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没4.41亿,被重锤的普华永道,也挺冤的

曾经给恒大做财务背书的普华永道被罚了。

证监会罚普华永道3.25亿,顶格处罚;财政部罚1.16亿,顶格处罚。

计罚没4.41亿,暂停经营业务6个月。

隔着1000多公里,我仿佛都听到了有关部门的咆哮。

按照官方说法,普华永道有”五宗罪:

一:审计工作底稿失真,项目观察中约88%的记录与实际执行情况不一致。

二:现场走访程序失效,实际项目未竣工交付,甚至是“一片空地”。

三:任由恒大地产替换样本,将恒大标注“不让去”的地产项目排除在外。

四:文件检查程序失灵,交楼清单造假未发现。

五:复核程序失守,复核工作流于形式......

看了这五宗罪,我想到了成龙以前的一句名言:

“我犯了一个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

普华永道的这些错误,放在国内别的会计事务所,就不会犯吗?

2015年5月,标普把恒大的信用评级由“BB-”下至"B+”,展望为负面。

在这种情况下,许老板不知道花了多少钱,送出去多少茅台,让国内媒体和本土评级机构大肆反驳,并给予恒大以AAA的主体最高信用等级。

一些官媒也帮腔,说国外机构恶意打压恒大。

到了2016年4月,标普又把恒大的信用等级由“B+”下调至“B”,展望依然为负面。

然后当时恒大的软文满天飞,纷纷鼓吹其是什么“高质量增长”。

人民网在一篇评论中,是这样说的:

优秀的中国龙头企业……虽普遍获得国内机构的认可,却在国外评级中遭遇冷场,甚至沦落到C类评级。

实际上,恒大不但从未违约,去年12月还动用自有资金一次性提前偿还了13.5亿美元的巨额债务,秀了一把财务强劲的肌肉。

境外机构对中国企业评级偏低,客观上有不了解企业和评级标准僵化等因素。而另一方面,主观上也有夸大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潜在风险的西方惯性思维,不排除成为海外做空机构帮凶的可能。

问题来了,如果你是普华永道,面对这样的媒体论调,同时还想在国内做生意,你会怎么办?

没有人预告过风险吗?!

有啊,下到民间老百姓,自媒体,上到有良知的专家,很多人都在提醒恒大的风险。

可究竟是谁在闭着眼睛狂飙,任由恒大掏走资产?!

恒大是一面镜子,国足是一面镜子。

镜子太多了,我们正视了嘛?!

2019年,恒大虚增的收入是5600亿,普华永道帮恒大把账抹平了。

网上有个笑话:"chagpt在中国永远不能替代会计师,因为它不能坐牢”。

“不做假账”。

这是殷切的希望,也是难以动摇的现实。

我相信普华永道里的一些会计师因此拿到了不菲的收入,也知道未来有一天东窗事发,他们会面临什么?

但他们很难不这样做。

因为时也,势也。

在那个节骨眼上,谁敢得罪恒大?

今天,普华永道被罚了,很多人说,罚得好,活该!

我也觉得,应该罚,罚对了。

但我想说的是:

抛开普华永道之外,一些机构、媒体就没有错吗?

让他们犯错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这才是需要深究的......要引以为鉴啊!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