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募突降赎回费,是普惠让利还是另有原因?

7月31日,平安基金发布的一则关于平安惠享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赎回费率优惠公告引发争议,众多投资者质疑此举并非真正为投资者降低成本,而是为大资金量身定制撤退通道,漠视中小投资者利益。

平安基金在公告中称,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决定于2025年8月1日(含) - 2025年8月31日(含),对通过本公司直销柜台赎回平安惠享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代码:A类003286、C类009404、D类022021 )开展赎回费率优惠活动。具体而言,持有7天至1年的,从原本的0.10%降低至0.025%;持有1至2年的,从0.05%降至0.0125%;且赎回费计入基金资产比例为100%。

从表面数据看,此次优惠力度颇大,但似乎是为投资者提供了一项降低成本的“福利”活动。但要想享受此次赎回费率优惠,平安基金设置了多重条件:一是必须在今年8月份赎回;二是该活动只适用于通过平安基金直销柜台赎回的投资者;三是仅适用于平安惠享纯债这一特定基金。其中,优惠只适用于柜台直销客户,而一般的小散户由于基本不会通过直销柜台申购赎回,即便有赎回需求,也无法享受此次优惠。

在“萝卜坑”定制般的赎回条件下,投资者普遍质疑,平安基金此举为针对大客户群体专门制定的优惠举措,普通中小散户难以从中获得实质性的参与机会,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

根据wind数据,平安惠享纯债债券型基金在2024年第三季度基金份额大幅增长,从0.2亿增长到8.16亿份。然而今年第二季度又进行了大幅的赎回,降低了2.63亿份。

同时,从2024年年报来看,平安惠享纯债A份额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99%。这充分表明,此次赎回费率优惠活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机构投资者,尤其是那些有大规模赎回需求的机构大户。公募基金作为“普惠理财”的重要工具,其核心宗旨是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公平、公正的投资机会与收益分配。然而,平安基金此次的“赎回费率优惠”活动,明显偏向于特定机构投资者,对大资金给予“特别照顾”,却未充分考虑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平安基金管理规模达6602亿元,其中货币市场型基金规模为4037亿元,占比超过六成(61.93%),债券型基金规模占比30.01%,这两类基金合计占比超过91.94%。货币市场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在过去三年中为平安基金提供了2000亿左右的管理规模增量,成为其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