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变化太突然,美国光伏成了全球第一

来源: 叶檀工作室 2024-05-27 02:35:4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0551 bytes)

长期征集

2024年5月18日,对中国乃至世界新能源行业来说,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这一天,美国太阳能组件商First Solar市值超过阳光能源,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制造企业。2018年之后,第一次有外国企业,站上全球光伏产业的市值巅峰。

从5月18日到5月24日,一周过去,第一太阳能持续大涨,截至5月24日,其市值已经突破2000亿人民币,而阳光电源则停滞在1500亿,差距迅速拉大到500亿人民币以上。

难以置信的结果,美国光伏成了世界第一?

全球实力最强的中国光伏产业,竟然守不住市值第一的位置,这有点匪夷所思。要知道,仅从组件这个光伏行业的细分领域看,First Solar也排名非常靠后。

根据Infolink数据库,2023年First Solar组件出货量仅排在全球第十,晶科、隆基、天合、通威等一众中国光伏力量都排在First Solar前面。

看具体数据,排名第一的晶科出货量为75GW,而First Solar只有11.4GW,是晶科的七分之一。

从转换效率看,在First Solar官网上,其当打的产品Series 7,转化效率是19.7%,而中国光伏龙头们平均效率在25%以上。

从路线上看,First Solar采用的是薄膜电池,就是前首富汉能集团李河君走的线路。根据 CPIA的统计,2022 年全球薄膜电池市场占有率仅为 3.1%,且增速不及晶硅组件。

不少人认为,薄膜电池是一种小众、边缘化的线路,汉能集团的下场来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为什么,一个小众技术路线的公司,一个出货量排在第十的二线公司,反而能够超越在主流线路上的中国企业,坐上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

任何市场都有炒作,美股也不例外,但美股的炒作,很多时候有基本面做支撑。

客观地说,First Solar上涨,确实有基本面变化的原因。

(图源:pixabay)

从利润上看,2022年,First Solar还亏损4420万美元,但到2023年,First Solar的利润就变成了8.3亿美元,呈现出爆炸性增长态势。

2024年一季度,其收入和利润继续以夸张的速度增长。据First Solar最新的财报,2024年一季度,收入增长45%,达到7.94亿美元,净利润继续2023年的暴涨态势,增速达到惊人的4.6倍,单季度利润突破2亿美元,实际录得2.4亿美元。

作为对比,2023年晶科的利润是74.86亿人民币,比First Solar高出十几亿,但来到2024年,两者就表现出巨大的差别。

2024年一季度,晶科的利润增速为负29%,扣非利润是负84%,扣非利润仅为1.91亿人民币。

中国光伏产业极端内卷,目前几乎处于全行业、全环节亏损状态,这种差别在未来的二季度,可能会更大。

据华泰证券预测,未来三年,First Solar的净利润有望达到14.95亿、24亿以及29.75亿。如果上述业绩能够兑现,2024年First Solar的市盈率仅为12倍左右,并不高,如果看到2026年,会下降到个位数。

在国内市场,三年利润翻倍预期的公司几十倍PE打底不成问题,美股打个折扣,未来的空间仍然不小。

中国光伏产业如此惨淡,同属光伏产业的First Solar竟然越来越滋润,你敢信吗?

2023年7月,马斯克曾说“我们将从…… 今天的硅极度短缺变成…… 两年内的电力短缺”,原因是AI,美国是全球AI发展最快的地方,微软、亚马孙在大举增设AI服务器集群的同时,几乎都要配套尽可能多的绿色能源,光伏受益于此。

另外,美国的制造业产业和贸易政策都在扶持本土企业,即便美国组件价格是其他地方的几倍,也在所不惜。

上述两点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宏大的主题——Ai+美国制造(美国版国产替代)。

First Solar恰好是符合上述主题的天选公司。

(图源:pixabay)

瑞银在研报中写道:First Solar是人工智能(AI)驱动的电力需求增长的“一个被忽视的直接受益者”。First Solar的独特技术非常适合当前两个最大的结构性主题:人工智能驱动的电力需求增长和美国日益加剧的保护主义。

A股市场很多主题无法兑现,也不需要兑现,所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从First Solar看来,Ai+美国制造(美国版国产替代),不仅实实在在,且后劲十足。

根据First Solar财报和华泰证券的整理,截至2023年底,First Solar的未交付订单高达78.3GW。2024年的前两个月,其订单又增加了1.8GW,总订单已达到80.1GW。

考虑到First Solar目前的产能,这些订单,需要消化3到4年,为了应付旺盛的需求,First Solar正在加大力度扩产。从2020年以来,First Solar已先后斥资41亿美元用于产能扩张,其运营产能从6GW增长到2023年底的16GW,并预计在2026年实现26GW的产能。

根据公司规划,到2024 年底,First Solar美国本土产能比例将达到 50%,2026年将超过55%。

和国内公司越扩产越亏损不同,First Solar扩得越多,赚得越多。这个逻辑看似违和,但在美国贸易保护政策面前,非常顺畅。

2022年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当时很多人认为,美国不可能靠本土解决通胀问题。但走到现在,对美国制造业尤其光伏产业来说,受益是实实在在的。

据美国非营利机构能源研究院(IER)估计,在《通胀削减法案》框架下,First Solar预计在未来10年内,每年获得约十亿美金的政府补贴;2023年,First Solar获得的补贴金额占其利润的比例甚至高达90%,这意味着仅2023年,First Solar就获得了美国政府48亿元补贴。

根据每日光伏和华泰证券统计,在目前的补贴政策下,First Solar在美国本土制造,可享受所有环节的补贴和税收减免,合计折算为 17 美分每瓦。

(图源:pixabay)

据华泰证券分析,如果First Solar没有补贴,2024年到2026年,其毛利可能分别是:20%—22%/25%—27%/28%—30%。

算上补贴的话,三年期毛利就会变成,44%—46%/53%—55%/60%—62%,提高将近一倍。

中国光伏企业几乎都是晶硅路线,而First Solar作为美国光伏制造的独苗,其采取的碲化镉(CdTe)薄膜技术,可以说是美国之光。

为了让First Solar做大做强,近期美国能源部甚至开始特别为碲化镉技术定制补贴政策。

据集邦能源网5月23日的文章,在美国,薄膜太阳能公司通常比硅基公司获得更高的投资比例。

截至目前,美国能源部的补贴项目中,资金最大受益者就是First Solar。其在俄亥俄州和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分别获得了1500万美元和600万美元的投资,共计2100万美元。

美国能源部在其《太阳能光伏供应链评估》中特别指出,碲化镉(CdTe)技术是“扩大国内太阳能组件生产”的机会。

北斗星光伏研学社援引彭博社的数据显示,在关税壁垒保护下,美国的组件价格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只要美国贸易政策不变,First Solar就可以一边享受补贴,一边在三倍价格下,长期获得超额利润。

这样的环境,对First Solar简直就是天堂。我们也怀疑,如此扶植,是否真能扶出个有竞争力的企业。

(图源:pixabay)

据PV-TECH5月7日的文章,First Solar首席执行官Mark Widma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4年第一季度,First Solar组件厂的产能利用率接近设计产能,几近满产。

对于中国光伏产能利用率仅为23%的现状,Mark Widmar评价道:

我们专注于那些可能遇到反竞争和滥用市场行为的政策和贸易驱动因素。毫无疑问,我们欢迎竞争和自由贸易,也将继续寻求在公平和公正的竞争环境中进行贸易。我们相信这种方法有助于推动增长、应对行业波动并实现长期股东价值。

欢迎自由贸易,但专注于反竞争政策,这句看似矛盾的话反映了美国企业的心态。

大声嚷嚷风险,不拿白不拿,不享受白不享受,完成国产替代。

中国光伏,加快找出路

First Solar为了赚钱拼命扩产能,中国光伏行业为了产能太多而苦恼。

5月21日,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公众号报道,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近日在北京组织召开“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表示要加强对于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恶性竞争的打击力度,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畅通市场退出机制。

这个消息被不少人看作光伏去产能的开始,A股市场上,光伏行业连续两天上涨。

两天过去,更多光伏人清醒地表示,会议中的“呼吁”并无强制约束力,作为高度市场化的行业,光伏行业得靠市场自发出清。

据格隆汇统计,到24年底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或将分别达到1,180GW、940GW、1,360GW、1,220GW,约等于2024年新增装机需求的2.3倍-3.3倍。这些产能足够满足24年到26年这三年的需求了。

5月16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表示,当前市场处于供需关系发生转变的关键节点,但全产业亏损的现象无法立刻反转。

(图源:pixabay)

作为行业曾经最赚钱,现在过剩最严重的环节之一,硅料巨头通威股份,其创始人在5月20日对外表示:

“最乐观情况下,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光伏行业就会有起色;以悲观的预期来讲,明年第四季度,行业有望迎来好转的确定性更强。”

尽管面临一线企业亏损,二三线企业现金流枯萎,有些声音坚持认为中国光伏产能目前并不存在过剩。

4月15日,有媒体表示,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要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820吉瓦,分别约是2022年的4.5倍和4倍。需求端有巨大潜力,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如果中国光伏可以行销世界,上述评论可能没错。问题是,中国光伏产能现在不能有效地触达全球,尤其美国市场。

5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光伏电池进口关税从25%提升至50%;

5月15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启动对东南亚四个国家光伏电池组件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5月16日,美国白宫发布公告,正式停止对双面光伏组件的关税豁免,且针对东南亚光伏产品的豁免政策将于今年6月6日按期终止。

6月1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会对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组件)作出产业损害初裁。

美国的贸易政策很明确,就是各种围追堵截,减少中国光伏进入美国。

(图源:pixabay)

过去光伏企业借助东南亚规避贸易风险,现在来看东南亚也无法幸免。据InfoLink测算,东南亚厂商组件成本仅较美国本土厂商低3美分/瓦左右,若美国开始对东南亚光伏产品加征关税,则东南亚厂商的成本优势将丧失,在美国市场的份额面临风险。

过去东南亚组件长期占美国进口组件的80%,一旦6月10日对东南亚的裁定落地,东南亚产能可能会彻底丧失成本优势。

东南亚光伏产能背后是中国企业。如果东南亚产能进不去美国了,未来怎么办?

直接在美国生产是个办法,包括隆基、晶澳等众多头部企业也早早地行动起来。

据SMM不完全统计,当前中国组件企业计划在美国布局生产产能约24GW,其中已经投产约2GW。

可事情也许不会这么顺利。据华夏能源网《中国光伏出海2.0时代:赴美建厂热背后的诱惑与陷阱深度》一文,在美国建厂困难重重。

文中举例,晶澳在美国的组件工厂2GW的产能,投资规模居然达到12.44亿——与国内5800万元/GW 建设成本相比,投资成本相差十倍。

除非能够享受到美国的政策待遇,如果享受不到,结果可想而知。

美国光伏的未来,不容小觑

令人不安的是,美国在技术和补贴政策上持续发力,也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光伏是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迭代速度极快,可以说每一次技术浪潮都会淘汰一些曾经的龙头企业,让一些后排公司走到前台。

从中国装机占比超过欧洲算起,中国光伏企业独步世界已经七八年了。

这七八年中,国内企业一茬又一茬,站在世界角度看,龙头在换,但身份一直是中国公司。未来,这样的趋势会被打破吗?

从美国的政策看,我们认为的小众路线——薄膜电池,正被美国大力扶持,似乎有意要颠覆中国目前的技术线路。

根据一些技术分析,结合美国的产业政策,First Solar能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下,保持住一定的地位,确实有一些值得称道的地方。

比如,从发电性能来看,薄膜电池比晶硅电池的全年发电性能高出一筹。

据华泰证券分析,低温度系数+低衰减率+双面率提升带来额外发电优势,相同功率下碲化镉 CuRe 组件相比 TOPCON 组件全生命周期发电量领先 4%以上。

另外,在双面率等技术指标上,薄膜电池也开始突破过去的一些瓶颈,逐步向晶硅电池靠拢。

汉能薄膜之后,中国鲜有薄膜企业能够跑出来,几乎全部押注在晶硅领域,在中美各自替代的背景下,First Solar这种企业有了存在的意义。

钙钛矿是公认的未来技术,在转换效率上会远远超过目前的技术路线。

First Solar在2023年5月16日,重金收购了一家名为Evolar的钙钛矿公司。据公开资料,该公司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将光伏效率提高到25%。钙钛矿的技术特点,让其可以和First Solar已经掌握的薄膜技术进行深度的融合。

现阶段钙钛矿大规模产业化还有距离,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First Solar们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成功研发并推广,不排除美国在钙钛矿的时代拔得头筹。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补贴政策,欧美日等国无不如此,但他们的补贴成效比较一般。

究其原因,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降本速度更快,导致其他国家同行失去经济性是主要原因。

(图源:pixabay)

这次,情况有些不同。全球化逐步瓦解,贸易壁垒越筑越高,单一市场越来越孤立,如果个别国家愿意牺牲经济性,完全可能获得供给上的突破。

美国市场就是这样的市场。

据财经网财经十一人文章,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出台半年多以来,美国本土新增光伏制造产能规模已超过47GW,其2022年新增光伏装机为18.6GW,仅次于中国的87.4GW。

另据伍德麦肯兹统计,根据目前已公布的规划,2026年美国组件产能将超120GW,是当年本土光伏装机需求的3倍。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高补贴之下,美国人自己都没想到光伏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

据华商韬略的文章,美国太阳能工业协会(SEIA)此前在一份报告中得意地写道:我们曾以为美国到2030年拥有50GW光伏组件产能的目标遥不可及,但现在,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

沾沾自喜之余,有点庆幸,过去认为不可能走通的路,现在有走通的可能。这有点类似于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也许我们自己也没想到,可以发展得这么快。

用常识思考世界的前提是,这世界是正常的,如果世界不正常,常识需要桥正。

未来的世界,我们不能低估自己的实力,但同样也不能低估美国的潜力。

这两个国家都擅长创造奇迹。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