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李嘉诚出售海外港口的事情已经在国家的严厉警告之下落下帷幕,没想到这件事情在一个月之后竟然能够再度泛起波澜。
特朗普政府上任之初就对中国公司手里持有的股份抱有很大的兴趣,现如今中国已经说服了巴拿马官方,但是依旧无法阻止李嘉诚卖港的想法。
这一次李嘉诚又想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将手里的港口运营权卖给其他国家?中国又发出了什么样的表态?
228亿美金的“定时炸弹”
根据媒体4月28日的报道,外交部在记者会上回应了《华尔街日报》关于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以外的港口并不成问题的相关报道。
证实了李嘉诚想要出售长和旗下海外港口的事情并没有因为中国官方的警告而结束,而是要通过其他的途径进行变相卖港。
这笔交易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首先,交易方贝莱德-TiL财团堪称“旋转门俱乐部”。其董事会坐着三位前五角大楼高官,地中海航运掌舵人阿彭提家族更与美军后勤系统合作超30年。
更微妙的是,交易文件特意约定4月2日先签巴拿马港口,其余资产145天后交割,活脱脱“化整为零”的经典规避手法。
其次,这些港口不是普通码头。
巴尔博亚港控制着巴拿马运河39%的集装箱通行量,中国货轮在此缴纳的过路费,足够每天买下两架空客A380。
若美资掌控闸门,随时可以对中国船只收取“特别拥堵费”——这正是特朗普竞选团队放出的风声。
最致命的是时间节点。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当天,#李嘉诚要卖港口官方转发莫天真勿糊涂#话题引爆热搜,国务院港澳办罕见转载《大公报》锐评,用“饮水思源”“铮铮爱国者”等词汇,把商业交易抬到政治高度。
当98岁的李嘉诚在基金会活动上大谈“医疗慈善”时,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在脸书发出灵魂拷问:“商人到底有没有祖国?”
审查风暴中的“猫鼠游戏”
4月2日,长和法务部突然亮出“障眼法”。他们将交易拆分为巴拿马港口单独签约、其余资产延后交割的“两步走”方案,试图绕过中国反垄断审查。
这个精妙设计暴露了资本巨头的侥幸心理——既然43个港口分散在23国,凭什么要中国批准?
市场监管总局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狠。4月27日声明中那句“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配上新修订的《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就像给华尔街大鳄戴上了紧箍咒:违规者最高可罚上年销售额50%,对千亿级交易来说,这相当于凭空多出114亿美元风险敞口。
地中海航运突然放风要剥离巴拿马港口,贝莱德紧急接盘的动作,反而坐实了外界猜测——美方真正觊觎的,正是运河这道“海上长城”。
更耐人寻味的是,交易文件里藏着一项特殊条款:若遭遇“不可抗力”,买方有权单独收购巴拿马资产。这种“丢车保帅”的设计,像极了军事行动中的战术切割。
香江巨浪背后的国运棋局
“这不是生意,是战争。”若美资控制运河港口,中国每年将多付360亿元过路费,相当于3个航母战斗群的建造费用。
当李嘉诚声称“保留香港码头”示好时,新加坡淡马锡突然宣布与李家合作引入抗癌技术,被网友戏称“用医疗慈善买政治保险”。
市场监管总局的强硬姿态背后,站着14亿中国人的切身利益。
深圳盐田港的龙门吊如同钢铁巨人般苏醒,这些曾由长和运营的码头,此刻正吞吐着发往“一带一路”的货柜。
海关数据显示,每延误1小时通关,就有价值7.8亿元的电子产品面临违约金惩罚——这就是国家死守反垄断防线的现实考量。
港澳办官网上,《依法审查长和“非一般买卖”》的社评获得超百万点击。
文章结尾那句“有国家做靠山,企业才能后顾无忧”,既是对港商的喊话,也是对历史教训的总结。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正是中央政府调集全国外汇储备,才保住香港联系汇率制。
如今面对更复杂的国际博弈,那道“决不能开的口子”,守的不仅是港口,更是中国经济的出海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