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兰医疗在离开院士光环后如何维持市场认可度?

去年3月,树兰医疗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家由院士夫妇郑树森、李兰娟创立的医疗集团,自2021年转亏后,近年来持续承压,净亏损额虽在2023年有所收窄,但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的补助。随着新医院扩张带来的资金压力加剧,公司再次冲击IPO的意图显得愈发迫切。

扩张背后的高额亏损

据公开信息显示,树兰医疗旗下已运营三家综合医疗机构,同时为国内17家医院提供管理服务。2020年,公司实现盈利6411.2万元,但此后逐年亏损,2021年至2023年净亏损额分别为8228.9万元、1.11亿元和1725.2万元。尽管亏损在2023年有所收窄,但主要归因于树兰(安吉)医院获得的8000万元政府补助。扣除这一补助,公司的亏损状况并未明显改善。

树兰医疗表示,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新医院的扩张及建设成本。安吉和衢州两家医院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开始运营,均预计2027年才能实现盈利。而在此之前,这些新医院的高额运营成本和低收益将继续拖累公司业绩。

此外,树兰医疗仍在推进其他扩建项目,包括树兰(博鳌)医院和树兰(杭州)医院良渚国际医学中心。其中,良渚国际医学中心计划建设2000张床位,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但前期投入已对公司的现金流造成压力。

收入增长与盈利难题并存

尽管扩张步伐加快,但树兰医疗的收入增长速度难以覆盖成本压力。2020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6.18亿元、15.48亿元、17.78亿元和18.84亿元。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的营收成本比例逐年攀升,2023年占比高达84%。

作为收入主力的树兰(杭州)医院,其2023年营业收入为11.26亿元,仍未恢复至2020年的水平。而新冠疫情期间核酸检测带来的短期收益已显著下降,2023年医疗检验服务收入同比减少3500万元,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17.2%降至11.3%。

负债高企,扩张成本难掩

树兰医疗近年来的扩张很大程度上依赖债务融资。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达38.2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03.54%。这种高度依赖举债的模式,使公司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

以树兰良渚国际医学中心为例,为完成土地购置和建设,公司支付了2.76亿元股权收购款,并向项目公司提供了超2.5亿元的贷款支持。截至2023年3月末,这些贷款才刚刚结清。然而,这种高投入扩张模式短期内难以获得收益回报,反而进一步侵蚀了公司的流动性。

院士光环的持续影响

树兰医疗的最大特色在于其“院士办医”背景。创始人郑树森、李兰娟在医学领域的地位为公司赢得了品牌效应。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李兰娟院士的抗疫贡献为公司带来了极高的公众关注度。然而,两位院士均已年过七旬,并先后卸任公司董事职务,如何在离开院士光环后维持市场认可度,将是公司未来的重大考验。

此外,公司在员工福利保障方面的不足也引发外界关注。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树兰医疗欠缴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金额逐年增加,最高达1150万元。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影响员工稳定性,也埋下了合规风险隐患。

增收不增利的困局待解

对于树兰医疗来说,快速扩张虽能为未来增长打下基础,但也带来了高额负债和盈利压力。近年来,公司通过政府补助、核酸检测短期收入等方式缓解财务压力,但这些手段难以持续。在新医院盈利周期较长、核心业务收入恢复缓慢的背景下,公司未来的营运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树兰医疗的招股书中提到,“公司未来的增长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树兰(杭州)医院的表现以及新医院的扩展能力”。然而,如何平衡扩张速度与财务稳健,避免“增收不增利”的风险,是树兰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资本市场的审视下,树兰医疗是否能通过IPO成功补血,并走出盈利困局,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