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把景德镇逛成线下拼多多?



能近距离看到网红 " 无语菩萨 ",同时还可以进货式批发手串、漂亮小陶瓷的景德镇,也火了。



图源小红书 @费不到

毕竟现在都流行去商品批发地购物,杜绝一切中间商赚差价的可能性。景德镇作为陶瓷的大型产地,自然是被众人越捧越红。

有点好奇,这个 " 能进货 " 的新晋网红旅游城市,这么好玩吗?



过去大家对景德镇的印象,仅停留在 " 全是厂家 "、" 就一卖陶瓷的 ",或是在某有关陶瓷的纪录片里略有耳闻。想象中的样子也停留于满地陶胚、手艺人满手泥浆微笑看着镜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但如今世道变了。

从前刷到狂推景德镇旅游时,心里默念 " 景德镇你很牛吗?" 现在前脚看到景德镇攻略贴,后一秒鬼使神差开始看距离和车票," 景德镇,你真的很牛!"

艺术之都、接棒大理、还出现了对标 " 北漂 "、" 沪漂 " 的 " 景漂 "。小红书的热帖同样紧紧抓住了这波风潮—— " 家人们,怎么到景德镇所有女生都下车了?"



小红书 @每天摸鱼 24 小时

景德镇旅游,这么火了?

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景德镇市共接待游客 523 万人次,同比增长 208%,旅游总收入高达 68 亿元,同比增长 212%。上一个网红城市天津在同时期对全市 115 家重点监测的旅游吸引物进行统计,接待游客 1103.85 万人次,旅游收入只有 57.58 亿元,还没有景德镇高。

要知道作为一个直辖市,天津的地盘大小可是景德镇两倍不止。

在景德镇,到底能玩到点啥?

大多数去过的人可能都会毫不犹豫回答——我来景德镇只办一件事:进货。

要进的货也很明确。从文玩女孩们大多会人手十条手串起步,手串从陶瓷到水晶再到玻璃,什么材质都有;自己做饭的打工人们重点关注陶瓷餐具,盘子碗勺子一样不落,争取凑齐一整套;带点小资生活的中产视线则集中在各类价格相对较高的精致陶瓷摆件上,一买就是七八个,大大小小的花瓶、七七八八的摆件。

一边扫码付钱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要不要挑几个拿的出手的送给马上要见的客户,听说对方很喜欢陶瓷艺术。



小红书 @栗子

进货方式也很直接,有专门做了攻略来直奔某家店扫荡的,也有随性而为看到喜欢的就立刻拿下的打野式进货,还有 " 求精不求量 " 的精挑细选型——前提是有足够的假期和钱,能花个五天慢慢花个五位数。

据网友们总结,最常出现的情况是:看到喜欢的手串,和店主简单讨价还价一下,得知价格都是统一的不能改后,又实在不舍把手串摘下来,只好老老实实付钱。

逛完一圈,收到十几条微信支付通知。先不着急点开,拿出手机拍张胳膊上的战利品,发个小红书,再配上专用文案 " 没有人可以空手走出景德镇 "。



小红书 @讨厌红楼梦

雕塑瓷厂、陶溪川文创街区、陶阳新村夜市 …… 只要是走在景德镇里,你的手腕就闲不下来。三五块一串的手串、二三十一件的精美陶瓷小工艺品,买满满一大兜子也超不过两百块。随便拉一个拿去外省都要在价格上加个零。

为啥景德镇能活生生被买成义乌?

货够多样式够足,价格至少比淘宝某某小众设计师旗舰店便宜。

再加上当地有艺术院校景德镇陶瓷大学,各类大学生和当地艺术家的创作随处可见。眼神中透着清澈愚蠢的手艺人大学生老老实实拿自己作品出来,卖给了另一波以旅游特种兵形象出现同样清澈的外地大学生。

嗯,大学生不骗大学生。



图源小红书

走在景德镇的路上,随处可见两只手腕套满手串的游客。乍一看仿佛真人版米其林轮胎人大战,时不时手里还端几个宛如飞镖的陶艺盘子或几个勺子叉子,感觉下一秒就能脱手而出。

" 哎,我就是进货来的。本来就喜欢手串,这边儿样子又多又卖得便宜,我就待了 2 天,总共买了 25 个手串,还有 6 个勺子 3 个碟子和 3 个小花瓶。" 文创资深爱好者小杨边转手腕上的马卡龙色珠子边和我感叹," 只是买的太多了,最后回来路上磕坏了 2 个花瓶,着实有点心疼 "。

密密麻麻摆放着的陶艺随处可见,饶是对陶艺毫不感兴趣的游客都忍不住停下脚步问一句," 这些都是卖 10 块钱 3 个吗?"

就算自己不喜欢,还能回去送给朋友们当旅游伴手礼。



图源小红书

不过话说回来,景德镇是长久以来人人皆知的 " 瓷都 ",怎么就偏偏这几年才火了起来?

以景德镇著名的景点陶溪川为例,作为 1958 年就成立的国营宇宙瓷厂,它也曾没落过,直到 2018 年改造完毕才有了现在的文创街区。并直截了当跟上了直播的节奏,办起了景德镇陶溪川 LIVE 直播基地,卖起了陶瓷。

根据统计,截至 2021 年 7 月,景德镇陶溪川 LIVE 直播基地登记注册陶瓷商家有 1200 多户,日活跃在播商户 400 余户,日销售额平均 1000 万元左右,年销售额高达 30 多亿元,占抖音全国陶瓷直播电商交易量的八成。

也正是这一大批做陶瓷的商家,撑起了景德镇小商品天堂的称号,以大型作坊景观的形态敞开大门欢迎大家来 " 进货式旅游 "。

不止消费者爽了,专门 " 景漂 " 来做陶瓷生意的人也很爽,入驻后又是租金补贴,又有专门的 " 景漂贷 " 福利,亲身来体会了一把啥叫自产自销,沉浸式卖货。

就这样,靠着 " 能进货 " 越做越好的景德镇,还真站起来了。



一个个抱着 " 我就不信能有多好逛 " 心态慕小红书名而来的景德镇旅游选手,依次在琳琅满目的瓷器前败下阵来。

网友 belike:" 不是,你也 mei(四声)说这瓷器是莫兰迪色系的啊。还有这彩绘,宛如我的精神状态,够疯,我够喜欢。"

走两步、停下来、拿起、放下、拿起、放不下、扫码付钱。每个走进景德镇的年轻人都在来回重复这件事。看似机械的流程实则乐趣满满,有些烧坏了的瓷器还有专门的 " 丑东西孤儿院 ",里面有稀奇古怪烧坏了的瓷器,在线等属于自己的有缘游客。进货进好看的看腻了,偶尔来点怪的换换口味。

毕竟美丽瓷器都是相似的,丑瓷器则各有各的不同。又有谁能对一个独一无二看似像烟灰缸实则是砚台的黑灰色缺口盘说 " 不 " 呢?

瓷器可是很难烧坏得一模一样的啊。



图源小红书

但这类进货式旅游通常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最严重的就是商品同质化。由于都是同一个产地,虽然量非常大,但款式来回就那几样。在景德镇逛了一大圈的网友发帖避雷," 感觉自己被小红书骗来了,很失望 ",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景德镇陶瓷大多都是从几个固定艺术家手里拿货,所以设计款式大同小异。

之所以能逛很久,也不过是拿同一个款式货比三家,看看哪家能把价格给讲下来。

以及对货源也有颇多争议。" 在景德镇买不到景德镇陶瓷 " 成为了很多慕名而去游客的苦恼。

由于经历了几百年的开采,景德镇逐渐也有些资源枯竭,为了保证巨大的生产供应量,很多瓷土都是从福建德化县运来的。淘宝商家大批量从景德镇进货,景德镇批发商日夜兼程跑向德化联系厂商。在景德镇当地也有不少德化人前来做生意。

在景德镇,有个默认的潜规则——底部刻了 " 景德镇制 " 的才是景德镇本地产的,而刻 " 景德镇彩 " 则是德化瓷了。从数据来看,景德镇市的陶瓷行业 2021 年的年产值只有 516.2 亿元。而福建德化则达到了 459 亿元。一个市级和一个县级差距如此之小,背后也有自己的原因。

再加上景德镇自己的坯土成本相对较高,如果要做出一个传统景德镇瓷器必须手工制作,是完完全全的手工作坊。而德化则都是机械化的高效率规模量产,工业化流程完善,更能满足淘宝的 " 批发式 " 需求。

但鉴于景德镇名声更大,人们更倾向于来这里购买,于是就出现了 " 游客在景德镇买了福建德化瓷高高兴兴回了福建老家 " 的奇妙体验。

讲道理,按照 " 进货式 " 旅游的终极规律,都是扒出最源头的产地。说不准人家德化,就是下一个小红书爆火旅游胜地。

有些游客实在拿不准,干脆留在景德镇呆一周自己学习做瓷器、吹玻璃。

据体验过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透露,泥巴不光能玩得尽兴,还能洗刷到 " 班味儿 " 和 " 考味儿 "。



图源小红书

但这类 " 进货式旅游 " 目的地大多是某个小镇,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一旦被小红书的风潮带着大火起来,很容易承载不住巨大的客流量。

比如很多人诟病景德镇交通混乱,30 元一天可出租的小电驴四川乱窜;四十度高温下连博物馆都没有空调,又累又热;由于人流量非常大,去陶艺体验感受也不好,店员人太少顾不过来,等待时间很长 ……



小红书 @刀乐死 dodotogo

不得不承认,景德镇的网红化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 " 文创批发基地 " 这样的名头。当下网友们不再执着于去著名景点人挤人,开始反向发掘冷门景点。以景德镇为首的 " 原产地 " 越来越受大家欢迎。

毕竟便宜嘛。什么东西流行,本来悄无声息的原产地也就跟着大火。

" 反正都是要买东西、都是要旅游,干脆去原产地旅游一圈,顺便把想买的东西买了。"

火了,大家一窝蜂挤去珍珠原产地诸暨沉浸式购物;胖东来火了,同样有一大波人连夜买票去许昌吃三块钱一只的大闸蟹;就连因为房价而爆红的鹤岗,也开始接待游客了——毕竟大家都想亲眼看看,到底房子能有多便宜。



图源小红书

这种直奔消费原产地旅游的行为,被网友们归纳统称为 " 进货式旅游 "。

与之前的一天逛俩景点、去哪哪打卡不同,进货式旅游的世界里,众人的目标出奇的一致——买。除了买,还是买。都来了最便宜的地方了,不买等于亏。

挑一个垂直类目的板块沉浸式购物,进行一场以消费为主题的旅游,已经成了诸多旅游方式中的常见一种。

这就不得不归功于社交平台的力量,尤其是小红书。接连捧红了淄博、天津和景德镇三大冷门旅游胜地。只不过淄博管吃、天津管看、景德镇管买。

大家的进货方式也大有不同。有人随性而为,见到什么买什么;有人货比三家,目标明确;也有人注重原创,会当场在摊位前拍照上淘宝搜索对比,确定是否是盗版。

归根结底,是大家出门旅游的心态变了。

从专门去某地旅游顺便购个物,转变为热衷扒供应商,然后直奔货源地,寻找全网最低价,顺便来旅个游。又或者是倦了腻了挤人堆,干脆专门网小众冷门的地方跑,进行有目的式的特种兵旅游,主打一个快准狠。趁着大批寻找目的地的游客没反应过来,抢先一步去把它给旅了。

厌倦了在直播间开蚌智商税的都市丽人,干脆直奔诸暨 " 珍珠小镇 ",一整个感受线下拼多多式购物。之前花 4000 在淘宝或者抖音直播间买一串包装精美的珍珠项链,现在能用同等价格拿下至少 5 串,只是珠子要自己选,穿线要自己找,搭扣配件要自己货比三家。

堪称 4300 小游戏 " 阿 sue" 体验生活系列走进现实。

另一批 " 冷门旅行地 " 爱好者则把目光移向了既拥有胖东来,又能搞假发批发的许昌。熬夜秃头有救了,钱包也有救了。

其实打工人到也不完全是为了省钱,这种 " 花小钱办大事 " 的成就感实属爽文。要真说省下了多少钱,倒也没有,只是多了不少 " 进货式 " 体验。曾经的一分钱掰成两分花出去,收获的不止是 double 实物,还有可堪称热门景点周边平替的 " 旅游见证仪式感 "," 我去了趟许昌啊,你看,头上这顶假发就是在那买的。"



从前喜欢去景点感受大好河山,现在更愿意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用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同款 " 慢节奏 " 来缓解平日里打工的压力。

与其说景德镇是一个旅游胜地,倒不如说它是沉浸式体验感拉满的购物乐园。大批量的货摆在面前任君挑选,没有旅游团式的强制购物,也不像常规景点疯狂宰客。诱捕大家去进货的重要原因就俩——便宜、东西多。

编辑嘴嘴正在规划自己的景德镇旅游 " 进货 ",我问她为什么偏偏选景德镇,她神秘一笑," 如果我在景德镇买了漂亮的陶瓷,回来以后在淘宝看到同款,结果我的更便宜,那我真的会爽死哈哈哈!"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