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小姐创业,一年卖出7个亿

获得过2010年模特大赛亚军、世界小姐中国32强的孙梦鸽,没有在自己擅长的时尚产业上狂奔,却在2018年创办了一家叫“好望水”的草本饮料品牌。

很多人对这个品牌熟悉的可能是婚宴上的“望山楂”、“望杏福”、“望梅好”等产品,但其实公司本身的经营在同业中也可圈可点。

比如它一年拿了3轮融资,其中投资方还有同行元气森林;去年做出了7亿的销售额。华创投资人魏绪对它的评价是“从容”。

一家创业公司能保持这样的状态,一方面源于它对资金的把握,另一方面则是对未来战略的清晰。但更重要的是它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比如:

1. 中高端产品的定价如何让用户觉得“值得”?

2. 新消费品牌与传统消费品牌的竞争关键点是什么?

3. 弱情感类产品(如食品饮料)要不要做成“情感品牌”、“生活方式品牌”?

如果你也有相似的问题,或许能从好望水身上找到答案。

很多人都知道让消费者第一眼看见自己很重要,但是很少人了解,让消费者在哪里看到你同样重要。

比如,在十八线县城货架上看到你和在上海高端餐厅看到你,尽管还不了解具体的价格,但消费者已经在心理对你有了预期。

受这种相近效应的影响,好望水一开始就选择了从渠道金字塔顶向下走的策略。

比如进驻安缦法云顶奢酒店、高档餐厅、盒马精品商超等,现在还出现在了很多咖啡厅、烘焙店、酒吧等场景。

据好望水CMO夏明升表示“跟咖啡、酒这些价格更贵的东西在一起,是可以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判断的。”

从B端餐饮场景渗入是饮料品牌常见的打法。

像我们熟悉的加多宝、王老吉等,在它的广告和渠道进入上都与火锅场景分不开,从而有了那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

而好望水同样是从B端场景切入,不过和普通餐饮场景不同,它选择的是高端餐饮场景。

为了适应高端餐饮场景,好望水在产品形态和包装设计上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比如,好望水的玻璃瓶装比塑料瓶更有质感,但是它很不方便携带。所以它的大部分适用场景都是在店内即食,符合它B端场景切入的策略。

其次是它的包装设计,好望水是较早采用中式美学的品牌之一,它的产品名字“望杏福”、“望梅好”等都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美好祝愿。

并且突出的、颇具书法感的字体,结合特色地方小果(杏子、山楂等),具有一种简洁、雅致、俏皮的新东方审美。

凭借中式的审美设计,好望水在高端酒店、餐饮、咖啡厅等时尚场景出现时,不仅不突兀,反而增加了高端新中式的味道,相得益彰。

CMO夏明升也曾在采访中表示,这些高端咖啡厅、餐饮、酒吧等其实很欢迎他们加入,原因就是他们的“文化内容”会对原渠道做很好的补充。

出色的品牌视觉和渠道效应帮助好望水提高了价格预期,但是要想在这个位段站稳,好望水还要证明自己“值得”。

而要证明“值得”,就要让更多的用户形成对好望水的价值认同,这其中离不开品牌的蓄力。

CMO夏明升曾在采访中谈到对品牌的理解,他认为定位(理论)是用来做市场的,而品牌应该是一首诗、一件艺术品,一种精神的物化。

品牌不要框那么死,要给消费者创作的空间,而消费者发散出来的这些东西就是品牌成长的土壤。

所以,尽管好望水是个饮品品牌,但是它做了很多看起来“不务正业”的事儿。

比如,它在微博、微信上的活动结束后都会有一个和观众互动的问题,诸如“那些你独居的快乐时刻”、“那些你觉得自己长大的瞬间”、“你被自然治愈的时刻”……

这些问题和饮品没有什么关系,但却和年轻人的情感联系最为紧密,而这些问题的发散,夏明升也给出过解释。

他认为过去传统品牌不断向外界沟通的是它的卖点,比如味道、功效等;而新一代消费品牌想跟消费者沟通的是“我们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你的生活本身”。

而这些与年轻人有共鸣的问题的讨论,让好望水与年轻人联系在一起,与年轻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另外,好望水也会和自己合作的渠道共创内容,比如和餐饮渠道合作“美食散步”,和酒店渠道合作“周末日记”等内容专栏。

在这些栏目中,好望水还会和很多生活方式博主、插画师、旅游博主等互动,增强内容的丰富性与年轻人的兴趣度。

比如,好望水联合某地几十家咖啡店发起的“咖啡地图”活动,让年轻人一边可以按着地图寻找这些遗漏的宝藏小店,一边品尝新上架的山楂和咖啡特调。

这些细腻小众的情感表达成为好望水的独特标签,也让好望水的品牌声量和势能大增。

而落到具体经营效果上,这些投入能够带来多大的产出,好望水的目光则更为长远。

所以尽管品牌建设投入非常多,但是好望水并没有“揠苗助长”。

甚至在明确自己的核心购买人群是25-38岁有购买力的女性群体后,他们还是不遗余力的在年轻人群中发声。

按照他们的说法,年轻人会长大,他们要做的是提前布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赚钱不上心,相反他们创始人孙梦鸽曾表示,赚钱是公司的底线、是公司的生命线。

在资本大举进入消费领域,新消费品牌烧钱抢市场的2018年,好望水却罕见的没有“头脑发热”,相反他们走出了一条相对稳妥的、健康的发展之路。

比如在早期资源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好望水确定了聚焦山楂单品类的策略。

通过一系列营销,打响了“吃辣就喝望山楂”的口号,让吃辣场景和望山楂强绑定。

同时邀请龚琳娜为“望山楂”代言,并创作《龚琳辣》歌曲,打通山楂与辣及热情的场景,打透山楂饮品这个品类。

其次是在渠道与运营上,采用精细化的动作,提效增质,发挥流程的最高效率。

2023年,好望水把线下渠道重新作了划分,把城市分为S级、A级和普通级。餐饮仍作为重要渠道,华东仍是重点区域。

而在城市拓展中,好望水的策略是每进入一个城市,该城市一定要在一年内盈利。比如在2020年,好望水第一批进驻的上海和杭州样板市场,都在当年实现了盈利。

线上方面,在线上流量红利褪去后,好望水一直在探索提效方式,做更精细化的运营。

比如好望水会根据不同的渠道和活动调整SKU和价格政策,为京东打造24瓶的囤货装、为盒马设计两连包、三连包,在抖音直播间调整为更适合的6瓶装、12瓶装等。

有媒体表示,即使是在流量费用最高的抖音渠道,好望水也是赚钱的。

这种经营理念的结果就是,好望水用100多人的团队,做出了5亿的销售额。作为对比,元气森林在做到75亿元销售额时,公司有近8000人。

这样朴素的经营理念和强大的执行力,让好望水获得了同行元气森林的青睐,并获得其投资。

这种赚钱的底线及高效的经营效率让好望水获得了较高的安全边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到达了安全区域。

在饮料市场有一条看不见的生死线——20亿元,20亿意味着品牌有着相当的认知度和渠道规模,才是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态位。

而稳扎稳打的好望水目前只有7亿,距20亿有不小的距离,接下来在品牌力和渠道能力方面,好望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语:

好望水在一众新锐瓶装饮品品牌中像一股清流,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是它“赚钱”的底线,甚至在疫情特殊时期都是赚钱的,没有像其他新品牌那样被资本冲昏头脑。

其次是对新消费品牌的理解清晰,不管是山楂饮品还是其他,口味、功能上的创新越来越难。换个说法,品牌很难在这些维度上做出大幅度超越对手的产品。

但是产品体验/文化体验是独特的,比如在婚礼、订婚等场景摆放好望水,而不是其他。所以,好望水细腻小众的、与年轻人共鸣的情感表达是到位且非常厉害的,这也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但是“望山楂”系列之后,好望水要如何讲述年轻人的饮品故事,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