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创业不易,离开更是难上加难

Setting Up a Business in India Is Hard. Leaving Is Even Harder.

通用汽车退出印度之路障碍重重,凸显的难题让外国企业对印度市场望而却步。

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9月21日晚上11点

通用汽车花了四年时间才脱手其位于印度西部浦那的工厂。图片来源:Dhiraj Singh/彭博新闻社

新德里——对通用汽车而言,退出印度市场的过程堪称一场耗时数年的漫长征程。

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早在2017年就停止了在印度的汽车销售,并于2020年宣布将关闭其在这个南亚国家的最后一座工厂。但直到去年,通用汽车才在很大程度上彻底退出印度市场。

通用汽车的这段经历,为美国企业敲响了警钟,让它们意识到在印度开展业务仍面临诸多挑战。

分析师表示,退出印度是通用汽车收缩全球业务版图、聚焦高利润市场战略的一部分。然而,该公司几乎从一开始就遭遇了重重麻烦。

2021年,通用汽车某工厂约1100名员工拒绝接受公司自认为优厚的遣散方案,反而提起一系列诉讼,指控通用汽车存在违反劳动法及薪酬规定的行为。此外,通用汽车还面临税务纠纷,同时受到印中地缘政治关系破裂引发的连锁反应影响。

根据劳动法规定,通用汽车在解雇工厂员工时,除了提供公司拟定的遣散方案外,还需向员工支付约一年的薪资作为补偿。某法院还裁定,在纠纷解决前,通用汽车必须继续向员工支付一半薪资——不过通用汽车对此判决提起上诉并最终胜诉。

“我们当初完全没想到事情从一开始就会变得这么糟,”通用汽车印度公司前员工关系主管普拉约特·高恩卡(Prajot Gaonkar)表示,“当时的情况太疯狂了,简直不可理喻。”

尽管计划在印度建厂的跨国企业看重该国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及其作为消费市场的潜力,但繁琐的官僚程序往往让它们望而却步。这些障碍不仅存在于企业设立阶段——尽管印度官员近期已在努力简化相关流程——还体现在企业经营不善时的退出环节。相关法规使得裁员难度极大,政客们通常不愿看到投资者撤离,而且即便在事实相似的情况下,法院也可能做出截然不同的判决。

“退出壁垒是印度制造业发展滞后的关键原因之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经济学助理教授、一篇关于印度制造业的新论文合著者舒米特罗·查特吉(Shoumitro Chatterjee)指出。这种壁垒“相当于一种准入成本,会阻碍潜在企业进入印度市场”。

通用汽车最初申请关闭浦那工厂的请求遭到了拒绝。图片来源:Dhiraj Singh/彭博新闻社

当前,印度正面临美国50%关税带来的新经济压力,有观点认为,此时解决阻碍其经济潜力释放的障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

查特吉参与撰写的论文中引用的政府数据显示,在印度,一座工厂完全关闭平均需要4.3年时间。相比之下,新加坡为1年,德国为15个月,英国则为1至2年。

分析师称,通用汽车退出印度市场,是当时其战略决策的一部分——该公司计划缩减亏损的国际业务,将资金投入电动汽车领域。法律文件显示,在印度运营的20年间,通用汽车累计亏损超过10亿美元。

据前高管透露,2017年,通用汽车出售位于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一座工厂时,过程相对顺利。原因是该公司提出将员工转移至邻近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的另一座工厂。

而出售第二座工厂(即浦那工厂)的过程则拖延了四年之久。

通用汽车最初试图将浦那工厂出售给中国汽车制造商长城汽车。但2020年印度政府拒绝批准这一交易,导致出售计划泡汤。

同年12月,通用汽车停止了浦那工厂的生产,并申请关闭该工厂。马哈拉施特拉邦劳工部长随即拒绝了这一请求,声称通用汽车有能力承担亏损并实现业务复苏。

马哈拉施特拉邦劳工专员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法律规定,一旦员工指控通用汽车在关闭工厂过程中试图规避劳工保护法规,邦政府就必须将相关纠纷提交劳资法庭处理。

该办公室称,马哈拉施特拉邦致力于为国内外投资者营造友好的营商环境,并补充说,在工厂关闭等复杂流程中遵守既定法律,是构建可预测投资环境的一部分。

高管们表示,工厂工会拒绝协商,反而不断向法院提交请愿书。

曾负责通用汽车印度公司员工关系的高恩卡表示,这种对抗态度尤其令人震惊,因为数十年来通用汽车与员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此次提出的遣散方案也十分优厚——员工每工作满一年,就能获得110天薪资的补偿。

高恩卡透露,工会却提出了三项要求:要么通用汽车重开工厂并重新雇佣所有员工,要么保证新买家为所有员工提供工作,要么提供遣散方案,向员工支付全职工资并承担医疗福利,直至员工达到退休年龄。

高管们表示,劳工纠纷吓跑了几位潜在买家,他们不愿接手任何存在问题的资产。为打消买家顾虑,通用汽车曾试图让每位员工签署协议,放弃起诉权以换取补偿,但这一计划最终未能实现。

“劳工问题无疑造成了破坏性影响,”高恩卡说,“很多企业都认定,我们不能也不想面对这样的情况。”

2023年,浦那劳资法庭最终裁定通用汽车有权关闭工厂。

工会随后向孟买高等法院提起上诉,部分工会成员还与反对党政客一起发起了一场备受关注的绝食抗议。六个月后,孟买高等法院维持了劳资法庭的判决。

2017年,通用汽车宣布停止在印度销售雪佛兰品牌汽车,经销商对此表示抗议。图片来源:Imago/Zuma Press

“在决定逐步停止印度业务后,通用汽车与所有相关部门保持合作,以确保获得必要的批准,”通用汽车发言人乔治·斯维戈斯(George Svigos)表示。

高管们称,工会最终同意回到谈判桌前,并表示将撤回所有诉讼,以换取通用汽车最初提出的遣散方案。

通用汽车浦那工厂前工会主席桑迪普·贝加德(Sandeep Bhegade)表示,通用汽车一直善待员工。但工会反对关闭工厂,是因为成员们担心难以找到另一份薪资优厚的工厂工作。这些员工原本指望靠这份高薪买房,并送孩子去私立学校读书。

“现在我们大多数人都在拉人力车、开出租车之类的,”他说。

韩国汽车制造商现代汽车(该公司在印度生产汽车,既供国内销售也用于出口)在法院做出判决后不久宣布,已收购通用汽车的浦那工厂。

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表示,不应将通用汽车的案例“视为反映监管障碍的警示故事”,并称通用汽车工厂关闭耗时长久,并非单纯由劳工法规导致。该政府指出,由于地缘政治问题导致出售给长城汽车的计划告吹,大量时间被白白浪费。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这座工厂的命运与一项在国家和国际层面陷入停滞的商业交易紧密相连,”该邦劳工专员办公室表示。

专家称,如果地方政府支持企业退出,整个局面可能会完全不同。

2021年福特汽车宣布将关闭在印度的两座工厂时,塔塔集团(Tata)收购了其位于古吉拉特邦的工厂。由于这家印度企业同意接纳所有员工,此次交易过程相对顺利。

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金奈市,员工们曾多次提交请愿书,试图阻止福特当地工厂的关闭。

尽管员工试图阻止,但福特仍获得了关闭其位于印度东南部金奈工厂的许可。图片来源:Idrees Mohammed/EPA-EFE/Shutterstock

泰米尔纳德邦工业秘书阿伦·罗伊(Arun Roy)表示,该邦政府在法庭上公开支持福特,批准其关闭工厂,并允许该公司从工厂运走部分设备。

“不欢而散没有任何好处,”他补充道,“毕竟,他们在这里投资过,也在这里创造了就业机会。”

罗伊指出,为退出企业提供便利,也能为未来的合作保留好感。

罗伊表示,福特保留了金奈工厂的所有权,以维持在印度市场的立足点。

福特在一份声明中称,印度“对我们而言仍是一个重要的地区”。

该汽车制造商去年宣布,计划重启金奈工厂的生产,主要用于出口。金奈还设有福特的业务与技术中心,雇佣了超过1.1万名员工,为软件工程、财务分析等领域提供支持。

经济学家认为,较高的工厂关闭率是充满活力的商业环境的体现——在这样的环境中,效率较低的企业会被淘汰。但印度的数据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查特吉参与撰写的论文显示,在印度,关闭企业的成本极高,导致每年仅有3%的工厂关闭,这一比例在全球处于最低水平之列。相比之下,越南每年有超过17%的工厂关闭,中国约为10%,美国则为9%。

该论文通过对政府数据的分析发现,印度约20%的制造企业处于“苟延残喘”的状态——它们占用资金却毫无产出,实际上已沦为“僵尸企业”。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