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连出新政,零售药店面临“绝杀”

2025国庆节后,国家医保局又搞了一波大动作。

10月1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品“阴阳价格”监测处置的通知》,特别强调定点零售药店对医保和非医保用户采取不同价格,或定点药店向参保患者高价售药的,都要严肃核查处置。

和以往不同,《通知》明确要求各地以“定点药店药品结算金额排名靠前”或“线上线下价格差异大”的药品为重点筛查品种。

部分品种线上线下价差过大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央媒的关注。10月13日,《法治日报》报道,北京多家药店存在门店售价普遍高于自家线上售价的问题。比如在某平价药房,一款“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线上售价18.6元,线下售价29.8元。

就在节前的9月3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重点监测易倒卖回流医保药品清单》,列出了50种易发生倒卖回流的药品,辉瑞(现晖致)的阿托伐他汀原研药“立普妥”等就在其中,这些品种在各地药房频繁出现无进货票据、销售混乱的现象。

回流药、医保内外阴阳价格、线上线下价格差异,这一系列动作,刀刀对准零售药店。

中国零售药店在经历2023年的顶峰之后,2024年经医保严管陷入关店浪潮。几家头部药店上市公司在2025半年报中刚刚透露出企稳迹象,就又在Q4遭遇几套政策连招,向市场提示零售药店的经营风险。

集采未中选品种,还有很大水分可挤

经过几年改革,公立医院、民营医疗机构和基层医院已经实现了严格零差率销售,相比之下零售药店监管一直不够清晰。不少药店有电商平台的“平台补贴”左右线上价格,最终药价就比实体店低很多。

这其中,“流落”在院外渠道的那些集采非中选品种,就是零售渠道中最另类的存在。

一款药品可能没有中选集采,甚至有可能在部分省份已经踢出了挂网采购的名单,但按医保照规定在零售渠道仍可以享受医保报销。这类品种到底卖多少钱,企业的话语权很大,就可能出现线上低于线下、阴阳价格等问题,是零售渠道操作空间很大的品种。

在有些药店买同一药品时,会出现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就贵,现金或直接线上支付就能更便宜的现象。有行业媒体报道,湖北仁悦药业的三黄片现金18元,刷医保却要支付26元。据健识局了解,湖北仁悦药业的三黄片未中选国家或省级集采。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线上支付体系中。星鲨维生素D滴剂(胶囊型)是国药控股星鲨制药旗下的一款药,尽管维生素D滴剂(胶囊型)已被纳入各省集采名单,但在大部分地区,星鲨制药的这个品种都未中选。此前,就有行业媒体透露:星鲨维生素D滴剂(胶囊型)药价差异很大,有人在医保定点零售药店买54.3元一盒,而一些网店售价14.9元一盒。

集采非中选品种的定价权在企业自己手中。面对目前市面的价差问题,星鲨制药向健识局表示:后续维生素D滴剂(胶囊型)的价格还会进行调整。

去年年底,河北推出规定:凡是非挂网品种,药店禁止刷医保。这是因为河北对集采非中选品种一律实施严格的“1.8倍规则”,即价格超过集采价1.8倍的药,一律不得挂网。原本高价药撤网后,还能在药店里继续卖高价,同时获得医保报销。河北规定今年1月1日起,非挂网品种不得刷医保,断掉了这些品种的后路。

但并非每个省份都严格执行“1.8倍规则+禁刷非挂网品种”这一套组合拳。尤其是药店大部分刷的是医保个账,极少牵扯到统筹部分,这就更加隐蔽难以管理。

国家医保局此次动手开始整治,从内容上看还在“治标”,相信未来还会有更深入的“治本”配套政策。

药价防线进一步缩紧

重视“院外渠道的集采非中选品种”,是对集采制度的“扎篱笆”、补漏洞,更是对那些钻空子的企业的一种震慑。

定点药店实行“阴阳价格”,是明确的违法违规,处理起来相对容易一些。眉山市医保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卫健委三部门联合发布《眉山市定点零售药店精细化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定点零售药店应严格遵守《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严禁同一药品医保结算价与现金价不一致,违者依规进行处理。

两大政策处理手段基本相似,都是视情节严重程度和整改情况,采取约谈主要负责人、暂停医保结算、不予支付或追回已支付医保基金、暂停或解除医保服务协议、移交相关部门处理等措施严肃处理。有消息表明,成都、武汉等地已有17家定点药店因存在“阴阳价格”问题被取消医保定点资格。

但线上线下价格不一致的问题就比较麻烦。《法治日报》的报道中,线上平台补贴、满减,药企直供线上的成本便利等,都有可能造成线上价格低于线下。有药店经营者也提到:线上平台竞争激烈,相同的药有很多店铺在卖,为了吸引顾客,很多店铺都会采取各种优惠方式。

想要让“线上不准卖低价药”,并不容易做到,但医保局也不是毫无办法,集采药品“三进”就是进一步限制非集采药的妙棋。

去年以来,已有多地正式加入全国集采药品“进零售药店、进村卫生室、进民营医院”的“三进”行动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0月,陕西省、河南、山东、湖南、江西等均已执行或正在进行集采药品“三进”工作,另有广东、浙江、海南、内蒙古、新疆等地也在积极以地级市为单位试点推广。

“三进”行动统一了线上销售和线下门店价格,配送服务费在药品价格外另行计算,药店非集采药销售的最后一滴水分也将被挤干。

这些价格不规范行为得到彻底清理之前,药店可能还能过上一阵好日子。具体还有多久,就看各地的执行力度和速度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