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敢让债务违约,李克强为什么不敢?

来源: 搜狐财经 2014-03-14 11:11:0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791 bytes)
(中国)完全有能力偿还债务,问题是这种债务是不是应该由政府来偿还。”朱镕基当时说。现在,面对这一代影子银行系统,我们提出同样性质的问题:当这些影子银行和信托公司的产品陷入困境时,政府是否应该坚持刚性兑付规则,是否应该补偿债权人和投资者?

3月13日上午,全国两会闭幕后,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在金融产品违约问题上,李总理明确表示,“至于你问我是不是愿意看到一些金融产品违约的情况,我怎么能够愿意看到呢?但是确实个别情况难以避免,我们必须加强监测,及时处置,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这为喧嚣已久的中国金融市场债务违约问题定下了基调,政府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的违约事件发生,而“监测”和“处置”则意味着政府不会放任金融市场债务违约问题不管。在发生大面积的违约事件时,政府或许依然会扮演“最后担保人”的角色,出面承担刚性兑付责任。也就意味着,在短期内,中国金融市场刚性兑付规则依然难以打破。

政府担保是用老百姓的钱补贴少数权贵

但是,不打破刚性兑付规则也就意味着,政府要继续用老百姓的钱去补贴少数权贵。2012年以来,信托领域相继爆出了20多起兑付危机事件,无一例外,所有的兑付危机事件都得以妥善解决,信托市场仍旧保持着零违约的不败金身,只是这项“零违约”的纪录水分很大。

比较典型的就是近期发生的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30亿元矿产信托的兑付事件。在“诚至金开1号”即将面临兑付违约的“最后时刻”,一名未公开身份的“第三方”出面兜底,使投资者本金和收益基本得到保障。

根据后来的零星披露,为该项目兜底的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背后的原因是当地政府惧怕出现地区金融动荡,为该项目提供了担保。最终,当地政府作为“最后担保人”为这起兑付事件埋单。

从整个事件看,本应该承担兑付风险责任的信托债权人和中介结构毫发无损,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背后的当地政府则充当了“冤大头”,只是动用的兜底资金本质上属于老百姓的钱,却拿来补贴信托的投资者——少数权贵,一定程度上,整个社会在为这些权贵的贪婪和不理性埋单。

朱镕基敢让债务违约,李克强为什么不敢?

当地政府所遵循的原则不过是害怕金融动荡,而这也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顾虑之所在。因此,尽管各地频频出现信托兑付危机事件,但是当地政府都甘愿被这些少数权贵“讹诈”。从李克强总理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即使是改革求进的中央政府,似乎也不愿意在短期内打破刚性兑付规则。

近年来,正是在刚性兑付规则和政府无形担保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影子银行系统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信托业资产规模达到了10.9万亿元,而2010年底为3.0万亿元,2011年底为4.8万亿元,2012年底为7.5万亿元。以信托行业为代表的影子银行系统飞速发展,为金融系统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2014年以来,金融产品违约事件呈现多发之势。2014年1月,市场爆出中诚30亿元矿产信托的兑付危机;2月,吉林信托松花江(77号)信托项目爆出总额8.7亿元的兑付事件。

而这些还只是冰山下的一角,2014年,国内信托产品将迎来集中兑付期,到期的信托产品达到了4.5万亿元,比2013年2.6万亿元的到期规模增多77%。在兑付压力越来越大以及市场利率中枢上移的情况下,信托产品违约事件势必将不断发生。

更令人担心的是,连一向稳健的债券市场也出现了违约事件,在3月,超日债成了国内首只债券违约案例,债券市场的刚性兑付神话实质上已经打破,而影响也立竿见影,在不到半个月内,相继有至少22只债券推迟发行。

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对信托、政府债务等信用市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金融违约事件似乎有向更大范围扩散的迹象。而问题的关键是,个别地方的个别债务违约事件,是否真的能够造成地区性的金融动荡?从实际情况看,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地方政府为影子银行系统提供担保,就是为政府债务市场提供担保。一定程度上,影子银行系统成功将自身利益与地方政府利益绑在了一起,这也是信托等影子银行系统“肆无忌惮”的重要原因。

但是,权贵阶层恐怕越来越难以放下心来,尽管李克强总理已经暗示,政府短期内不敢轻易打破刚性兑付规则,但并不代表以后不敢,现在不会,并不代表以后不会。

在1998年的时候,朱镕基总理面临着相似的问题,而当时所处的国内和国外问题远比现在困难复杂。但是,朱镕基总理敢让当时影子银行系统最为失控的代表——广东国际信托倒闭,为什么李克强总理不敢?

打破刚性兑付才能体现改革的诚意

“(中国)完全有能力偿还债务,问题是这种债务是不是应该由政府来偿还。”朱镕基当时说。现在,面对这一代影子银行系统,我们提出同样性质的问题:当这些影子银行和信托公司的产品陷入困境时,政府是否应该坚持刚性兑付规则,是否应该补偿债权人和投资者?

而这也反映了中央政府力行改革的诚意。在当天的中外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要让市场在中国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而且再次引用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表述,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打破刚性兑付是中国市场化必要之举,也是体现政府改革诚意的重要举措。虽然短期内可能让市场情绪受到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对整个金融系统乃至市场经济有利。在刚性兑付问题上,政府就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难题:是否应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否应该让市场自主配置资源,并承担投资的风险?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