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over size 大衣大裤大行其道,走路掉裆才能标榜时尚的某些小众群体里,一定没有人见过真正的高净值人士是如何着衣的。
直到最近地产传闻不断、加印锒铛受控,连布林肯都要婆婆妈妈地嘱咐两句的当下,一张十年前的街拍才再次回归了大众视野。
那是 2012 的北京,层层堵截的记者中间,一个喜爱把衬衫掖进裤子里的高腰线人士意气风发地向前奔走,镜头的焦点都被聚焦在画面中央的金色大 H 上,让人不禁暗声赞叹。
毕竟在 2006 年的布兰登 · 罗斯之后,在驾驭字母腰线这方面能如此举重若轻的男人确实罕见。
至于为什么这个男人能如此轻易地驾驭住这样张扬的装束,自然还是靠他凭亿近人的气质。
那年,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发布的《2012 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 TOP10 研究报告》。他掌控的恒大获 2012 中国内地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综合实力 TOP10 第一名,并囊括财富创造能力 TOP10、投资价值 TOP10 两项分榜单第一。
并且恒大同时在各个多线出击,高歌猛进,一时被称为地产企业里多元化扩张的典范。
躬逢盛世,挥舞着三高一低的大棒疯狂扩张的 " 恒大 ",在被问及名字有着什么样的内涵时,掌舵人许家印是这么诠释的:古往今来连绵不断曰恒;天地万物增益发展曰大。
只是他可能不知道," 恒 " 同时也是六十四卦中第三十二卦,上卦为震,下卦为巽,震为雷巽为风,风雷荡涤,宇宙常新。君子观此卦象,得明白立于正道,坚守不易。
在许老板的人生轨迹里,与这么排后的卦象确实难以交际,毕竟日常和他及恒大纠缠交错的,一般只到八卦而已。
恒大集团产业布局
恒大的多元化战略最早被公众所关注,是从足球开始的。
2010 年,年营收 527 亿的恒大春风得意,重金砸入足球、排球等体育产业,买下广州足球俱乐部,并在三年后夺得亚冠,达成了中国男足新世纪以来的史诗级成就。
此后,体育、文化、快消、金融、新能源、歌舞团,恒大资本以通用电气为师,要走那条多元化到巴菲特都懵逼的湿雪长坡路。
在把恒大足球从恒大地产分拆上市,开创 " 亚洲足球第一股 " 后,恒大又陆续把矿泉水、婴幼儿奶粉、粮油等一系列快消产品推向资本市场。
图源:unsplash
但卖房子的暴利让恒大赚惯了快钱,实体行业显然满足不了他们对利润的效率要求,也满足不了高管们出行住宿时的文娱需要。
真正让恒大最关注的,还得是文化板块。
彼时,正是郭敬明携手于正统治市场,流量红利刚刚开始的黄金年代,恒大惊讶地发现比起传统产业与各路巨头们的残酷竞争,还是投资影视来钱容易。
2010 年底,恒大斥资 8.5 亿元成立文化产业集团,立志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影响最广的文化产业公司,当年被称为 " 中国综合性文化产业第一股 ",一揽院线、影视文化、影视发行、音乐、动漫、经纪、歌舞的一系列业务板块,覆盖整个文化产业链。
但除了音乐业务外,其他板块没一个盈利。
图源:unsplash
不知道是恒大队的亚冠冲昏了高管们的头脑,还是一向讲究 " 格局 " 的他们从来不迷信唯英雄史观,他们把在其他领域的成功更多的归位了资本运作,而忽视了里皮老爷子的个人能力,以为自己在什么领域都能玩出花来。
于是 2012 年,他们邀请了高晓松与宋柯来指导恒大音乐。(允悲)
大紧老师的履历就不用都说了,从优酷到百度,从加盟爱奇艺合作乐视体育,他仿佛活跃在文娱界的另一个罗永浩,到哪里都要给人家企业加持一个永久性 debuff,好为他的下一个东家清理赛道,排除阻碍。至于宋柯倒是比较干净,从麦合离开后只干过烤鸭店,而且鸭子卖的还不如唱片成功。
当然啦,这对破产姐妹并不是一无是处,在高宋俩人来恒大的第一年,恒大音乐便一举收购了多家唱片公司的 3500 多首歌曲版权,成了当时 " 内地最大的音乐版权公司 "。
图源:unsplash
不过这一决策主要来源于许老板的地产运营思维—— " 许老板觉得‘版权就是土地’,他说如果我们有土地的储备就不用慌。"
到了 2015 年 7 月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在那个音乐版权扩张最疯狂的时代,提前布局抄底买下的版权让恒大赚得盆满钵满,这也成了恒大音乐最重要的业务收入之一。
但丰富的土地储备只是成了恒大待价而沽的筹码,并没有成为他们决胜移动互联网的利器。
彼时的恒大本来坐拥 " 塞班必备 "、拥有 2 亿用户的 " 天天动听 ",在那个大家连 qq 空间都要用王尔德语录精心装点的时代,天天动听华丽的窗口小部件就简直是无数电脑桌面的青春必备插件。
简洁易上手的操作界面,更是在互联网时代以来为数不多能兼容两代人的传说级 app。而高晓松,则用他的实操为产品经理正名——真不是什么人都能懂交互的。
图源:unsplash
对美国一向赞不绝口的高老师,瞄准了 iTunes Ping、Connect 的明星社交功能开始了粗暴的模仿,企图打造一个拉通艺人粉丝与商家需求的在线音乐交易全产业链。
曾经简洁清新的界面,被改成了了深蓝色企业 ppt 风与拼多多的融合体,首页充满了小圈子里的不知名音乐艺人,跟原本大众化路线的用户群体完全相悖。
这一切变革最直接的结果可以靠数据体现,天天动听的 DAU 一直稳定在 1000 万左右,在高晓松的改动下逐渐跌至数十万的量级,大量流失的用户则是去造就了他们的新神——网易云音乐。
AI 作图 by 娱乐资本论
但你也没法判定这到底是高晓松不懂互联网思维,还是他深谋远虑的商业战略,因为在一年后,高晓松就携手宋柯转投阿里巴巴,出任了阿里音乐的掌门人,并低价为阿里买来了已经江河日下的天天动听——一场简单的买卖用户的交易游戏。
后面的故事你们大概都听过了,天天动听更名阿里星球,在 DAU 跌到不到五十万后被迫关停,腾出的资源也得以让阿里把旗下的另一款产品虾米音乐扶正 ……
在恒大音乐短促的生命里,除了音乐版权,他们还有个重要的业务就是音乐节。
作为太合麦田的创始人,高晓松和宋柯这种专业人士应该在这方面颇有见地。
当时为了迎合许家印提出的 " 民生文化 ",恒大音乐节走的是平民化风格,一张门票才八十块的超低价格。并且宋柯说了,主要目标群体就是来过周末的一家三口、老人小孩。
图源:unsplash
你瞧瞧,艺人不限量供应的音乐 app 搞小众文艺风,一场只能请有限艺人的音乐节走平民大众化,不愧是他俩。
当然我也不是说音乐节低价不好,在私人感情上我支持一切 " 极致性价比 " 入场各个行业。
但我消费层级不高,不代表我审美不高,在当时的恒大音乐节里,商业化广告充斥着会场的各个角落。汽车的展台、凉茶的摊点,金主的广告场场放,自家的矿泉水当间摆。入场就领某啤酒品牌的手袋(但没有啤酒),还能看恒大自家的签约艺人献唱广告车型的主题曲。
模式与我小时候在农村赶过的大集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这就是恒大音乐界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没有赞助商没法盈利,但他们可能忘了,一个音乐节被支撑起来的基础毕竟是人,糟糕的观感只会让恒大音乐节的口碑持续下跌。
图源:unsplash
而随着受众热度上的逐渐萎靡,赞助商也开始退场,恒大音乐节渐渐成了恒大地产、冰泉等自家产品的赞助专场——左脚踩右脚,武当梯云纵。
最终,在 2015 年新三板挂牌上市的恒大文化,在 16 年 12 月 7 日就 " 以配合公司经营发展需要 ",终止挂牌,从此消失在了恒大集团的官网之上,再没被许家印提起。
恒大文化终结后,恒大的文娱梦被嘉凯城与恒腾网络接棒。
彼时友商们集体 " 下海 ",万达有万达院线、万达电影,融创则是投过乐视,后来接盘万达,复星投资李安的电影,聘请张昭。
恒大可能不是一众地产企业里电影玩的最好的,但一定是最舍得花钱的。
图源:unsplash
与万达不一样,万达做百货、做电影院线,是为了支撑商业地产的核心主业快速扩张,而遍布全国的万达广场又反过来成了万达院线的依托,并给予了万达影业稳定的收益。
但恒大地产却是以住房为主,想要做自己的院线,就得买影城。
2016 年,恒大 36 亿买下嘉凯城 52.78% 的股份,控股嘉凯城。2018 年又通过嘉凯影城收购明星时代影院和艾美影院 100% 的股权,成了自有影城 97 家,银幕 669 块的院线巨佬。
为了整合影视行业的资源,恒大甚至把亲儿子恒大院线已开业的 122 家影城停止业务并注销,以免发生同业竞争。
但嘉凯城的扩张并没能救得了恒大的院线业务——影视行业下游的豪情布局,尽是财报的萎靡,在宰了恒大院线祭天的第二年,新冠疫情从天而降,全球院线行业都遭受暴击。
图源:unsplash
8 月嘉凯城披露 2020 年上半年业绩,公司营收仅 3.15 亿元,同比暴跌 60.5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 6.12 亿元,同比减少 62.12%
到 2021 年,嘉凯城更是因为近 12 亿的短期借款与一年到期非流动负债而踩上了 " 三条红线 " ——净负债率为 167%,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为 86%,短债比仅有 0.03,一年以来公司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易主、六名高管辞职、股东频减持。
盈利上的困难重重,让恒大的影城们实际成了鸡肋,在嘉凯城持股市值甚至缩水超过 30%。到 2021 年 9 月,恒大减持 1770 万股公司股份,已经不再是嘉凯城控股股东。
但影业部分,恒大不能说全盘皆输。
早期出品过《天台爱情 》、《破风》、联合出品《一出好戏》、《巴清传》,还有《画框里的女人》、《推拿》等,既有叫好的也不缺叫座的电影。
电影《一出好戏》海报
并且恒大影视也在知人善任上表现出了他们一贯的特点,参投《武媚娘传奇》的恒大影视,一度传闻业务是由某冰冰主导。
恒大在影视方面的动作,主要是通过恒腾网络来进行。
2015 年 7 月,恒大和腾讯联手收购 " 马斯葛 "75 的 % 股权,并在两家各取一个字,更名为 " 恒腾网络 ",当年成功借壳上市。
图源:unsplash
本来以互联网家居业务为主的恒腾网络,被恒大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借这个平台整合家居建材和生活配套服务,建立以 " 线上商城平台展示 + 线下实际场景体验 " 的 O2O 运营模式。
但就和恒大许许多多的多元化业务一样,恒腾网络在 " 互联网家居 " 方面不声不响,背靠恒大的地产与物业苟活,净利润常年在 1000 万以下——还不如恒大在深圳随便卖个大平层挣得多。
在恒大高杠杆的压力下,坚持向这么一个没有前景的项目持续输血显然不现实,于是他们决议向自己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影视行业下手——2020 年 2 月,恒腾网络公告 72 亿港币收购儒意影业及其旗下流媒体南瓜电影,并立下 flag:要将南瓜电影打造成中国版 Netflix ——嘉凯城院线业务表示很赞。
孵化过《琅琊榜》、《致青春》、《老男孩猛龙过江》、《芈月传》、《老酒馆》,在影视行业战绩颇丰的儒意本身就是名声显赫,更重要的是,它为恒大带来了包括从 IP 储备、影视制作宣发等一系列影视产业上下游业务链。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截图
哦对,儒意旗下有个大 IP 是韩延导演的新作《敢问路在何方》,由国际巨星六老师以动作捕捉的方式参与,号称与《阿凡达》对标的国际巨作 ……
最重要的是,是那个要对标 Netflix 的流媒体平台——南瓜电影——一个 " 仅 8 个月注册会员数大增 108% 达 6194 万人,付费订阅用户数更是翻了近 5 倍达 2462 万人,实现几何级增长,成为国内最大的会员订阅制长视频播放平台。"
不管数据是不是有它吹得这么牛逼吧,南瓜电影本身的硬伤是显而易见的——就是版权问题。
不是无广告、纯付费的视频平台都可以叫 "Netflix", 独播版权内容稀少,海外内容还大多有版权瑕疵的南瓜电影。
2021 年三月,南瓜电影就已经出现过一次所有海外影视资源都被下架的 " 事故 "。还被网友控诉拿字幕组无偿提供的压制视频,来丰富自己 " 付费制订阅平台 " 的版权生态 ……
图源:unsplash
缺乏内容拉新的南瓜电影,增量的唯一手段就是 " 发福利 " ——用免费会员吸纳新用户。甚至据说,恒大于那个春天推出了新业绩要求,每人购买多少南瓜电影半年会员会被记入业绩考核,同时还要拉新三名亲友共同购买 ……
就像当年音乐节的模式,不是靠新颖的业务板块去拓展优势,而是依旧指望整个恒大系统的支撑。
而这些被硬上弓的 " 恒大系 " 用户,显然不会对南瓜有多少忠诚度,更遑论去打造比肩诸如 B 站的社区氛围了。
到了 2021 年一连串的债务危机发生后,恒大在文娱板块重新燃起的勃勃野心也被迅速击垮,不得不出售恒腾网络的股份以求存续。
图源:恒大集团公众号
6 月 22 日,中国恒大向儒意影业创始人柯利明转让 8% 恒腾网络股份;
8 月 1 日,恒腾网络发布公告称,腾讯向中国恒大收购恒腾网络 7% 股份,合计 20.7 亿港元;同时,中国恒大向独立第三方转让恒腾网络 4% 股份,合计 11.8 亿港元。
这笔交易倒是不亏,因为有了腾讯的资金支撑,恒腾网络股价应声大涨,总市值从 315.82 亿港元暴涨到 417.41 亿港元,上涨了 32.16%。
只是恒大可能已经无暇顾及在影业上的这一小波回光返照,因为仅仅在一周前,标普刚刚下调中国恒大及附属公司评级,将中国恒大、恒大地产和天基控股评级从 B+ 下调至 B-,展望为负面。
图源:恒大集团公众号
接连抛售资产的恒大,正在印证其融资渠道的减弱,并将 " 打击其流动性状况和有序减少债务的能力 ",尤其是恒大 " 盈利能力严重下降 " 的拖累。
在当年影视热体育热的时候,一众擅长资本运作的巨企纷纷下海,但事实证明,他们在猪也能飞的时候固然没有问题,但是猪终究是不能靠自己飞的。几年来把曾经的演艺圈搞得乌烟瘴气不说,还有一帮类似于暴风、乐视等真就只会 " 为梦想窒息 " 的企业,只是骗了一堆投资的钱,留下一句打破人类对时空间认知的 " 下周回国 " 就再也不见身影。
至于恒大能苟延残喘至今,其实与他们并无二异,只不过是靠着嵌入到国民经济中大而不倒而已。
图源:unsplash
甚至有些方面还不如那帮骗钱的纯粹,除却恒大在影视行业留下的种种风闻,前段时间被痛批的阿里酒桌文化,在恒大早已成了维系用户的必备手段,每年恒大年会能跟许家印坐一桌的,都是公关部招进来最好看的小姑娘,漂亮的就进总裁办。据说是喝多少发多少奖金,现金。
前段时间那个记录恒大领导生活习惯的 Excel 你们也看到了,他们把在文娱这个业务板块的野心,恐怕少不了是为服务权色交易的便利。
到如今,保交楼强压下难掩的质量低下,从许老板到各种副总的危机与 " 被控制 ",用 " 塌房 " 来形容这个以地产为核心的资本巨头似乎安安合适。
只是不知道许家印是否会反思,十数年的春风得意里他对于正道还剩下多少坚守,以至于在风雷荡涤,宇宙常新之中,恒大每一跟资本利益的链条都精准地塌在了监管的红线上;以至于在那个连绵不断增益发展的 " 恒大梦 " 里,一语成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