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 巨头败走罕见病,中国创业者还跟吗?

来源: 虎嗅APP 2023-06-25 23:37:0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7157 bytes)



出品 | 虎嗅医疗组

作者 | 陈广晶

编辑 | 陈伊凡

头图 | 视觉中国

mRNA 的下一站会是罕见病吗?

就在 6 月 15 日,mRNA 巨头莫德纳(Moderna)首席执行官斯特凡内 · 班塞尔(St é phane Bancel)公开表示,莫德纳要做一家罕见病公司。有心人也已经从该公司的公布的管线中看出了转型的端倪。

这又给新冠疫情之后,mRNA 技术的命运走向增加了新的可能性,给紧紧跟随的后来者,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

mRNA 疫苗的市场正在急剧萎缩。2021 年到 2022 年,mRNA 疫苗为辉瑞和莫德纳分别大赚了 780 亿美元和 360 亿美元,短暂成就了新一代 " 药王 "。2023 年第一季度形势急转直下,受新冠疫苗收入大幅下降影响,二者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滑了 26% 和 70%。

尽管 FDA 的疫苗和相关生物制品咨询委员会全票通过,认为 FDA 应该更新新冠疫苗,引入新的针对 Omicron 毒株的 XBB 亚型的新疫苗,但是,相关企业继续靠新冠 mRNA 疫苗大赚特赚,也不太可能了。

mRNA 必须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作为领头羊,莫德纳的已经连续将 mRNA 这把快刀刺入了好几个重点领域,肿瘤、猴痘、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罕见病都在其中,其中最高调的还要属肿瘤疫苗。国内企业已经紧紧跟上,甚至有了成果。

正当全世界都以为,肿瘤疫苗是 mRNA 攻占的下一个城池之时,莫德纳的重心忽然又一个急转弯,这释放了什么信号?国内企业又该如何选择?

mRNA 巨头败走罕见病

莫德纳将主攻方向定为罕见病,是一项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选择。在其背后,在新冠疫情中立下大功的 mRNA 技术,急需一个新的商业上的成功来巩固胜利、稳住投资人的信心。不过,目前看来,整个自证的过程似乎在节节败退。

原本最为莫德纳高调推崇的,还要属个性化肿瘤疫苗,这也被行业人士认为是最优希望成为 mRNA 技术实现下一个产业突破的领域。

按照 2021 年 Nature Review 刊发的一篇文章预测,到 2035 年 mRNA 个性肿瘤疫苗市场规模将达到 70 亿美元到 100 亿美元,风险调整后回报率可以达到 32%。拜恩泰科(BioNTech)、莫德纳都表现得志在必得。

然而,结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今年 4 月莫德纳在一次医学大会上直接抛出了癌症疫苗 mRNA-4157 ( V940 ) 联合默沙东免疫疗法 "K 药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黑色素瘤的一项阶段性临床试验结果——二者联合用于辅助治疗将患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 44%。

研究者认为这是该疫苗在二期试验中的胜利,但是市场的反应却超出预期:莫德纳股价公布数据当天盘中就跌去了 8% 左右。这里面既有预期透支带来的影响,也因为这个数据确实不够惊艳。

要知道就在几年前,一款代号 GP2 的肿瘤疫苗公布的二期试验结果中,所有接受该药治疗的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5 年随访复发率为 0%!也就是所有的患者都没有复发。

当然两项试验并不能直接拿来对照,但是二者给投资人的感官刺激显然是有很大落差的。只能说,对于关注肿瘤疫苗的人们来说,无论 mRNA 疫苗有没有希望成为主题曲,眼下也只是以往众多期待与失望的轮回其中之一。

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 2000 万例,其中中国就占到了 20% 以上。肿瘤的治疗中每年仅药物的花费就超过了 1500 亿美元,攻克癌症几乎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

自从科学家破解了 DNA 双螺旋结构,后来又见识到人体免疫力的威力,紧接着于 1990 年代初发现了第一个黑色素瘤抗原后,就希望可以开发出一款疫苗可以治疗肿瘤。如今这也成为了令科学界、制药界非常上头的项目之一。以 mRNA 技术为主导的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几乎都有肿瘤疫苗管线。

但最终的胜利则需要更加艰苦的努力,包括:克服肿瘤的差异性、个人免疫水平的不同,以及有效抗原递呈效率的不同,参与活化的细胞类型和活化部位不同等阻碍因素。

简单来说,与化药、抗体药直接将 " 弹药 " 送到人体内去对付肿瘤细胞不同,肿瘤疫苗的作用是通过激发人体免疫系统来发挥的,它的基础是特定肿瘤对应着明确的抗原,疫苗可以激发人体产生特异性的蛋白或者激发 T 细胞免疫记忆,从而消灭肿瘤。

这个不过程不仅疫苗要有效,人体免疫系统也要有作用。然而实践中,肿瘤药物上市往往是从末线患者开始,这些患者的免疫系统已经一片狼藉,实际上能发挥的作用已经非常有限。

而且肿瘤疫苗相关的抗原,往往也不只是存在于肿瘤中,在人体其他组织中也会有,这让针对肿瘤的细胞的定向打击很难实施。

由此可见,mRNA 尽管在肿瘤疫苗开发领域更具有潜力,但是能不能做成,什么时候能做成,做成以后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还都是未知数。

在另一个看似自然而然转弯的赛道——流感疫苗开发领域,今年 4 月份莫德纳宣布其首个候选流感疫苗 mRNA-1010 三期临床效果表现不佳。

此后,他们寄希望的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也被辉瑞和 GSK 两个疫苗界老一代天王抢到了先机—— 5 月、6 月 GSK 和辉瑞针对 RSV 的重组蛋白先后获 FDA 批准上市,莫德纳的 mRNA 疫苗,本来是以 " 快 " 为最大优势,现在却落到了后面,要想扳回一城,就更不容易了。

接连的挫败也让莫德纳宣布转向罕见病,颇有一种一路溃败、无奈之选的色彩。







莫德纳的肿瘤疫苗(蓝色)管线与罕见病用药管线(黄色、粉色)及研发进展情况

来自:莫德纳官网

罕见病赛道是下一个风口吗?

过去一年,刚赚到 " 第一桶金 " 的莫德纳,毫不犹豫地把这桶金砸进了更多 " 无底洞 "。2023 年莫德纳一季度报显示,2023 年第一季度,莫德纳研发费用 11 亿美元,这相当于该公司前十年投入研发总费用的 73%,相比去年同期也增长了 104%。

其在研的 47 条管线中,36 条进入了临床阶段。除了新冠疫苗,还有 RSV 疫苗、流感疫苗、针对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起效的二价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个性化肿瘤疫苗,还有治疗罕见病丙酸血症(PA)的 mRNA 候选药物 mRNA-3927,以及另一款治疗罕见病囊性纤维化 ( CF ) 肺部疾病的 mRNA 吸入剂。

这些项目每一项研究都非常烧钱。按照莫德纳在 2022 年财报中透露的计划,今年他们用在研发上的投入将增加到 45 亿美元。这相当于疫情前莫德纳 10 年烧掉的资金总额的 3 倍。

重金投入之下,从近期研究进展来看,罕见病确实有可圈可点的成就。就在今年 5 月,在美国基因 + 细胞治疗学会年会(ASGCT)上,莫德纳首次公布了 mRNA-3927,也就是罕见病丙酸血症新疗法的 I/II 期中期临床试验数据——接受治疗后,患者整体代谢失调风险降低了 66%。

丙酸血症,又称为丙酸尿症、" 柠檬宝宝 ",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病,染色体异常导致丙酸辅酶缺乏,进而无法分解蛋白质等物质,造成代谢物积蓄,使患者 " 血里有酸 "" 尿里有酸 ",过多的酸可造成患者大脑、心脏等脏器的病变。

根据报告,该病在中国浙江和上海近年来发病率约为 0.32/10 万和 0.5/10 万,国外发病率最高可达 100/10 万。治疗主要是限制蛋白质、高热量饮食,补充特殊配方奶粉,以减少毒性代谢物的产生,也可使用肝移植,尚无针对该病的药物获批。

除了对疾病的治疗,mRNA-3927 用于丙酸血症的意义,还在于证明了 " 细胞内蛋白质替代疗法 " 治疗 " 与特定蛋白质功能丧失相关罕见病 " 的可行性。除了丙酸血症,与之类似的甲基丙二酸血症、糖原贮积病、鸟氨酸转氨甲酰酶(OTC)缺乏症等,使用 mRNA 药物治疗,也都看到了初步效果。

如今莫德纳布局的罕见病用药管线中,很多还是几乎空白,没有其他玩家进入的领域,相比一片 " 红海 " 的肿瘤治疗,早有巨头把持的传染病疫苗领域,这一领域发展前景无疑更具想象力。

罕见病用药确实是非常有潜力的赛道。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智慧芽数据,全球已知的 7000 多种罕见病中,超过 90% 还没有有效药物,涉及超 3 亿患者,其中绝大部分是儿童。此前,因为可开发的靶点还很多,药企往往更倾向选更有市场潜力的方向,比如肿瘤药等,罕见病受到了冷落。

受到各国政策鼓励,少有的几个针对罕见病的药品,大多可以自主定价,在营收上都有很好的表现。EvaluatePharma 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 年到 2028 年,罕见病用药销售额增长将近 12%,其市场表现将优于除了罕见病用药外创新药整体表现(增幅约 7%)。



全球罕见病用药(也称 " 孤儿药 ")销售额及占整体处方药市场的份额(2018-2028 年)

来自:EvaluatePharma

而且罕见病用药也被称为 " 重磅药的摇篮 "。从药品获批上市的规则上说,那些无药可用的领域,药品获批也更容易,很多广谱的药品比如抗癌神药 PD-1,就往往是从小适应症来切入的。

从这个角度看,莫德纳转向罕见病确实顺应了新药研发的潮流。这一次,中国企业还跟进吗?

中国创业者何去何从?

过去两年,受莫德纳、辉瑞 / 拜恩泰科新冠疫苗的刺激,中国 mRNA 技术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创业企业也在短期内快速激增。然而,遗憾的是,他们都没能赶上新冠疫苗临床需求最大的时期,巨大的投入打了水漂。

在莫德纳、拜恩泰科转向个性化肿瘤疫苗研究时,中国创业者也在低调转向这一领域。就在前不久艾博生物、斯微生物、立康生命等,相继爆出个性化肿瘤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等突破性消息。

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有较为充足的资金,但是,这些钱还是有限的,要渡过漫长的寒冬,把有限的资金押宝在哪个赛道,就非常关键了。

罕见病确实是顺应新药发展潮流的选择。全球范围看,以罕见病为主营市场的企业,如渤健,也是非常有市场潜力的玩家,市值和营业收入都是可观的—— 2022 年渤健营收 101.73 亿美元,净利润 29.62 亿美元,同比增长超 71%,总市值已经达到 445 亿美元。

相比传统的药物研发手段,mRNA 技术本来就以研发速度快、生产效率更高等优点著称。在开发中可以直接针对患者缺少的酶 " 编程 ",递送到细胞内起效,从理论上说,既可以更快研发出药品,又可以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对患者来说,是非常好的消息。

对于产业界来说,mRNA 进军罕见病领域,既会带来关注度、资金,加速这一领域的发展,也将成为搅局者,有望让罕见病用药靠高定价来发展的营销逻辑发生改变。

mRNA 进军罕见病用药,确实是值得期待的。但是对于具体企业来说,挑战也是很大的。

从市场竞争上说,近年来,新药研发越来越难,大药厂也在关注罕见病用药。比如:2018 年日本制药巨头武田制药就曾经花掉 650 亿美元,相当于其上一财年收入近 4 倍,买下了罕见病巨头夏尔,是当年最大的一笔并购。其他如赛诺菲、阿斯利康、罗氏等,也在花重金布局罕见病。

同时,与 mRNA 一衣带水的基因疗法也早就锚定了这个赛道。研究认为,80% 左右的罕见病与基因序列 " 出错 " 有关。通过基因疗法,以及基于基因修饰的细胞疗法等,直接纠正这种错误,理论上有望治愈罕见病。从作用原理来说,这无疑更加直接,是 mRNA 技术有力的对手。

需要注意的是,mRNA 技术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成熟,尽管新冠疫情加速了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其安全性,但是,这一技术仍然有许多待研究之处。近期莫德纳、辉瑞、拜恩泰科也在面临各种诉讼,包括专利上的,也包括接种者索赔等。

从这个角度看,mRNA 技术能否在短期内取得下一个产业上的突破,这个突破是不是在罕见病领域,都还是充满变数的。

而且新药研发本身就是一场豪赌,从立项到三期试验,每一步都充满惊险。可以看到,莫德纳 2014 年就曾与另一个罕见病巨头亚力兄(Alexion)制药合作开发罕见病用药,但是这一合作并没有后续结果。这一次莫德纳能成功吗?

过去两年里,快速涌入新冠疫苗开发的 mRNA 初创公司,已经陷入了困境,在莫德纳肿瘤疫苗光环下,他们曾希望从中发现生机,而如今莫德纳来了一个急转弯,又把他们甩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经过新冠疫情一战,mRNA 技术的 " 狂热信徒 ",也早已不只是生物科技公司,赛诺菲等传统巨头也都加大了投资力度。这些都在加剧 mRNA 赛道出线的难度。

在这个赛道上,任何人拿在手里的果实、到嘴边的鸭子,都可能功败垂成或随时被对手截胡。对于手里筹码有限的中国初创公司来说,紧紧跟随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了,或许只有选定赛道,背水一战才有出路。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