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前首富痛失苹果后,市值一下子没了1300多亿

来源: 市界 2024-06-12 00:05:4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788 bytes)

果链龙头歌尔股份又一次“创富”的努力,落空了。

5月27日晚,歌尔股份旗下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尔微”)正式终止创业板上市进程。自2020年11月歌尔股份公告决定分拆歌尔微上市起至今,经过了三年多的时间,这个计划还是没有成功。

决定分拆歌尔微时,歌尔股份发展正如日中天。但在2022年底前被大客户苹果“砍单”后,歌尔微的上市融资努力,无奈告吹。歌尔股份努力“去果化”,但押注“元宇宙”,目前也还没能撑起其业绩的增长,其2023年的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交出了近五年来最差的一份成绩单。

6月11日,歌尔股份开盘价17.45元/股,市值595亿元。距离其市值高点,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已蒸发了超过1300亿元。

这家曾经的千亿巨头,站在了关键的转折点上。歌尔股份,何时才能逆风翻盘?

01、苹果AirPods撑起的千亿巨头

歌尔股份这个名字不少人可能感觉陌生,但它制造的产品很多人都使用过——在巅峰时期,作为AirPods第二大苹果代工厂,它曾拿下过国内苹果AirPods代工40%左右的份额。包括华为的FreeBuds耳机、Meta和Pico的VR眼镜,一大部分也都出自于歌尔的工厂。

6月份,歌尔股份园区工厂开启了大招聘,让潍坊这座城市热闹了起来。一位中介积极地介绍称,现在歌尔所有园区的招工价格暴涨,小时工最高时薪可以达到26元,公司管住宿,有客车接人,还负责报销路费。

这是一件好事。对代工企业来说,要招工也意味着有订单。有一位歌尔前员工吐槽说,公司“所有业务都围绕着订单展开”。在互动平台上,有投资者焦虑询问潍坊工厂的开工情况和订单是否饱和,公司也在6月初回应说“目前的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要知道,在一年多以前,歌尔曝出被大客户“砍单”后,当时有媒体报道,一夜之间,歌尔潍坊工厂离职了超过2万名工人。现在市场也在迫切关注,这家国内苹果产业链巨头,是否已经从过去的打击中复苏过来了。

《山东商报》发布的2023年“山东创富榜”上,歌尔股份创始人姜滨家族以119.02亿元身家,排在潍坊富豪榜首位。而三年前,同一份榜单上,姜滨家族还曾以975.44亿元财富,问鼎“山东首富”。

姜滨当年也是白手起家。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主营微型话筒业务的山东潍坊无线电八厂,做一名普通的技术员。2001年,他和妻子一起创办了潍坊怡力达公司,生产手机里所需的微麦克风等声学电子产品,这就是歌尔股份的前身。

姜滨创业时,他还有一位“学霸”弟弟正在美国留学——姜龙,是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美国马里兰大学战略管理专业博士。“打虎亲兄弟”,2003年,姜龙成立了美国歌尔电子公司,为公司拓展海外市场。歌尔股份成功地获得了谷歌、索尼、微软、三星等客户,也一直坚持执行“大客户战略”。

等到2008年歌尔股份在深交所上市时,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蓝牙耳机生产企业,在微麦克、手机用微型扬声器等领域都实现了行业领先。

但公司发展的转折点,还是在上市两年后。2010年,iPhone 4手机正式发布,歌尔也接到了苹果公司抛来的橄榄枝,成为苹果代工企业。这一年,歌尔股份营收同比增长了13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7%;其中电子配件产品收入同比大涨了8910%。

在二级市场上,歌尔股份同样一路高歌。2010年第一季度时,公司的股价还在2-3元间徘徊,随后就开始节节攀升。

2019年,公司正式切入苹果AirPods组装业务,并很快成为全球AirPods第二大代工厂,是国内最炙手可热的果链公司之一。2021年12月底,歌尔股份迎来“高光时刻”:公司股价达到57.45元/股,市值超过1900亿元。

从2019年到2021年,歌尔股份对苹果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42.9亿、277.6亿和332.4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基本都在40%以上。

但歌尔股份成功的背后,同样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公司依靠苹果AirPods走上了千亿市值的高峰,但它的业绩,甚至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自此和苹果牢牢绑定。

公司的沉浮,被苹果产品的变迁左右。这是果链企业难以摆脱的宿命,对它们来说,这既是幸运,也是枷锁。

一年多以前,风险陡然爆发。

2022年11月8日,歌尔股份发布公告,称收到境外某大客户的通知,暂停生产其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外界猜测纷纷时,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的一份研报内容,则将市场的担忧彻底揭开:歌尔股份暂停生产的产品可能为苹果AirPods Pro 2。

歌尔股份当时称,这一变动预计对2022年度营收的影响不超过33亿元。但市场的冲击仍然迎面而来。公告发布的第二天,歌尔股份开盘即跌停,报20.72元/股。一时之间,歌尔股份即将被“踢出果链”、面临高额罚款等传言四起。歌尔股份不得不再次回应称,这些均为不实信息。

2022年本应是歌尔股份攀上高峰的一年。根据财报,公司这一年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元。但这一事件却给公司的增长蒙上了阴影,财报中公司计提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12.03亿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5.79亿元,使得净利润大幅减少了59.08%,降至17.91亿元。

事件发生时,距离年底仅有不到2个月。当时业界脑海里都有一个问号:不知道苹果和歌尔后续的合作会怎样,这一事件对歌尔股份中长期业务发展会带来何种影响?

已过会的歌尔微上市折戟,仿佛是给果链企业的又一次警示。

02、百亿“造富”计划落空

原本按照歌尔股份的计划,若歌尔微能够顺利上市,它将再造一家百亿级上市公司。

这个计划启动已经有三年了。2020年11月,歌尔股份董事会审议通过了歌尔微分拆上市的议案。2021年12月,歌尔微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并在2022年10月过会。但之后,公司就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也迟迟未提交注册。

公开资料显示,歌尔微脱胎于歌尔股份2004年组建的MEMS(微机电系统)研发团队,并在2017年作为全资子公司独立运营。

所谓MEMS,是微型机械加工工艺和半导体工艺相结合的产品,是将具有不同功能的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微结构、信号处理与控制电路、通讯/接口单元等集成在一颗芯片上制作而成。歌尔微的MEMS声学传感器单体及模组,可以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无线耳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等消费电子产品上。这也就意味着,它和母公司在苹果产业链中的经营是分不开的。

MEMS钱景可观。背靠母公司,歌尔微的MEMS声学传感器在2020年的市场份额达到32%,位居全球首位,这也让它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MEMS传感器企业。从冲刺资本市场开始,歌尔微就顶上了“中国第一MEMS传感器企业”的光环。从2019年到2022年,歌尔微的营业收入从25.66亿元增长至31.25亿元,归母净利润由3.09亿元增长至3.26亿元。

歌尔微分拆后,苹果也成为它的第一大客户,在2021年,公司有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苹果。

决定分拆歌尔微之时,歌尔股份正值股价和营收共同起飞。一路春风得意,公司也对新的“造富”故事充满了期待。

2021年3月,歌尔微引入了15家外部投资者,增资21.50亿元,公司估值超过206亿元。为推动公司上市,歌尔集团还不惜与投资方共青城春霖、春霖投资、国维润信等签署了对赌协议。

但作为一条绳子上的蚂蚱,歌尔股份遭遇“砍单”后,歌尔微也难以独善其身。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2.32亿元,同比下滑15.78%;归母净利润为0.9亿元,同比下滑38.39%。而公司的2023年全年业绩,至今也没有公布。

歌尔微终止上市后,歌尔股份公开表示这是“基于市场环境等因素考虑”。但潮电智库分析师孙燕飚认为,这或许也与歌尔微的自身业绩下滑有关;同时,近年来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等消费电子市场增长放缓,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公司要想通过上市寻求融资和市场份额增长,面临的情况也更加复杂。

歌尔股份一场酝酿近4年的资本盛宴,就此匆匆落幕。

03、歌尔真能“摆脱”苹果吗?

歌尔股份,还是没有摆脱“砍单”后的阵痛。在最新的年度成绩单里,歌尔股份出现了近五年来第一次业绩全面下滑。

2023年,歌尔股份实现营收985.74亿元,同比下滑6.02%;实现归母净利润10.88亿元,同比下滑37.79%。其三大主营业务几乎全线负增长,智能硬件、智能声学整机和精密零组件业务的收入分别同比下降了6.93%、6.55%和7.23%。

在歌尔股份的三大业务板块中,苹果产品代工被放在了智能声学整机业务中。

歌尔被苹果“砍单”的事一度传言纷纷,难辨真假。但多位业内人士告诉「市界」,AirPods订单取消确有发生。

歌尔股份仍在努力稳住苹果这一大客户。据《财经十一人》报道,歌尔声学在2022年底失去了一批苹果耳机订单后,已将11条苹果产线转移至越南,占其苹果产线的比例约为70%-80%。实际上,跟随着苹果全球生产策略,果链企业向东南亚国家迁移已有多年。今年1月,歌尔股份又宣布,拟以自有资金,投资近20亿元在越南设立全资子公司。

在走访了越南市场后,孙燕飚告诉「市界」,目前AirPods的耳机订单,有60%在立讯精密,歌尔仍保留了10%。

谈到歌尔在越南设立子公司的计划,在孙燕飚看来,歌尔应该也试图通过越南子公司获得三星等国际厂商的订单。但是,和很多人的认知不同的是,越南并不是一块适合生态链布局的肥沃土壤。他告诉「市界」,越南由于基础物料供应不足等因素,在供应链中的成本比国内要普遍高出10%-15%左右。

除了苹果之外,歌尔也为其他安卓手机客户代工真无线耳机、智能音箱等产品。但是,孙燕飚也认为,“其他的订单仍无法弥补苹果订单这么大的损失”。

歌尔早已在有意识地转变,以“摆脱”苹果的羁绊。

智能声学整机业务曾是公司的第一大营收来源,但在2021年,这部分业务的营收首次被智能硬件业务超过。此后,歌尔股份的业务重心仍在不断向后者偏移,在2023年,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仅有24.54%,智能硬件营收占比则达到了59.56%。

被公司寄予厚望的智能硬件业务中,包括了VR/AR、智能手表/手环以及娱乐交互设备(PS5等游戏机)等产品。其中,尤以VR/AR产品为主。

事实上,为减少对苹果的依赖,歌尔股份早已就凭借自己的技术积累,开始了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布局。2016年,它就成了索尼PSVR的独家代理商;2020年,歌尔股份与Meta旗下硬件品牌Oculus签订了独家代工协议,并拿下了其新一代产品Quest 2设备的独供大单。

2021年,元宇宙概念兴起,VR/AR跟着水涨船高,歌尔把未来的布局锁定在了其上。

那年产业里的一件大事,就是字节跳动不惜以90亿元重金,收购了明星创业公司Pico。当大众在讨论张一鸣拿到了通往“元宇宙”的门票时,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家公司实际上是由歌尔所孵化:Pico的CEO周宏伟曾在歌尔股份工作十年,主要负责青岛的硬件研发团队,Pico的创始团队也基本来自歌尔股份位于青岛的硬件研发团队。在它成立后,歌尔也是其核心供应商。被字节收购之前,歌尔集团更是亲身入局,成为了Pico的第一大股东。

中泰证券曾在研报中提到,截至2021年,歌尔在高端VR/AR整机代工领域中市占率接近80%。

可一轮投资热潮过后,VR/AR行业在2023年突然猛踩了一下刹车。根据IDC数据,2023年,全球AR/VR头显的出货量下降了23.5%。在国内大厂里,爱奇艺的VR业务被曝出现停滞,腾讯VR布局进行战略转移;字节跳动在投入上百亿后,也不得不缩减了Pico团队规模。

歌尔股份想押注未来,但事实上,现在离它期待的“下一个iPhone时刻”还为时过早。去年裁员时,Pico的创始人周宏伟也无奈表示:“VR行业处于非常早期的状态,此前我们对行业和市场的发展估计得比较乐观,但实际上没有预期的那么快。”

在海外,歌尔的大客户Meta的VR设备出货也不及预期。挑明这一迹象的还是天风证券的分析师郭明錤,去年他曾发文表示,Meta的VR硬件因需求疲软,可能造成高于市场共识的亏损。

VR赛道仍处于早期的“奠基”阶段。当然,这一领域也有新的机会——2024年初,承载着行业期待的苹果Vision Pro头显正式亮相,在美国开启预售。在Vision Pro的供应链中,除M2和R1视觉处理芯片由苹果自研外,其余均由其他企业提供,中国厂商提供了64%的零件和组装支持;其中,歌尔股份作为扬声器模块供应商出现。拿到了Vision Pro供应链的门票,也打破了歌尔被“踢出果链”的传言。

智能硬件显然已是歌尔股份不可分割的业务板块。不过,对歌尔来说,它一直在尽力摘下“绑定大客户”的帽子,也在尽力缩减对单一大客户的依赖,但在智能硬件这条新的航船上,它仍旧要依靠新的“舵手”,只不过这次对象变成了Meta、索尼等多个巨头。

在2023年,歌尔股份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总计874.81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高达88.75%;其中第一大客户在年度销售额中占比43.38%,第二大客户占比27.02%。

歌尔也在思考,是否需要布局新的“增长点”了。

自2023年以来,歌尔股份也新增了“华为产业链”概念,和华为配合的产品,已逐渐覆盖了智能手机零组件、智能穿戴及VR设备等领域。2023年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销售火爆时,《中国经营报》曾报道,山东潍坊的歌尔声学工业园就因为接到了华为的大单,开始增加招聘人手。

随着智能手机增速放缓,无线耳机产业也逐渐见顶。歌尔股份也表示,将继续积极拓展汽车电子相关业务机会,持续拓展汽车电子领域内新的业务增长点。在2024年CES展会上,歌尔光学就展出了应用于AR-HUD的自由曲面镜及冷光镜,以及歌尔自研的车载中控台。

歌尔并不差钱。截至去年年底,歌尔股份账上的货币资金还有147.37亿元。一位相关业内人士也认为,歌尔并不缺研发能力,看好的业务“投入挖人”没有问题。但在VR/AR、汽车电子这些赛道上,要挑起公司业绩增长的重任,歌尔只能继续等待“风起”的时刻。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