格里还是有些什么东西吧,我还是要继续好好地生活下去。

从贝贝两岁开始,我就跟前男友父母完全不再联系了。再后来,跟前男友也断了。现在他一个月会看贝贝两三次,每次陪她两小时。

可以说,住酒店上学的生活方式,既是我想到的一种办法,也是刚好适合我们自己的选择。目前我本职的电商还在做,当然今年规模有减少;另外我用之前赚到的一些原始资本,拿去投资理财,有一个稳定的年化。还开始做自媒体。我一个人带着贝贝,不需要每天去上班。像那种两大两小的家庭,或者家长必须要规律上班的话,就不合适住酒店了。

▲ Sherry的自媒体账号目前有2万多粉丝了。图 / 小红书截图

我的生活优先于孩子的生活

我在社交平台发了我跟贝贝住酒店上学的视频,很多人点赞,评论,也有人质疑我。

我觉得受到这么多人关注,确实是有原因的。以前大家是孩子上学,顺便买个房,等孩子长大了,把房子卖掉,还能赚一笔钱,是个稳赚不赔的事。但是这几年学区房不再升值了,甚至会贬值,大家对学区房也逐渐祛魅,重新思考,买房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没有买学区房,但是今年买了自己住的房子。它在南三环,120平方米,1100万元,是第四代住宅的概念。小区里有个园林,里面有水杉,一年四季恒温,有种热带雨林的感觉。楼下就有泳池和健身房,跟奢华酒店是一样的。开车回家,稍微穿过一点点地下车库,就能直接进入房子的配套里。房子本身有露台,花池,站在阳台,能看日出日落。

买房之前,我先判断自己持续收入的能力,我愿意在住房上支付的上限是多少,再去推算我能买多少钱的房子。算下来可能最多也就是900万元,但后来我还是多花了200万元,这个是我家里支持我的。

接下来,我考虑的是情绪价值。买这个房子,就像我住酒店一样,我很在意它的物业和配套到底好不好,泳池是不是让我觉得舒心,干净利落,健身房的器材好不好,诸如此类,这些是我每一天所感受到的,我一走进这个小区里,我就感到是幸福的。至于它未来的房价到底是涨还是不涨,我还是很相信中国的硬实力。

这个房子,每年的持有成本大概是50万元,我愿意为了情绪价值花这些钱。

买这个房子,也跟我对孩子的教育规划有关。

中国人的教育跟房子是捆绑在一起的。东、西城有好几个重点小学,想上这些学校,必须得买对口的学区房。鸡娃得从小学就开始,上好小学,就能上它对口市重点的初中,上到市重点的初中,考上市重点高中的概率就高一点。去了市重点高中,那考上清华、北大的可能性也更大。

我不是那种很鸡娃的家长,虽然给贝贝报了很多兴趣班,但是对结果没有要求,她能轻松愉快地度过义务教育阶段就好了,不是必须成为人上人。孩子假如本身只能上一个普通本科,我也没必要非逼着她去考985。我觉得我的亲子关系还比较平衡,我不会过度付出,也不要求贝贝回馈给我什么东西。

▲ 贝贝在练琴。图 / 小红书截图

如果贝贝不在东城上学,我还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让她回通州上学,另一个选择是在我新家附近上国际学校。这两个我都不太能接受——通州的教育水平和升学率确实差太多了。如果是上国际学校,学费大概一年10万元左右,加上杂七杂八,一年15万元能下来。但国际教育是一个体系,规划了这个路线,之后都要按这个走。我没有办法去保证,我未来10年还能每年拿多少钱出来供她读书,因为越往后其实是越贵的,比如说要去美国留学的话,一年至少可能要四五十万元,我不太想去透支未来。

因为姥姥姥爷的关系,贝贝本身有东城区学位,对口的小学也还不错,我其实没有在卷这些东西。只是说,孩子要上学,我就需要付出每年八九万元的金钱成本。

我今年买的房子,交房、装修完,能入住,至少得再有个一年半。到时候贝贝是四年级,再读个两年,我希望她初中的时候可以上广渠门附近、离那套房子更近的学校。

有人会觉得,我的生活让位于孩子的生活,但实际上是我的生活优先于孩子的生活。

可能那种先把自己家租出去,自己再租个房子,把老人再弄到身边来,这个才是我不适应和接受不了的。把我装修这么好的房子,啪给它出租出去,然后我还要住个老破小,还要为了照顾孩子,把老人请过来干涉我的生活——很多人不仅有婆媳矛盾,跟自己原生家庭也会有矛盾。这些东西才让我觉得,我在为了孩子去不断地让步。但现在的生活,对我来说是最好的方案。

▲ Sherry和贝贝在世界各地旅游。图 / 小红书截图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