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大批存款正在搬家!

 

 

最近有个事儿,大家关注一下:

这个月起,国内保险行业要来个大变化,预定利率全面下调,从2.5%下降到2%。预定利率是啥?

说白了,就是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定价的时候,根据自己对未来投资能赚多少钱的预测,定下一个年化回报率。

这意味着,8月还能拿到2.5%的长期复利收益,9月就只有2%了。

低利率时代真真切切地来了!

大家都知道,美联储9月降息基本已成定局,市场甚至预测降息幅度不止0.25%,说不定能到0.5%。

这么一来,我们的货币政策就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再看存款数据,今年前7个月,全国住户存款一共增加9.66万亿元,而前6个月增加了10.77万亿元。

这么一算,7月居民存款减少了1.11万亿元。

减少的钱去了哪里?

这里有个关键指标:

今年前7个月,全国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69万亿元,前6个月增加2.55万亿元,7月单月就增加了2.14万亿元。

很明显,存款开始搬家了!

另外一个数据也直接说明了这点。

7月末,M1同比增长5.6%,M1增速创下2年新高。

M1主要是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不包括定期存款,是非常灵活的钱。

M1增速越来越快,说明有越来越多的钱用来投资、消费。

和M1不同,M2除了包含M1的部分,还包括相当一部分定期存款,是市场上所有钱的总和。

要是M1增速比M2快,就表明越来越多的钱从定期存款转成活期存款了,这种情况只有在经济活跃、市场回暖的时候才会出现。

看看最近M1、M2的走势图,就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剪刀差在缩小。

不过,虽说7月居民存款环比6月是降了些,但总额依然高达161.8万亿,再加上银行理财,差不多还有200万亿资金躺平,不愿意承受风险。

所以,还需要继续刺激。

这不,最近高层提出:

加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重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适应需求变化更多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积极促进民间投资。

就像刚宣布的雅江水电站,这可是咱们的超级大工程,总投资差不多1.2万亿,还专门新成立了央企雅江集团,全程负责。

工程从头到尾建完,保守估计需要15年,这15年里,可持续拉动上下游的投资和就业,妥妥的长期稳经济、促就业大招。

除了这个,还有新藏铁路,测算下来每公里大概要投2亿,总投资或高达4000亿元。

但这还不够,还要适应需求变化更多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

来看一组数据,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

年收入为34707元,月收入约为2892元。

低收入组的年收入为9542元(月收入约为795元),而高收入组的年收入为98809元(月收入约为8234元)。

同时,税务局也披露了一组数据:

在申报个税收入的2.2亿中国人(有大量人不申报),超过七成的人,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也就是说,有超过70%的人月收入不到5000元。

这些数据已经足够清楚了。

现在必须得想办法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或者帮他们节约开支!

不久前的“就业优先指导意见”,就有一条明确提出: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最近涨工资的新闻也多起来了。

中央财办副主任也指出:

1.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2.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增加收入、促进就业、完善福利,都是大家一直期待的!

毕竟我们正处在增速放缓的阶段。

一方面是人口红利在变化。

统计局最新数据,2024年末全国人口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

另一方面是城镇化率在变化。

截至2024年末,全国城镇化率为67%,通常当城镇化率超过60%,城市化的增长速度就会放慢。

只要放缓大方向没变,市场利率下行的趋势就不会改变。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三点建议。

1.降低杠杆;

2.关注海外掘金机会,放眼世界,对冲风险;

3.最重要的一点,未来3~10年,重视防守,在防守的同时适当比肩通胀。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