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军工板块持续发酵,尤其是在月初地缘战争升级后,热度不断攀升,国证航天指数最高单周涨幅达11.46%。
但近几日军工板块出现了明显的回调,很多投资者纠结,军工行情是昙花一现还是长线机会?阶段回调可以上车了吗?
消息面多重利好,军工有望重燃热情
近日,军工板块几大利好消息扎堆释放:
央视首次报道歼-10CE实战成果:5月17日,央视《军情时间到》栏目盘点近期热点装备,首次披露歼-10CE战斗机在实战中的卓越表现——成功击落多架敌机且自身零损失。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中国航空装备的技术成熟度,更直接提升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军工产品的信心。
“九天”无人机亮相中国航展: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最大起飞重量16吨的“九天”察打一体无人机首次公开。其“异构蜂巢任务舱”设计可搭载多型导弹及侦察设备,被业内称为“空中无人机航母”, 目前,“九天”无人机04架机已完成机体结构装配,正在进行系统安装与测试等工作。预计今年6月底完成无人机首飞任务。
巴黎航展的中国身影:第55届巴黎航展将于6月16日开幕,中国航空学会携20家企业参展,重点展示航空锻件、复合材料等高端制造技术,旨在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中国航空产业链融入全球市场。
并购重组松绑:5月16日发布实施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明确支持跨界并购并设立简易审核程序,审核时限大幅缩短,首次建立分期支付机制。这对于重组股来说可能是重大利好,而军工向来是重组牛股的集中地。
回顾历史,军工板块能否再现升浪?
历史上也不乏军工趋势行情,不同阶段有着迥异的逻辑:
(来源:中航工业集团官网,各公司公告,国金证券)
2009-2015年,军工行业的主导逻辑是国有核心资产上市和民企并购重组。
其行业背景是中直股份、中航机电、中航电子、中航动力、国睿科技等军工龙头股先后借壳上市,掀起一轮并购浪潮。军工的投资逻辑在于标的的壳价值。
2016-2019年,军工行业整体处于沉寂期
除了中航沈飞和内蒙一机,没有大的资产注入事件,15军改对行业订单节奏也产生较大影响。
2020-2023年,军工行业的订单景气度骤然加速
行业的主导逻辑是订单景气度在不同产业链环节的传导和业绩兑现,如2020-2021年的电子元器件和红外,2021-2022年的新材料和中游制造,2022-2023年的核心分系统和主机厂。
2023-2024年,军工行业处于回调期
受中期调整和人事调整的双重影响,一些已定型装备的规模批采订单节奏不断延期,但穿插有卫星互联网和低空经济主题,珠海航展期间歼35亮相也引发市场对新装备周期的展望。
回到当前阶段,军工行业的主导投资逻辑是景气成长:经历2023-2024年的订单冲击,短期业绩兑现已经不是最核心因素,未来成长高度是军工行业的核心关注焦点。
尽管地缘冲突对板块行情驱动的持续性有限,但是它也意外了擦亮中国军工的名片,中国的军工装备在此次冲突中的亮眼表现,有望带来内需和军贸的共振,打开军事装备的需求空间。
2025年-2027年军工行业是处在【十四五任务冲刺】+【建军百年目标】+【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军贸快速发展】等多重催化下的,属于是“内需+外需”共振的战略机遇窗口期,军工板块也有望逐步进入内外需双循环的景气周期。
重点关注空天领域
现代战争中,空中力量的作用日益凸显,使得航空装备成为各国军队建设的重点,行业技术门槛极高,涉及众多高端技术和复杂工艺,在军工产业链中的价值量占比较高。
当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升级,世界军费开支持续增长,我国军工企业在无人机、战机、导弹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凸显,2023年中国全球军贸占比仅5.8%,有望在国际军贸市场占据更大份额。国际军贸中飞机、导弹等品类占比达60%,航空航天板块是核心受益方向。
如果你看好军工行业的中长期成长逻辑,而且风险承受能力又匹配的话,可以尝试做波段或者结合估值定投,比如低位多投、高位少投,再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收益率,如果实现就分批止盈,不失为应对板块波动的较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