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阿里巴巴集团(下称 " 阿里 ")的 " 拆分大戏 ",继续发酵。
5 月 18 日晚,阿里公布了旗下六大业务集团和其他子公司的上市路线图。"董事会已经批准阿里国际商业寻求对外融资、菜鸟探索上市流程以及盒马实施上市计划。"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徐宏表示。
根据阿里本次计划,六大业务集团中的三家公司以及部分其他子公司,将率先按下上市进程按钮。
云智能集团将通过向股东分配股息的方式,实现从集团分拆。在分拆完成前,阿里将以私募融资的方式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在分拆后,云智能集团将寻求独立上市,并在未来 12 个月内完成 IPO。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将开启对外融资。有知情人士透露,其中一部分融资可能更看重的是投资方在海外市场所在地的资源,或者基于此引入一些重要合作者。
菜鸟集团将启动上市计划。根据最新的股权信息,阿里巴巴集团持有菜鸟 67% 股权,菜鸟集团目前的其他股东以物流圈战略投资者以及部分国际投资机构。根据计划,菜鸟希望在未来 12~18 个月的时间内完成 IPO。
在六大业务集团公司之外。盒马也将寻求上市,根据计划,盒马的 IPO 进程有望在未来 6~12 个月的时间内完成。
在当天杭州阿里总部,菜鸟和盒马的员工 " 心情大好 "。
在线下的园区世界和线上的内网世界,菜鸟和盒马的员工兴奋地表达着对于 " 股权激励的憧憬 "。
有知情人士告诉虎嗅,菜鸟的员工早已分配好了期权,这次菜鸟宣布上市,比较符合预期的节奏;对于盒马而言,此次公开的上市计划比很多人 " 原本预计的时间提前 ",所以让部分员工兴奋。
与菜鸟、盒马员工的兴奋不同,淘宝天猫所属 " 淘天集团 " 的员工比较平静,实际上他们是唯一确定 " 不会独立上市 " 的业务集团。在今年早些时候,阿里曾官宣过对于旗下业务集团和子公司拆分上市的整体规划:" 淘天集团将由阿里巴巴集团全资拥有;其他五家业务集团都可以灵活筹集外部资金并寻求独立上市。"
有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本次公布的上市计划只是 " 第一阶段 ",后续还会有其他业务集团或子公司开启 IPO。" 在阿里巴巴之外,未来三五年内阿里系可能还会出现 4~8 家独立上市公司。" 该人士分析称。
不过阿里的分拆上市计划,并未立刻给资本市场注入强心剂。截至 5 月 18 日美股收盘,阿里股价下跌 5.47% 至 85.72 美元 / 股。有美股分析师向虎嗅表示,大部分机构对阿里的分拆上市充满期待,但中概股近期整体处于压力周期,以及阿里几家业务集团具体的上市进程尚在推进过程中," 市场对阿里还需观望 "。
阿里新的 " 心脏与骨架 ":两个委员会,六个董事会
在公布上市路线图的同时,阿里宣布成立两个新委员会:资本管理委员会以及合规风险委员会。
知情人士透露,资本管理委员会,将在今后阿里巴巴作为控股公司的角色中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两个维度,可以看出这一委员会的重要性:从人数上看,资本管理委员会只有四人,且均为阿里巴巴集团核心——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 CEO 张勇、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兼执行副主席蔡崇信、阿里巴巴董事兼集团总裁 J. Michael Evans、阿里巴巴集团前 CFO 武卫;从权限上看,六大业务集团和子公司围绕上市、融资等环节最关键的动作都需要经由委员会批准—— " 委员会将审议并决策与阿里巴巴集团作为控股公司相关的重要事项,包括各类资本市场交易、股东回报计划、子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融资、上市、分拆。"
另有阿里内部人士告诉虎嗅,接下来将会继续有多个阿里内部项目或子公司通过拆分、独立上市的路线发展。而通过第一批六大业务集团和盒马等公司,资本管理委员会的模式、流程已经有了基本的框架,相关的经验也将运用到新的拆分事务之中。
和资本管理委员会同时出现的还有合规风险委员会。
此前阿里内部针对财报等事宜,已经成立了相应的董事会下设的委员会。本次新成立的合规风险委员会和之前合规部门是两个独立个体、且有不同管理范围及权限。新成立的合规与风险委员会,负责监督财务报告合规以外的关键领域的整体合规和风险管理,包括网络安全、数据隐私和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其他合规事宜;财务报告合规则继续由审计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成员由张勇等阿里巴巴集团高管及集团独立董事构成。
"两个委员会,是阿里巴巴集团作为控股公司运作的关键’工具’,资本管理委员会与合规风险委员会将是新架构体系中最为关键的心脏部门。" 一位分析人士向虎嗅指出。
如果说两个委员会,是阿里新框架的 " 心脏 ",那么六大业务集团的董事会则像是新架构运转的核心骨架。
据悉,所有业务集团的董事和首席执行官人选由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批准任命。
据虎嗅统计,本次六大业务集团董事会的董事席位共计 30 席,每个业务集团都有 5 个董事席位。多位阿里核心人士," 反复现身 " 董事席位,比如淘天集团董事兼 CEO 戴珊同时也是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董事;而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董事兼 CEO 蒋凡,同时兼任淘天集团董事。
由于这种 " 交叉兼任 " 现象,实际上阿里六大业务集团的 30 个席位总共由 19 位阿里核心人士担任。虎嗅得到的独家信息显示,在 19 位阿里核心人士中,有 15 位都是张勇的 D(虎嗅注:"D" 指阿里系统内 XXX 的直属下级)而 4 位不是张勇 D 的核心人士分别是:王坚、蔡崇信、彭蕾、童文红。
另有分析人士告诉虎嗅,本次六大业务集团董事会名单,考虑到了阿里 " 老中青三代精英 " 的分布。" 一些已经不具体管理一线业务的 18 罗汉成为业务集团董事长(如蔡崇信、吴泳铭);一些不具体负责一线业务 18 罗汉成为董事(如蒋芳、彭蕾);也有身为 18 罗汉、且一直具体负责一线业务这次兼任多个董事角色的(戴珊)。"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 30 个董事席位中," 阿里 18 罗汉 " 总共占据 8 席,这也是近几年 18 罗汉最为集中出现在 " 一线业务核心阵容名单 " 中的一次。
蒋凡、万霖被视为本次董事名单中 " 阿里中青代 "。在本次的董事名单中,这二人也是少有的 " 并非阿里集团合伙人 " 的高管。" 菜鸟和国际板块,是阿里集团董事会寄予厚望的业务,也是本次独立融资、独立上市的关键。其中蒋凡在三个业务集团中都担任董事,另外两个一人兼任三董事的高管是戴珊、吴泳铭。"
值得注意的是,各业务集团董事会与阿里集团董事会、资本管理委员会之间的 " 权责细节、流程细节 " 尚在推进之中。有知情人士透露,拆分后一些具体的环节到底怎么执行,还没有一个定论。" 比如,部分高管的工资到底如何发放(财务如何独立结算),目前还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制度。"
有分析人士认为,本次阿里 19 人的 " 核心阵容 ",几乎可以算是 " 阿里眼下能拿出的最强阵容 "。" 接下来,六大业务集团董事会的运转、核心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将是关注的焦点。"
拆分前的最后财报,六大集团独立号角已经吹响
在 5 月 18 日当晚,阿里也公布了截至 2023 年三月底的季度财报。
季度内阿里实现收入 2082 亿元,同比增长 2%。经营利润 152.4 亿元,同比下降 9%。
淘宝和天猫的 GMV 在 2023 年一季度出现同比个位数下降,在 3 月内商品 GMV 恢复净增长。财报信息显示,给淘宝天猫带来增长的核心原因是保健品类和服饰品类的消费热。
下沉市场对 " 淘天系 " 增长支撑力开始恢复。季度内淘宝和淘特上 M2C 商品支付 GMV 同比增长 26%。而截至季度末的过去 12 个月中,淘菜菜 62% 年度活跃用户首次在平台上购买了生鲜产品。
国际商业零售方面,季度内国际零售收入增长 41%、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 15%。针对东南亚市场的 Lazada 以及针对土耳其市场的 Trendyol 均呈现同比正向增长。在 5 月 18 日当晚的财报会议上,蒋凡首次以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CEO 的身份出席了阿里集团财报分析师会议,在会上蒋凡表示接下来 " 除了在东南亚市场持续投入,也会积极关注更多新的区域市场机会。"
在本地生活方面,季度内本地生活服务订单增长超过 20%,本地生活亏损幅度收窄,亏损额从上一个财年的 220.92 亿元人民币,缩减至 140.21 亿元人民币。受疫情后出行热影响,高德、飞猪均出现明显增长:高德日均活跃用户达到 1.5 亿;飞猪 3 月国内酒店预订价值相比于 2019 年同比增长超 70%。饿了么在季度内实现 GMV 和订单双增长,数据显示饿了么 " 单位经济效益在财年内已连续 4 个季度呈同比改善,并录得正数。"
菜鸟在季度内收入同比增长 15%。阿里的国际业务给菜鸟带来了增量,3 月菜鸟在西法两地海外仓入库体积同比增长 100% 以上。
随着六大业务集团完成拆分,各个集团的经营方式及策略已经开始发生微妙差异。
在本地生活领域,业务集团于 4 月内完成了新一财年的 OKR 制定,据知情人士透露接下来本地生活集团将以半年为周期更新 OKR。
" 大约每 6 个月制定新半年的 OKR 目标。" 相关人士表示,在 2023 年本地生活集团将会对即时零售等新业务持续发力。
而在淘天集团,在 5 月 18 日当晚的财报分析师会议上,淘天集团 CEO 戴珊表示:" 淘天集团将以 3 年为一个经营周期。" 而淘天集团内部人士向虎嗅透露,2023 年整体的经营策略将会延续戴珊在 2022 年制定的方向,并不会发生剧变。
值得注意的是,六大业务集团可能将迅速 " 个性化 "。
以工作风格为例,淘天集团由于戴珊非常看重 " 用户体验 ",其本人是淘宝 APP 深度用户,基于此整个团队会非常看重产品体验、客服与投诉等环节。而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将会形成更强的 " 蒋凡痕迹 ",比如在开会时,由于蒋凡喜欢高效简单的沟通方式,长篇 PPT 并不被鼓励。在本地生活集团,俞永福推崇 " 一张纸写清思路,开会前提前把资料发到沟通群 ",所以整体集团的风格更强调条例、体系、效率。
但这种来自一号位的个人风格,并不会导致六大业务集团最终变得 " 泾渭分明 "。有知情人士透露,六大业务集团董事会的作用之一,正是可以协调并融合个性风格与整体;而在数据安全、品牌形象等方面,集团并不会彻底 " 放手不管 ",这意味着六大业务集团将会保持相当程度的 " 共同基因 "。
不过对于阿里数十万员工而言,依然存在不少 " 未知数 "。
比如,在本次调整中,六大业务集团此前的一号位只担任 CEO 而并未出任董事长。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一结果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以及,有阿里相关人士表示,对于后续六大业务集团的协作模式尚不清楚。" 有很多细节,还需要在实战中摸索。以淘天集团为例,马上的 618 就会是一场恶战,也将是新架构的第一张考卷。"
眼下,完成拆分的阿里像是重新站到起跑线上:在未来 12 个月左右时间里,外界会非常关注其旗下几大公司的 IPO 之旅;以及随着近期多家友商发生高层架构变动,整个互联网电商江湖正处于震荡之中。对于 24 岁的阿里而言,2023 年已是公司历史上的 " 质变之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