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近日宣布启动省属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全面改革,涉及约10万名事业编制人员。
也就是说,10万事业编人员,以后就不再是体制内人员了,而是企业人员了!
不过,这次的事业编转企业,很多都是自收支单位,不是财政拨款单位,所以很多人觉得,这个事儿的意义不大。
这是属于静态的看问题,咱们如果动态的来看呢?
现在能够收支平衡、不需要财政拨款,不代表以后也不需要!(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而且,打破“铁饭碗”的思维定势,也很重要。
更重要的是:这应该只是一个开头,先从这种自收支的单位开始剥离事业编制,改革的阻力较小;后续,可以一步步的来,把更多的单位从编制内,剥离出去!
比如,有网友建议:
为什么要这么干?
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字:钱!
地方财政现在的压力越来越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以山东为例,今年上半年,全省税收收入2792亿元,下降3.3%。
具体来看,三大税种:
1、增值税1024亿元,下降6.4%。
2、企业所得税444亿元,下降1.8%。
3、个人所得税117亿元,下降15.7%。
哨兵统计了最近几年,山东省的财政收支数据如下表:
这还只是税收,卖地收入,更是没法看了……
2021年,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7051亿元(地方政府卖地总收入),达到了历史峰值;
2022年,下滑到66854亿元,比上年下降23.3%;
2023年,继续下滑到57996亿元,同比下降13.2%;
2024年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5263亿元,同比下降18.3%。
跟2021年上半年的34436亿元相比,已经腰斩都不止了!
地方财政现在确实是越来越负担不起了,必须要压缩开支!
而山东省,是有名的“考编大省”,由山东开始试点,后面再向全国推广。
“精兵减政”,也算是深化改革的一部分,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乐于见到的。
希望,咱们接下来能看看到更多的事业编被裁撤吧……
从更高的层次来看,目前,全球正在进入多事之秋。
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的信号,美股的AI泡沫也出现了破裂的迹象,连巴菲特都在疯狂的减持。
地缘政治方面,中东局势再次升级:美国和以色列的官员称伊朗预计星期一发动攻击。
这意味着,中东随时可能爆发更大规模的战争!
外部形势越是混乱,中国就越是要抓紧打造自己的“避风港”形象!
因此,重塑跨国资本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是重中之重。
喊话是没有用的,要实实在在的拿出行动、拿出成绩。
解决财政问题,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1998-2000年,“三年国企脱困”的完成,甩掉了亏损国企的巨大财政包袱,才有了2001年加入WTO之后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原因之一)。
现在,也到了给财政甩一甩包袱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