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从人口结构到养老金难题,何以为继

来源: 罗sir职话 2023-11-13 01:19:3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576 bytes)

现代商业塑造了养老制度,但同样也考验它。

一个人从出生到就业参加工作,为社会带来经济回报,契约精神则回馈给他允诺的退休金,但如今的问题变成了:人类在30多年的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能够支撑起自己70多年的寿命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简单。

因为退休本质上仰仗的是新生人口源源不断的增长,尤其是在养老制度被“发明”后,大概后来的人们也没有料到,退休的人会活得如此长久,以至于靠他们当初缴纳的养老金,根本不够用。

类似的困境不仅仅出现我们这里,哪怕是在发达国家,退休这件事,也是一种奢望。

以美国为例,美国从2017年末开始,就提高了人们可以从社会保障局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而在过去,美国人和我们一样,原本只需要年满65岁就能足额领取养老金,但现在变成了65岁以上,而要想提前领取养老金的人,也会面临更大的养老金扣减比例。

日本在2018年2月也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法》的修正案,将日本公务员的退休年龄推迟到了70岁,瑞典也将退休年龄推迟到了64岁,以便在未来可以正常发放养老金。

尽管这样的决定并不受人欢迎,至少对每一个处于壮年期的上班族来说,没有人希望自己在65岁后还在工作,但从整个宏观尤其是养老体系的延续性来讲,延迟退休是必要之举。

否则,我们可能就会看到整个养老体系的崩坏,而这对构建契约社会的现代经济而言,这种打击是致命性的。

所以,尽管个人反对延迟退休,但从整个养老体系的角度来看,延迟退休是必要的。

到今天为止,法国抗议延迟退休的威力惊人,但即便如此,这些欧美发达国家依然没有选择退缩,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延迟退休可能是当下所有选择中唯一一种真正奏效的手段,这能够很好避免巨额的养老金亏空带来更多更恶劣的社会问题。

养老金亏空,不仅仅是我们,哪怕是在发达国家,也同样面临极其严重的问题。

它就像房间里的大象,问题之大,已经到了我们难以忽视的地步。

以2018年各国公布的数据来看,养老金的亏空程度令人吃惊,在美国,评级机构穆迪的一份于2018年4月发布的报告认为,2017年美国养老金的亏空额达到了4万亿美元,这个亏空额度相当于当时整个德国的经济规模。

一年亏掉一个德国经济,足以说明背后的问题之大。

欧美国家也是类似的问题,法国、英国、比利时、德国、奥地利、西班牙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养老金支付能力下滑的问题,其中,早在1990年,法国、德国、意大利的隐形公共养老金债务就已经超过了整个国家GDP的规模,英国的养老金亏空更是达到了7340亿英镑。

而在我国,公共养老金的未来支付能力也越来越明显。早在人社部2017年底发布的报告中,情况最严重的黑龙江已经亏空了232亿元,六年后的今天来看,各个省份的情况只会更加严重。

造成养老金亏空的原因复杂,仅从账面收支来看,最直观的解释就是缴纳的养老金少了,而需要支付的养老金变多了。

黑龙江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黑龙江账上领取养老金的人从2010年到2016年接近翻番,由268万人增长至457万人,但与此同时缴纳养老金的人变少了,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黑龙江净迁出人口达322.5万人,其中30-39岁迁出最多,占比32.6%,这一年龄段正是缴纳养老金的劳动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养老金的背后关乎人口结构。

为什么今天我们要鼓励新生儿,其中一个原因,就牵扯到最终我们每个人的养老金问题,新生儿减少,这也意味着未来养老金的收入减少,在人口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未来领取养老金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当缴纳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少的时候,收支就开始失衡。

考虑到我们如今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09,延迟退休尽管迟迟没有提上日程,但对80后乃至以后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道必须经历的“关卡”。

除此之外,新生儿数量降低,这也意味着未来的老龄供应“负担”,会非常均衡地分摊到每个上班族身上,用一个非常好的指标来说明,那就是老年抚养比。

养老金体系,可能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这也带来了人类第一次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老了以后,应该由谁来供养。

过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养儿防老,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供养老人都是一个家庭的沉重负担,在湖北当地流传的遗弃老人传说也并非妄言,日本也有类似的习俗。

当然,考验今天养老金体系的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问题,还有医疗发达导致的越来越长寿的问题。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1950年到1955年大约只有41岁,直到1960年代末期,才逐渐增加到60岁左右的水平。

到了今天,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来到七十多岁,寿命的不断增长,背后就是养老金支出的不断扩大。

而养老金体系的发明,最早要追溯到1889年的德国,当时的德国首相俾斯麦设计了面向老人的养老金计划,俾斯麦认为此举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他相信,当工人们意识到自己在退休以后能够获得一定的社会保障,那么他们在工作时就能保持心情愉快,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接受相对较低的薪资。

在俾斯麦提出养老金的年代,德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仅有40来岁,而美国建立公共养老金的1920年,美国出生人口的预期寿命也只有56.4岁,这也导致在当时,大部分人都活不到可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但在今天,养老金乃至发明养老金的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在于,人的寿命增长的实在是太快了。

自从二战结束以后,人们的寿命就越来越长,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增加,而生育率也因为经济增长、观念改变而不断压制,这也导致完全凭借养老金支撑老人们的退休生活已经几乎不可能。

在这一点上,我国养老金面临的挑战可能还要严重一些。

现行的国内养老金体系是在1991年正式开始建立的,并从当时就开始向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然而,这些离退休人员其实自身从未真正向社保基金缴纳过养老金,他们所领取的养老金事实上是在职员工所缴纳的。

这种现付现结的养老金体系,虽然保障了一部分人的养老生活,但同样是以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的,该问题也被称之为个人养老金空账,即个人尽管缴纳了养老金,但这笔钱其实已经发出去了,在未来养老金越发不乐观的情况下,目前的在职员工未来能够获得多少养老金,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早在2012年,农村养老金的支付也曾引起热议。因为没有考虑到巨大的经济发展,20年前设立的农村养老金严格按照当时设计的标准支付,这让每位老人每月只能拿到3角钱的养老金,即使是在城镇,1990年代每月缴纳十几元、几十元的养老金,要支撑一位老人在现在的生活,也相当困难。

这也导致,在养老金体系设计不合理的大背景之下,人口结构所带来的问题也会被进一步放大。

例如我们常常提到的人口断代。

1980年代严格实施的计划生育造成了长期的生育率低下的问题,进入2010年代,当初的那一批婴儿潮人口开始步入退休,而独生子女一代逐渐成为社会生产主力,老人和青年人的“青黄不接”,也几乎注定了,缴纳养老金的人会越来越少,而领取养老金的人会越来越多。

这就是人口断代对养老体系的冲击。

《每日经济新闻》曾援引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的说法,建立养老保险体系时人口抚养比是5:1,每5位劳动人口供养一位老人,现在已经持续下降到2.8:1,到2050年可能将进一步下降至1.3:1,这也就相当于每一个人在养活自己和家庭以外,还要额外供养一位老人的生活。

但结合今天我们的收入水平来看,这相当有挑战。

因此,退而不休,可能会是未来老龄化社会的常态。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退休老人越来越多,尽管每个月可以领取到养老金,但加重的生活成本,也会让退而不休成为一个常态。

这也就是说,即便你退休了,每个月有养老金,但工作或寻找工作,会是一个普遍性的现象。

今天我们的挑战更大了,前路也困难重重,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依然是男性60岁、女性55岁,如果我们以22岁为参加工作的年龄,那么一个人能否用33-38年的工作,去换取75年的体面生活呢?

从经济学来看,这取决于一个人的生产能力,对一个用刀耕火种方式劳作的农民来说,显然是无法过上顿顿能吃肉能喝酒的生活,对一个月薪8000的毕业生来说,在不考虑社会发展的情况下,也只能过月薪4000元的生活,才能保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出现明显的下降。

但在房子、车子和生育等重大人生问题面前,这似乎又很难很难。

因此,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几乎可以说,对现在已经退休的人来说,他们的青春壮年劳动产出并不能支撑他们现在的生活水平。

所以,养老金的负担就作为一种代际间的产物,被传递给下一代人,也就是如今的80后、90后、00后,以及此后出生的更多人。

理想的状态下,为了延续养老体系的可行性,唯一的办法就是延迟退休,以及让退休的群体也加入到劳动创造的角色中来,事实上在日本、韩国等高度老龄化社会,大多数老人也是这样生活工作的。

或是为了孩子、或是为了家庭、或是为了自己,总而言之,仅靠养老金要想体面维持一个人的退休生活,目前来看,至少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可行的。

退而不休,这就需要更健壮的身体、更强健的体魄,在今天这样一个高强度的工作环境里,退而不休考验的不仅仅是80后,还有那些未出生的孩子们。

当然,对已经退休的部分70后乃至60后来说,同样也是一种“考验”。

如果三十多年的工作不足以支撑我们七十多年的生活,那么唯一能够做的,那就是把工作年限再延长一点,尽管这听起来令人抵触,但却是赤裸裸的现实。

对一个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来说,面对的挑战不仅仅是经济和人口老化这么简单,背后还有一个关于变老之后是否工作的观念问题。

尽管前路困难重重,但我们依然要把目光放在人口和经济效益之上,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延缓这一问题,而不是放大它。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