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听到最多的感慨就是——钱越来越不好赚了,债务却越来越重!
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这是时代的问题、全球经济的问题。
全球债务有多夸张?
看几组数据,你可能会惊掉下巴:
——全球债务总额已经突破3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3倍还多!
换句话说,地球上每个人,包括刚出生的婴儿,平均背着近4万美元的债务。
这里面,包含政府债务、居民债务、金融与非金融企业债务等。
全球公共债务有多少高呢?
2024年全球公共债务规模突破102万亿美元,达到了历史峰值,其中美国占了三分之一。
美国,债务体量全球最高!
2025年5月底,联邦债务总额到已经飙到36.2万亿美元,约占GDP的127%。
日本,债务占GDP比例全球最高!
截至2024年底,日本政府债务总额已突破 1317万亿日元(约合8.78万亿美元),占GDP的比例高达 260%。
欧洲也没好到哪儿去,英国(90%)、德国(60%-70%)。
全球经济就像个被债务绑架的“庞然大物”……
过去,全球经济要靠债务助推发展,印钱--发债--消费--GDP增长,美国玩起这套最溜。
可如今,债务的雪球滚了几十年,滚不动了啊,债是要还的啊!
但懂王的大美丽法案,不但不降负债,不还钱,却反其道而行,选择继续扩大债务规模。
——继续增加3.4万亿的债务。
直接导致,美元信用遭遇到80年来最大的危机,2025年以来美元指数暴跌11%!
日本好一点的是,债务主要由国内投资者持有,海外持有比例仅11.9%,这降低了外部冲击的风险。
但高债务水平与日元贬值形成负循环,进口成本上升导致消费下滑,进一步削弱经济内生动力。
债台高磊,稍有点风吹草动,谁都捏把汗!
中国债务体量并不高。
广义债务,包括中央、地方及融资平台债务等,约为 179万亿元人民币(约 24.7万亿美元),占GDP比例约 103%。
规模虽然也不低,债务投向也多是基建、制造业等生产性领域,质量还不错。
我们的债务风暴眼,集中在房地产。
过去,房地产靠“高杠杆、高周转”模式风光无限,房企借钱买地、借钱盖楼,房价涨了,卖房回款,然后再借更多钱,买更多地盖更多楼,循环往复……
有些本身没多少钱,但通过大规模借贷,银行贷款、债券、信托、影子银行等扩大资金规模,撬动百亿甚至千亿规模。
曾经的TOP房企,高峰期净负债率超过150%-200%。
如今,都忙着降杠杆、还债、债务展期等等,2025年房企债务到期规模达525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为偿债高峰约1574亿元。
2025年6月开始,压力似乎给到了香港房地产!
市场低迷、高利率、供过于求……导致多家香港地产商陷入困境。
新世界,香港四大地产家族之一,2024财年录得20年来首次亏损,净债务占股东权益比例高达96%,为香港杠杆率最高的开发商之一。
今年5月,新世界宣布4笔美元永续债延迟派息,好在6月30日,又拿到882亿港元的贷款,暂时缓解危机,但其股价自2019年高点已下跌超90%。
英皇国际,也危在旦夕。
3月底,有166亿港元的银行借贷已逾期违约,老板杨受成甚至还上了热搜。
7月,英皇国际向债权人提出债务重组计划,寻求贷款延期……
担忧的声音越来越多,香港地产行业,会不会走内地的老路?
香港房企虽然杠杆率比内地低,但市场低迷、房价下跌、去化慢,很多楼盘一卖卖好几年才能卖完,银行还时不时“抽贷”,雪上加霜。
李嘉诚过去7折甩卖内地和香港的房产,虽然被人骂惨了,但现在看,早早降杠杆、回流资金,他才是最明智的。
高债面前,普通人要比企业、比国家,脆弱得多!
国家加杠杆、企业加杠杆,普通人也没闲着。
在“加杠杆致富”这条路上,有人吃过甜头,有人做过梦,也有很多人被坑的实惨。
前几年房价疯涨时,很多人靠“高杠杆”炒房,贷款买房、房价涨了再抵押、再买房,资产像滚雪球一样膨胀。
圈里有位大佬,就是这样,全国买了一百多套房。
现在,潮水退去,庞大债务和高额利息,却像座大山把人压得喘不过气。
房企降杠杆、地方降杠杆,可以寻求再融资或者债务展期,个人降杠杆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