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是今年连续第三个月减持,累计规模突破280亿美元。有意思的是,就在数据公布前,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刚访问过中国,并且就债务问题进行过探讨。
中国连续减持美债降低美元储备的份额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和原因?为什么08年的时候保尔森访问中国后,中国立马开始大规模的增持美债,而现在却不行了?
明牌:减持数字里的金融暗战
根据美国财政部7月17日晚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继续缩小,只有9亿美元,至7563亿美元,依旧是美国第三大海外债务。
中国5月减持9亿美元美债似乎“雷声大雨点小”,相比3月189亿、4月82亿的抛售,这个点规模多数分析师认为是美债价格下跌造成的被动缩水,而不是主动减持。
除了中国之外,日本增持5亿,英国加仓17亿,加拿大更是狂扫617亿创历史新高,在美国的众多海外主权国家中,唯独中国在主要经济体中“逆向行驶”。
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逼各国增持美债时,中国却把美债持仓压到7563亿美元,比巅峰时期砍掉近42%,持仓占比从11.2%暴跌至4.3%。
央行同步狂扫黄金,储备量飙到7383万盎司,为的就是中国的金融安全。
保尔森急匆匆的来到中国访问,其目的就很简单了,表面上看他是为了修复中美关系,中美之间的经济裂痕不要扩大的太快,也是给特朗普政府探风,为两国元首会面征求中方意见。
除此之外,美债的问题是历任财政部长来到美国必须聊的问题。
在债务问题上,中国主管金融部门的领导不止一次的向美方提出过建议和意见,希望美国在财政扩张的时候更加理智,这个提醒从2008年就开始了。
但是很显然,美国两党政府只顾着眼前的利益根本无暇顾及身后事。所以保尔森现在退而求其次希望中国减缓美债的抛售节奏。
去美元化的“黄金底牌”
减持美债从来不是算术题,而是地缘政治的信号弹。
中国连续3个月抛售美债最狠的不是数字,而是时机,恰逢穆迪下调美债评级、10年期收益率冲破4.5%警戒线。
中国用行动告诉世界,美债正从“无风险资产”变成“高风险赌局”?。
当年萨达姆试图用欧元结算石油,卡扎菲想推黄金第纳尔,结局世人皆知。
但如今不同了:中国拉着东盟搞本币结算,巴西阿根廷筹建“南美元”,沙特原油人民币结算量翻了三倍。
甚至现在中国和埃及,印度和俄罗斯直接抛开SWIFT系统进行贸易结算,美国对这些事情甚至都避而不谈。
说的很直白一点,现在美国的综合国力不足以支持美元霸权在全球畅通无阻。
中国原本无意去美元化,毕竟中国一直都是全球化的维护者,但是这些年以来,美国常常将货币和金融当成制裁他国的武器,几乎让所有的国家都感觉到持有的美元资产会被美国寻找各种借口罚没掉。
所以去美元成为了势在必行的选择。
新货币秩序的破晓时刻
想在中美角色彻底翻转。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增持4000亿美债救市,被《纽约时报》捧为“白衣骑士”;17年后美国官员低声下气访华,得到的结果却是中国连续3个月减持280亿美元美债。
根本在于筹码变质了。当年中国外汇储备80%是美元资产,现在黄金+欧元占比突破34%,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暴涨240%。巴西总统卢拉说得更直白,凭什么全球贸易要用美元?
特朗普政府其实心知肚明。一边威胁对中国加征关税,一边又派保尔森示好。
但是这招已经不好使了,中国的战略决策是无法动摇的。
IMF特别提款权篮子中人民币权重升至14.2%,70多国接入中国跨境支付系统。美元像老式柴油车,人民币是混动新车——现在加油站开始兼容两种油枪了。
旧秩序已经老去,新秩序正在建立,中国或许不会完全抛售美债,但是现在持有的美元资产规模还是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