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元贬值的判断,持有美元的‘亚洲金主’们很可能会出现‘大撤退’,新台币的大幅度升值是第一个,但不会是最后一个。”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当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的身影,投射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时,美国宣布达成“对等关税”以来第一份贸易协议。
特朗普表示,美英两国已经就关税问题达成一致,英国政府同意在农业产品和进口美国食品方面让步,而美国则降低对英国汽车出口的关税。
尽管如此,美国对英国这个“铁杆盟友”依然保留了10%的基础关税——这被视为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底线,就连英国也不能免俗。
特朗普宣布与英国达成贸易协议
最受世界关注的,其实还是中美两国的“关税接触”。
根据外交部消息,应瑞士政府邀请,何立峰副总理将于今天访问瑞士,期间将和美国代表进行谈判。
尽管特朗普乐观地认为,中美两国将最终达成贸易协定,但在中国看来,中美双方碰面并不意味着谈判,也并不意味着中方会让步。
表面上,中美两国接触气氛还算融洽,谈判桌下却暗战不断,彼此较劲。在资本市场上,一些中概股做好了自美股退市的准备,并向港交所抛出橄榄枝。
货币市场也风急浪高,就在中国国内欢度五一的时候,以港币和新台币为代表的“风向标”型货币,已经打了两场硬仗。
广场协议2.0?新台币崩盘内幕
所谓货币战争,就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货币,一个国家将其货币竞争性贬值,它是国际经济中最具破坏性且最令人恐惧的后果之一。
而本轮货币战争的风暴中心,就在中国台湾地区。
5月2日至5月5日,新台币在两个交易日一度升值近10%,创下1987年以来的最大纪录。台湾地区“央行行长”杨金龙却对此坐视不理。台湾出口行业因此陷入恐慌,涉及外汇的金融系统也出现了故障。
“汇市波动影响本行外汇交易”“人数较多请耐心等候”,这就是台湾投资者进行汇率交易所收到的提示。更有多家银行网络平台瘫痪,买汇卖汇均无法进行。
在台湾经营出口30年的科技行业总经理甚至表示:“没有人想要美元,所有人都在拼命换回新台币,32元收的美元,用30块钱卖出去就是赔钱”。
“但现在不换,未来更低怎么办”?
这是台湾汇率市场的真实写照,而台湾投资者之所以抛美元,买台币,直接原因是美元“大贬值”。
特朗普上位以来,就一直主张让美元贬值,从而提高美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坊间称之为“海湖庄园协议”。
“对等关税”的提出,以及后续中美关税战的不断升级和脱钩,让全球各国投资者对美元和美股的信心进一步下降。
这就导致美国“股债汇”三杀,从而变相达到了“海湖庄园协议”所希望的效果。
因关税政策,美国股市受到严重冲击
Eurizon SLJ Capital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任甚至表示,美元可能面临高达2.5万亿美元的“雪崩式”抛压。特别是亚洲出口型国家和地区,他们手中持有的美元,将成为击垮美元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除了美元暴跌之外,新台币出现崩盘式升值,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是台湾股市最近出现反弹,大量外资纷纷看好台湾资本市场,再加上美元贬值趋势的推波助澜,台湾投资者便积极将美元兑换成新台币入市,从而推高汇率。
第二则是因为台湾寿险公司的“资产错配”。
日本存在着一群“渡边太太”,她们擅长借入日元买入美元进行跨境套利。台湾保险行业也采取同样的方法。它们在省内发行新台币保单,却在海外购买美元资产进行投资获利,这就导致中国台湾地区的寿险公司持有大量外汇资产,规模高达7000亿美元。
为了防范风险,寿险公司一般会利用外汇衍生品做“外汇对冲”,但目前台湾寿险公司的对冲比率仅为65%。无法覆盖汇率风险。这也意味着当新台币相对美元升值时,它们将承受巨大损失。
而现在,当新台币不断升值,台湾的险资企业就必须追加外汇对冲,争相抛售美元买入新台币。这种“踩踏”行为,使新台币的升值速度越来越快。
更重要的是,台湾地区的险资还手持大量美债,近期因美元资产贬值而大幅抛售,转投台湾房地产与股票,同样加大了对于新台币的需求。
新台币快速升值直接波及了中国台湾地区的出口行业,难免让人联想到当年《广场协议》后日元的快速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台企之间流行一个词叫做“毛三到四”,意思是企业毛利率在3%—4%之间,利润非常微薄。根据岛内学者测算,新台币每升值1元,台湾地区的高科技产业全年税后净利润或减少约4%至6%。
而最近美元兑新台币的汇率直接从33升值至最低的28.86,就算最新汇率也高达30,简单计算就会发现,本轮新台币升值,直接让中国台湾地区的高科技企业损失12%的利润。
而至于中小型出口商,那更是直接把毛利率都赔光了,岛内企业家哀嚎一片。
台湾省新竹市的新竹科学工业园
香港金管局的“货币保卫战”
美元贬值的趋势同样影响到中国的“自由贸易港”香港。
和新台币类似的是,港元同样因为美元贬值带来较大的升值压力,但和新台币不同的是,港元升值也有自己独特的本土因素。
首先是港交所和内地一直推进的企业IPO。截至5月7日,已经有163家企业提交赴港上市申请,内地企业密集奔赴港交所上市带来巨额认购资金的冻结,光沪上阿姨IPO就出现超3300倍的新股认购现象,冻结了940亿港元。
此外,南向资金也持续流入香港市场。截至5月6日,南向资金净流入超5900亿港元,而去年全年总流入金额也不过8078亿港元,这也加大了市场对港元的需求。
总的来说,当大量资金在此时流入香港时,会进一步加剧了对港元的需求,从而导致外汇市场供需失衡,港元出现大幅度升值趋势。
但和台湾那边的“默认”升值不同,香港金管局出来“干活”了。
和新台币不同的是,香港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度,也就是把港元和美元挂钩。目前的汇率固定在7.75—7.85之间。维系这一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首要政策目标。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金管局通过在外汇市场买卖美元来维系这一固定汇率。当港币出现升值趋势走强的时候,则触及7.75元的“强方兑换保证”。如果出现对港币的需求下降,美元升值,将触及7.85元的“弱方兑换保证”。
香港金融管理局
面对市场对港币的需求大于供给,港元汇率转强的情况。香港金融管理局为了稳定港元汇率向外汇市场卖出港元,买入美元,从而稳定港元汇率。由于这一轮“货币战争”的烈度很大,香港管理局也多次出手。
5月2日,香港金管局披露,已向市场注资465.39亿港元,承接60亿美元沽盘。
由于港元买盘持续不断,从5月2日至5月6日,香港金管局不得不3次出手稳定港元,共计承接1166.14亿港元的资金。
面对本轮升值压力,香港金融管理局也表示:港元汇率近日走强,主要受股票投资相关的港元需求以及区内货币对美元升值的带动,后续将继续密切监察市场变化,维持货币及金融稳定。
人民币升值,恰到好处
在这轮亚洲货币风暴的席卷下,人民币的情况相比港元和新台币则要好得多。
有人问为什么人民币能够抗住这一轮货币战争?这和人民币的特性密切相关。
根据“蒙代尔三角理论”,一个国家不可能保证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中国为了货币政策的独立和汇率自主,限制了资本的自由流动。
在民生宏观看来,人民币是一种“限制波动+限制金融机构参与”的模式。央行可以通过中间价引导、离岸市场干预等手段降低人民币波动,所以本轮亚洲货币战争中,人民币受到的影响比较小。
当然,人民币货币的升值也有我们的背景。
据最近商务部的消息,美国方面多次主动和中国沟通,希望同中国进行关税谈判。这就大大提振了中美关税战降级的预期,促进了人民币的升值。
此外,从目前的汇率点位来看,人民币适度升值对中国反而是一件好事。当贸易战开打时,人民币一度出现快速贬值,但随后回稳。如今,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也是从7.35升值至最新的7.23附近。升值幅度总体稳健。
5月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2370
而7.3这个汇率点位,在去年甚至是央行需要严防死守的贬值关口。所以从7.3升值至7.2反而说明了外资正看空美元,抄底中国资产。相比美元,人民币甚至已经成为了本轮的“避险货币”。
5月5日高盛指出:如果中美谈判正式开启,人民币升值的情况将更加明确。而最新的情况是中美双方将于瑞士进行关税战后的“第一次谈判”。这意味着市场预期,中国资产将不断走强。
总体来看,人民币资产由于之前存在较大的贬值压力,所以在这轮亚洲货币的升值压力下,我们反而对冲了之前的风险。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导致本轮美元贬值对人民币反而是一个利好。这也是很多人之前所想象不到的。
亚洲资本大撤退
从市场表现来看,本轮“货币战争”烈度最大的时候似乎已经过去。
但华创证券宏观研报认为,如果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持续,美元将继续走弱,那么基于美元贬值的判断,持有美元的“亚洲金主”们很可能会出现“大撤退”。新台币的大幅度升值是第一个,但不会是最后一个。
有人问,亚洲资本“搬家”带来的影响有多大?这个后果没人能够判断,因为历史上很少出现类似情况,但我们也可以从体量中感知这次货币风暴的威力。
根据数据显示,在外币存款数据上,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分别拥有1.25万亿、7680亿美元和2760亿美元的外币存款。
而在净国际投资头寸数据上,中国香港拥有1.62万亿美元、中国台湾则拥有1.16万亿美元的净国际投资头寸。
很明显,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元资产,而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本身就是美元的“多头”。一旦美元走势持续走弱,那么全球就会更快“去美元化”,中国、亚洲各国乃至全球各国都不会再囤积美元资产,反而会不断抛售美元资产。
德意志银行全球外汇研究主管乔治·萨拉韦洛斯,曾在上个月警告:“中美对峙将可能升级为彻底的金融战”,这既涉及中国掌握的美元资产,也涉及美国政府的资产。
而美国的亚洲金主们已经开始“用脚投票”,这次货币战争与其说是美元贬值所引发的,不如说是亚洲金主们的“资产搬家”产生的余震。
美元的黄昏不会很快到来,但既然关税战已经彻底打响,这意味着新一轮的货币战争,已并不遥远。随着中国高层访问瑞士,即将展开和美国代表的接触,全球各国都将把目光投向中美的谈判桌。
而不管中美是打是谈,货币战争的下一个信号,恐怕会在未来几天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