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争当“千万人口之城”:破千万了,然后呢?

来源: 时代周报 2023-08-28 04:27:2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462 bytes)

" 千万人口城市 " 的讨论再起。

合肥近日发布数据称,合肥实有人口突破千万,达 1234.4 万人。实有人口虽非一般统计意义上的 " 常住人口 ",但合肥的这一高调发声依旧引发社会对于 " 千万人口城市 " 的关注。

目前,我国千万人口俱乐部成员共有 17 席。近年来,温州、合肥、宁波、佛山等地都在争夺下一个千万人口大市的名头,甚至多地明确提出达成 " 千万人口 " 的目标日程。

1000 万只是一个数字,但作为一个关键性标志,往往是城市能级和城市竞争力的直观呈现。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的当下,千万人口对于城市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17 座城市突破千万

过去几十年间,我国的人口一直在向大城市聚集。

根据各地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截止至 2022 年底,我国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共有 17 个。



中国 17 个千万人口城市(单位:万人)

其中,重庆以 3213.3 万人位居全国第一,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人口突破 3000 万的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则同处 2000 万量级,分居二至四位。

其中,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从 2013 年至 2020 年,成都每年的常住人口增量都保持在 50 万人以上,并且在 2021 年常住人口首次突破 2000 万大关,坐稳我国人口第四城。

此外,广东两大 " 双子星 " 城市广州与深圳,2022 年常住人口分别达到 1873.41 万与 1766.18 万,排名中国城市总人口的第五和第六位。

在 1000-1400 万人口之间,聚集了 11 个城市,其中包括直辖市天津、省会城市西安、武汉、长沙、郑州,也包括苏州、东莞等经济强市。

众所周知,省会城市作为各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能够吸引大量人口和资本流入。而近年来,由于多省开启 " 强省会 " 模式,进一步推动了更多省会城市的快速发展。

以石家庄为例,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1122.35 人,比上年末增加 1.88 万人。

虽然增量不多,但是石家庄却扭转了人口负增长的态势,重回正增长轨道。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河北省对于其发展的全力支持。

2021 年,河北出台《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把石家庄打造成为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 2025 年,石家庄市经济总量力争超万亿元。

政策的支持很快得到了初步体现。数据显示,石家庄 2022 年经济同比增长 6.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 10.1%。

有专家认为,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背景下,石家庄获得了更多发展机遇,其发展潜力在河北省优势比较明显,所以吸引了一定人口的流入。

产业也是吸引人口聚集的重要因素。

2021 年,东莞常住人口达到 1053.7 万人,成为继广州、深圳后,广东第三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与 2011 年的 822.02 万人比,东莞人口增幅达到 28.18%。

蓬勃发展的经济,是东莞强大吸引力的基础。2000 年,东莞的 GDP 仅为 821 亿元,2013 年增至 5490.02 亿元,2021 年更是达到 10855 亿元,成为 " 万亿俱乐部 " 一员。

而规模庞大的制造业企业,创造了大量用工需求。超过 20 万家工业企业、1 万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7000 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了各层次人才不断涌入东莞。

由此可见,人口流动背后的驱动因素,一看经济,二看政策。只有这些因素有机融合、协调推进,城市才能获得充沛的发展动能,不断吸引人才流入。

" 吃 " 到人口红利的西安

以近期热度高居不下的西安为例,或许更能一窥 " 千万人口 " 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

在人才争夺战中,西安的表现尤为积极。

2017 年 " 抢人大战 " 刚兴起之时,西安就使出大招,明确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西安,被称为 " 史上最宽松户籍政策 "。此后 2 年,又 7 次放宽落户条件。

西安迅速攫取到人口聚集的果实。根据 2018 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 2018 年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 1000.37 万人,首次突破千万,比上年末净增加 38.70 万人。当年落户 79.5 万人,学历落户和人才引进占总迁入人口的 63.5%,高居当年人才流入城市榜首。

人口突破千万,西安城市框架也加速拉开。2023 年,西安将有 3 条地铁新线路开通,总运营里程将至 315 公里。而在 2017 年底,西安地铁运营里程仅 89 公里,即五年内增长了超 200 公里。

在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 " 八纵八横 " 高铁网中,西安成为重要枢纽。

铁路方面,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于 2019 年开工,由原来的 6 台 11 线增加到 9 台 18 线,发送旅客能力提升 2.4 倍,并总体形成东西南北中五座大型火车站的格局。航空方面,除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再迎三期扩建,将蓝田通用机场打造为西安中心城市第二机场的规划,或也呼之欲出。

对于城市来说,人口聚集推动基础设施升级,而更关键的是,人口红利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西安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黑马式突围,就是典型案例。



西安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黑马式突围 图源:图虫创意

2022 年 9 月,比亚迪西安三期总装工厂投产,拉动西安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反超老牌汽车强市上海,登顶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人随产业走,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吸引更多人口聚集,正向循环形成。西安 2022 年常住人口较前一年增加 12.29 万人,增量超过成都,成为西部地区人口增量第一城。

"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人口红利为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西安市人民政府官网上一篇署名《西安日报》的文章中写到,2021 年末,西安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达 686.53 万人,与 2012 年末相比,增加 171.96 万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促进了 " 三、二、一 " 的就业格局更加稳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17.1 个百分点,达 63.3%。

眼下,西安在人口上提出了新目标——至 2035 年,常住人口规模达到 1500-1600 万,按照服务人口 2000 万人配置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对于西安来说,人口增长也意味着城市管理上的更多挑战。

千万人口城市 " 后备军 "

作为衡量城市能级的重要标准之一,常住人口破千万是一个重要的门槛,意味着更为明显的资源集聚效应。

" 人口突破千万对于城市来说,意味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发展的提升,意味着城市具有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消费潜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落户。"IPG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柏文喜还强调,人口规模的增加也会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如交通、医疗、教育等。因此,人口突破千万可以为城市带来基建、交通、产业落地等领域的额外优势。

而且,在中国现行管理体制下,认定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城市群都市圈核心城市时,人口规模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在这些 " 福利 " 的诱惑之下,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想要突破千万人口,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8 月 21 日,合肥官方账号 " 合肥发布 " 官宣,合肥实有人口 1234.4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 805.3 万人,流动人口 429.1 万人。

这一数据公布后,一些人惊呼合肥终于跻身 " 千万人口城市俱乐部 ",也有人表示合肥人口突破千万,并非一般统计意义上的 " 常住人口 ",而是包括了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外籍人口的实有人口突破了千万。

不过作为人口增长最猛的省会城市之一,合肥确实是 " 千万人口城市后备军 " 的一匹黑马。

据时代周报记者整理,截至 2022 年,常住人口在 900 万以上、1000 万以下的城市一共 14 个,其中温州、宁波、合肥、南京、潍坊、济南、沈阳 7 座城市,与去年相比人口有所增长。



常住人口在 900 万 -1000 万的城市

在这 7 座人口同比增长的城市中,合肥人口增量最多,比上年增加 16.9 万人,增长 1.79%。如果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2025 年,合肥的常住人口有望突破千万。

人口的持续增长,体现了合肥强大的吸引力。

近年来,被誉为 " 最强风投城市 " 的合肥,不仅坐拥长鑫存储、晶合等一众半导体龙头企业,还牵手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

从战略上,合肥一方面深度融入长三角现代产业体系,联动长三角万亿城市,在产业发展 " 共兴 " 中实现能级跃升。另一方面,合肥抓住中部崛起国家战略机遇,持续深化与中部省份的多层次对接,推动科技、产业深度合作。

这两方面一起发力,使得合肥吸纳了大量外地人口的流入。根据 2023 年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 年合肥引进高层次人次团队 127 个,新增高技能人才 5.5 万人,新招引大学生首超 30 万人。

为了进军千万人口城市,沈阳最近同样动作频频。

8 月 22 日,沈阳市发布了《进一步促进外来人口落户沈阳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放宽、取消、增加户口条件,放宽了就业、投靠、购房、居住地登记户口、人才的落户条件。

作为东北振兴的先锋城市,沈阳对人才的渴求不言而喻。2023 年上半年,沈阳城镇新增就业 8.1 万人,同比增长 15.9%,其中,18 岁至 45 岁中青年群体新就业占比 84.7%,沈阳市对青年求职者的吸引力逐步增强。

" 在老龄化加剧、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死亡率逐年攀升的大背景下,人口还在持续增长,表明城市吸引力、城市宜居程度、城市发展空间、城市产业能级等优势明显。" 安徽省劳动学会常务理事汪张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他强调,要想稳住人口基数增长的基本面,促进人口进一步增长,还需要在产业布局、宜居程度、城市吸引力方面持续发力,在基建、交通等方面持续提升。

人与城市是相互依赖的,城市与人是互相成就的。这是城市发展亘古不变的真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