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被欧盟药品监管局(EMA)提示可能存在致甲状腺癌风险后,GLP-1 类药物又因可能引发自杀风险而遭调查。
7 月 11 日,欧盟药品监管局发布消息称,安全委员会(PRAC)正在审查有关 GLP-1 类药物的自杀念头和自残念头风险的数据,包括 Ozempic(司美格鲁肽)、Saxenda(利拉鲁肽)和 Wegovy(司美格鲁肽)。
据了解,司美格鲁肽和利拉鲁肽均为人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P-1)受体激动剂。其中,Saxenda 和 Wegovy 已获批减重适应症,Ozempic 则对应降糖适应症,但也有人出于减重目的使用 Ozempic。上述三款产品同属于丹麦药企巨头诺和诺德(NVO.NYSE)。
" 确保患者的安全始终是诺和诺德的首要任务,我们对所有使用公司药物期间的不良事件报告都始终非常重视。"7 月 12 日,诺和诺德就此事向时代周报记者作出回应,作为一个药物类别,GLP-1 受体激动剂(GLP-1RA)被用于治疗 2 型糖尿病已超过 15 年,被用于治疗肥胖症已超过 8 年,其中包括诺和诺德的产品司美格鲁肽和上市已超过 10 年的利拉鲁肽。
" 大型临床试验项目数据和上市后监测期间采集的数据均未显示司美格鲁肽或利拉鲁肽与自杀或自残意图之间存在因果关联。" 诺和诺德强调。
诺和诺德方面表示,公司对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实际应用以及其它与上述产品相关的数据进行持续监测,并在与相关监管机构进行密切合作,以确保患者安全,并使医疗专业人士获得充分信息。诺和诺德对相关产品的风险收益特性仍抱有信心,并将继续致力于确保患者安全。
自杀行为尚未被列为副作用
据了解,此次审查是在冰岛药品管理局收到三份病例报告后提出 " 信号 " 程序的背景下进行的。三份病例报告包括两例有自杀念头的病例,其中一例在使用 Saxenda 后出现,另一例在使用 Ozempic 后出现,而第三例报告则是使用 Saxenda 后出现自残想法。
" 信号是指可能由药物引起的新不良事件或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已知不良事件方面的信息。信号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某种药物引起了相关不良事件。" 欧盟药品监管局表示,Ozempic、Saxenda 和 Wegovy 的审查于 2023 年 7 月 3 日开始,现已扩大到其他 GLP-1 受体激动剂。此次审查预计将于 2023 年 11 月结束。
欧盟药品监管局强调,目前自杀行为并未在任何 GLP-1 受体激动剂的欧盟产品信息中被列为副作用。
今年 6 月,欧盟药品监管局还对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 GLP-1 类药物可能存在致甲状腺癌风险提出审查警告,并要求礼来、阿斯利康、赛诺菲必须在 7 月 26 日之前提供 GLP-1 类药物补充信息。
图源:诺和诺德
据多家媒体报道,诺和诺德早在动物实验中就发现了甲状腺癌与活性司美格鲁肽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并因此被美国药品管理局(FDA)给予了黑框警告,强调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的患者不应服用该药物。
近年来,因具有减肥效果,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在国内外迅速出圈。在国内,不乏有消费者涌向医院或通过非医院渠道购买相关产品。其中,司美格鲁肽因减重效果好,副作用小备受追捧,多次传出断货的消息。
不过,副作用小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副作用。华南某三甲医院一位内分泌科医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或司美格鲁肽都可能产生恶心、腹胀、头晕等副作用,并不建议消费者单纯出于减肥效果购买使用。" 我们医院也有严格规定,不能给不符合适应症人员开具处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重症医学科负责人彭晓红此前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也曾提到,司美格鲁肽目前在国内的适应症只有 2 型糖尿病,且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及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甚至诱发胰腺炎、胆囊炎;还有可能造成水肿、皮疹、荨麻疹、过敏等症状,注射部位也可能出现局部反应,如感染、结节等,司美格鲁肽并非适合所有人。
糖尿病可增加精神疾病风险
事实上,在减重适应症获批前,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 GLP-1 药物的使用仍集中在糖尿病群体。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21 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达 5.37 亿人,其中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达 1.41 亿人,占比超过 26%,居全球首位。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危害的重视,糖尿病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关注,常见的包括乳酸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视网膜病变、外周神经病变等。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除了可能对机体造成损伤外,糖尿病本身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相关论文指出,糖尿病可增加患者精神疾病的风险,有抑郁症状的糖尿病患者是健康人群的 2~3 倍。
2022 年 3 月,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护师王翠玲也曾发文强调,有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与抑郁症二者的关系是双向的,相互促进。" 与正常人群相比,抑郁症患病率在 1 型糖尿病与 2 型糖尿病人群中分别升高 3 倍和 2 倍。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症将加速疾病的病程进展,治疗难度增加,提升疾病致死率与自杀率。"
而在今年 4 月,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智广在接受采访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糖尿病患者确实会增加罹患精神障碍、心理障碍的风险。" 我们也做过相应的调查,在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群体中,这个比例占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二十几。背后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对疾病的担心、经济负担的压力,甚至工作能力的降低等都可能促成抑郁的发生。"
周智广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好糖代谢指标是治疗的基础,此外,要注意其他并发症的出现也可能影响患者情绪,进而造成患者抑郁。" 对于非精神科的医生来说,可以借助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对于情况比较轻的患者,可以采取普通的药物进行治疗;而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还是要去精神科找医生进行会诊。" 他表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良饮食习惯的增加,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正在不断增加。《柳叶刀》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预计,到 2050 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超过一倍,达到约 13 亿人,发病率接近 10%,远超目前 6% 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