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张伯玲张伯玲)尽管国机集团先后输血十几亿元,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下称中国二重)仍无法走出困境。11月18日,中国二重披露出现40亿债务违约,银行追债,分析师普遍认为中国二重已无法凭借自身力量走出债务泥潭。
中国二重会成为第一家破产的央企吗?这是市场的疑问。
中国二重始建于1958年,原本是中央直接管理的115家大型企业集团之一。其官网自称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和中国最大、最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之一。截至2011年末,公司总资产236亿元,仅在册员工就高达13000多人。
2013年7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资委安排已陷入困境的中国二重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机集团)实施联合重组,中国二重整体产权无偿划入国机集团,中国二重成为国机集团全资子企业。
但重组并未能解决公司的危机。中国二重18日对外披露,由于重机行业持续低迷,公司持续亏损,资金极度紧张,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贷款本息出现逾期,到期商业承兑汇票不能按期兑付,总计超过40亿元。其中,中国二重本部银行贷款本金及利息逾期共计1.76亿元。其核心子公司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601268.SH,下称*ST二重)及其控股子公司累计银行贷款等债务有38.05亿元逾期。
在此之前,母公司国机集团先后提供十几亿资金紧急支援,均无法将中国二重拉出困境。
“中国二重的债务偿付高峰期从今年9月份开始。”一位长期跟踪中国二重的评级机构分析师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今年7月24日第一次宣布公司有2.05亿元债务逾期开始,中国二重就踏上了债务违约之路。
10月10日晚,中国二重核心子公司*ST二重宣布,截至2014年10月9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银行贷款等债务约11.35亿元逾期。
最近一次宣布贷款逾期是昨天,即10月18日。
“中国二重的债务如果没有外部支持,按照其目前的经营状况,很难偿还。”上述分析师称。
重组难解二重危机
中国二重曾对重组寄予厚望。据中国二重官网上介绍,中国二重将依托国机集团28所国家级研究院所和70多家海外服务机构,遍布140多个国家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形成强大的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工程总包、系统集成能力,贸易与服务能力,成为中国高端重型装备企业。
但是事实并没有中国二重想象的那么美好。“与国机集团重组后,仅仅是名义上的,业务上根本还没有开展实质重组,因此在业务经营上对中国二重的帮助并不是很大。”上述分析师称。
国机集团对中国二重繁重的债务没有坐视不理。根据《国机集团报》披露,在资金支持方面,国机集团除已向中国二重提供共计10亿元的紧急资金支持外,还通过所属的国机财务公司先后对中国二重提供了2亿元的贷款资金支持,并提供了1.4亿元的票据贴现业务支持。国机集团还积极争取国资委对中国二重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尽管有国机集团的支援,评级机构还是下调了中国二重的评级。评级机构中债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中债资信)将中国二重调降为B级。另一家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11月5日发布跟踪评级报告,也下调了中国二重的评级,将*ST二重的主体信用等级由B下调至CC,将中国二重的主体信用由BB-下调为B-。
评级机构都认为,中国二重的生产经营资金及债务偿付极度依赖外部支持。
由于对中国二重的偿债能力不看好,已有多家银行提出诉前保全冻结该公司部分资产,以减少潜在损失。
根据*ST二重10月31日《关于收到民事裁定书的公告》,已有6家银行提出了诉前保全,分别是中国银行德阳分行4.04亿元,建设银行德阳分行4亿元,工商银行德阳旌阳支行4亿元,农业银行(601288)德阳旌阳支行3.5亿元,交通银行德阳分行3.1亿元,汇丰银行成都分行1.94亿元。加上目前德阳银行的6000万元,目前已有7家银行提出诉前保全,涉及金额一共超过21亿元。
11月11日,*ST二重(601268.SH)再次公告称,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德阳银行向德阳中院提出诉前保全申请,要求查封、冻结该公司6000万元的银行存款或者其他等值财产。
核电、风电投资生不逢时
一直号称中国最大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基地之一的中国二重何以走到如此的困境?在前述长期跟踪中国二重的分析师看来,“中国二重亏损严重一方面是本身所处行业不景气,不仅产能严重过剩,而且下游需求低迷导致的竞争非常激烈,产品毛利率甚至为负的;另一方是其转型失败。”
根据*ST二重2013年年报,其主要业务冶金成套设备及备件实现营业收入10.61亿元,冶金成套设备及备件营业利润率为-43.10%,同比减少1.3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实现营业收入9.61亿元,清洁能源发电设备营业利润率为-28.34%。
“冶金成套设备及备件一直是我们最大的业务。但是这几年大家都知道钢铁行业有多么不景气。” 中国二重一位中层管理人士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钢铁行业新增项目大幅减少;另一方面中国的重型机械行业产能也在大幅释放。“订单减少,由于竞争价格减少,公司的产能利用根本不足。”
“冶金设备这一块重型机械行业遇到的情况都差不多,最主要是中国二重转型不成功。”上述分析师称,清洁能源发电设备是中国二重从2008年开始上的新项目,但生不逢时。
根据其财报,中国二重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包括核电、火电、水电以及风力发电。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使福岛核电站严重受损,造成了著名的“福岛核泄露”事件。由于该事件发生,中国政府在当年3月17日召开专门会议,要求“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对核设施进行全面安检”。这个“暂停令”对*ST二重打击明显。
根据其财报,*ST二重投资了2.54亿元上第三代核电锻件改造项目,已形成部分产能,但因日本福岛核事故事件影响及国家核安全政策调整,暂停项目未全面启动,新核准项目较少,产能利用率低。
前述中国二重人士则表示,公司在核电方面的投入远不止2.54亿元。
根据公开资料,2008年,中二重集团镇江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约80亿-85亿元,规划用地3000亩,一期投资约24亿元,用地1200亩,主要建设重型成套产品、核电产品、石化装备、炼油设备、加氢容器锻件、风电设备、大型曲轴、大型钢构件等重大技术装备出口基地,并预计建设一座起重能力达1500吨—2000吨的重装码头。
“核电项目启动后,我们有了大约30亿、40亿元的核电订单,但暂停令出来后,订单落实不下去,在镇江的项目投资没法收回,银行的贷款都在里面。”上述中国二重人士称。
不仅仅是核电项目,风电项目也受到政策影响。
根据其财报,公司投资的2.5亿元风力发电机主产业化项目因风电行业处于调整规范阶段,公司产能利用率低。
“可以说,公司推进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均未能完全实现盈利,多数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上述分析师总结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