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轻人“不再恐婚”,互联网婚介却迎来大衰退

来源: 钛媒体 2023-02-05 23:02:1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920 bytes)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显微故事,作者 | 常宁宁,编辑 | 曹梦然

今年春节,吐槽长辈催婚的年轻人变少了。

相反,在经历了疫情三年、各种不确定性频繁出现在生活中后,曾经追求自由、独居的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情感生活。

高烧不退时递来一颗退烧药、头晕目眩时有人可以做好一碗热粥、在医院等待时,有人能帮忙挂号付费忙前忙后 ……

一场疾病,足以杀死一个人的孤单。

婚恋平台的数据最能证实这一现象,2021 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规模达到 72.0 亿元,同比增长 11.6%。

2022 年上半年,互联网婚恋交友用户规模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6 月用户规模突破 3300 万,达 3346.9 万人。

婚姻,或许带来的不仅仅是束缚、失去自由,也可以得到永远支持自己、帮助自己的伴侣,为不确定的人生增加一分确定。

但如同所有行业,在高速发展的时候,必将伴随无序、野蛮的竞争一样,婚恋交友市场也充满了陷阱。

本期显微故事将走进婚介产业,他们之中:

有的人是支付了天价服务费后,却被红娘反向教育了一番,对方说她 " 眼界高 ",让她 " 反思自己的择偶观 ",从相亲服务变成了 " 指责服务 ";

有的人从事相亲行业红娘职业,她坦白自己就是靠贩卖焦虑实现财富增值,如今成为了行业高收入群体;

在 " 说媒拉纤 " 这个古老的行当里,我们会看到行业、城市变化带来的另一面变化。

以下,是关于这个行业的真实故事:

为了找到另一半,花 5 万元算什么?

赵晴是被小红书 " 骗 " 进婚介所的。

29 岁的赵晴是出生于湖北县城的独生女,远在上海工作,因社交有限,自 2017 年分手后赵晴一直处于空窗期。

她也尝试过线上相亲。但因为龙蛇混杂、赵晴一直没有配对成功,以至于她想过 " 要不就单身算了 ",甚至还去网上了解过 " 单身女性抱团养老项目 "。

但 2022 年充满不确定的生活让赵晴犹豫了。

去年 12 月,全国取消疫情封控,赵晴也成了第一批 " 小阳人 "。当赵晴发着高烧、浑身酸痛的躺在床上时,她感觉自己就好像 " 提前体验了老年时不能自理的生活 "。

那是赵晴第一次萌生出结婚的冲动,主动上网询问 " 如何快速脱单 "。

她将自己的想法发在网上后,无数 " 单身俱乐部 " 的红娘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到她。

这些账号大多以 " 单身 "、" 爱情 " 冠以账号名称,主页有非常多的 " 优质男性 " 资源,个个都有房有车、年收入几十万," 按照择偶范围打造的 "。

添加这些账号为好友后,对方会不约而同寒暄几句,随后就发给赵晴长串的待填项目。

填写完后,对方会打电话邀请赵晴到门店中做个 " 认证 ",言之凿凿保证 " 自己线下资源、绝无欺骗、可以来了解一下 "。

在连续接了 5 家不同平台的邀约电话后,赵晴终于走进了位于陆家嘴的写字楼里。

如果不是提前预约得知具体位置,很难想象在一众科技公司、金融公司中,夹杂了这样一间 " 婚介所 ":走廊上挂满了锦旗、宽敞的空间被隔成小单间、单间墙上则贴着许多情侣照片。

预约的脱单顾问 " 冯老师 " 也变成了另外的爱情导师 " 黄老师 ",认证也没有查看身份证,变成了 1v1 推销。

在私密小隔间谈话的 2 个小时里,红娘从赵晴的年龄、工作、家庭出发,给出了 " 适合结婚,但需要努力才能找到对象 " 的判断,并给出了 28800 元和 48800 元的两个套餐。

前者只介绍 5 个匹配的对象,后者不仅介绍 5 个对象,提供全程的约会指导,如规定时间内成功恋爱,则退还 50% 的金额,看起来更具有吸引力。

看赵晴还有些犹豫,红娘马上拿出手机展示了最近一周的收款记录:其中有生活在上海嘉定、02 年的护士;也有 94 年出生、年薪百万的清华博士,一长串的名单滑不到底。

" 丫头,02 年的都来相亲了,30 岁是个门槛,你再不抓住机会,就找不到好对象了 ",说罢还向赵晴展示了手中男会员资源。

最终在对方 " 最快下周能约会 " 的保证和 " 高达 72% 的配对成功率 " 的历史数据下,赵晴使用花呗缴纳了 48800 元成为会员。

随后,红娘给赵晴总结了一份 " 情感报告 ",里面用各种专业术语分析了赵晴的不足,并承诺下周就能开始相亲。

之后赵晴约见了 3 位对象,但都不如之前在红娘手中看到的男生那般合心意,每次双方尴尬的对坐着,只有一边的老师在努力 " 拉郎配 "。

失败次数多了之后,热络的老师也变得高冷。

原本承诺的 " 特别好找对象 ",变成了赵晴 " 眼界高、择偶标准畸形、不容易脱单 "、至于自己 " 还要服务其他的客户,没办法做到及时响应 "。

等赵晴想要退款时,才发现自己前路漫漫:合同中只约定了见面的次数和服务时间,还有 30% 违约金,根本无法全额退款。

制造焦虑,红娘销售的 " 秘密法宝 "

赵晴将自己的经历发布到网上,引来了许多有相同经历的年轻人。

其中,有个深圳网友和赵晴说,自己也是在被某个线上婚介平台吸引," 平台上男生都有房有车,收入极高 ",付费后红娘推荐了几位," 线上聊着可以、一聊到线下见面就没音信了 "。

她找红娘要说法,对方却趁机推荐情感课程、心理课程,让她多学习和异性相处。

" 这明显就是下套,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成功配对,把你当猪宰 "。

还有个网友和赵晴说,自己也去了某个连锁婚恋品牌的线下门店,付了 28800 元套餐费,接着就被红娘密集定了好几次约会," 来的人都不怎么样,感觉红娘就是为了快点消耗约会次数 "。

甚至还有个网友,在婚介所支付了 5 万元定金后,还没等服务期到期,婚介所就直接卷款跑路了。

" 想要通过婚介所找到对象,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蔡佳说。

87 年出生的蔡佳曾经在一家以婚介知名的互联网婚公司工作,做过 5 年 " 红娘 "," 这个行业并不规范 "。

不规范的根源在于盈利模式。

蔡佳解释,婚介所的盈利模式为收取 " 服务费 ",但婚姻本身是非标的,于是服务的考核只能落在 " 约见次数 " 等可以具体化的层面上——这才出现了许多钻空子、想要消耗次数尽快完成约见次数的情况。

此外,红娘的收入多采用 " 低工资 + 高提成 " 模式,即成功签单后可以拿用户缴纳金额 6%-15% 的费用作为提成,所以红娘们更像 " 销售 "。

他们会用各种话术挖掘用户们的信息、然后促进成交," 一旦发现不是目标客户,或者成交后,我们会毫不犹豫撤离 "。

为了提高成交,公司会针对红娘培训,包括如何打压用户、3 个小时内分别用什么话题来引导聊天节奏等。

红娘们还会去不同平台 " 盗图 "、编造信息,伪装为手上拥有的优质资源;甚至不少平台会雇佣 " 婚托 " 来提升用户活跃度。

" 最重要的就是制造焦虑,焦虑了对方自然信任你 ",蔡佳回忆。

她曾经有个同事接待了一名被父母带来的海归女生,对方 32 岁,自己创业,年收入能有 50 万,在上海有房有车,并不着急结婚,相反站在她身边的父母比较急。

同事画了一个时间轴交给她的父母:

" 相亲谈恋爱起码得 1 年吧?到时候过二人世界得一段时间吧?"

" 怀孕得一年吧,你现在 32 岁了,如果再不抓紧就是高龄产妇了。"

" 你这个年龄,我不保证能匹配合适。"

父母内心的焦虑被激发,当场交了 6 万多元,购买了最贵的套餐。

" 可以说,制造焦虑是红娘的法宝 ",蔡佳回忆,自己曾在一天之内成交 5 单,光提成就有 1 万多元。

退款难则是因为婚介行分工越发精细导致的。

53 岁的黄文月是一名入行 20 多年的红娘," 以前我们红娘直面客户 " 红娘都是公园等地出没,将合适的男女信息登记,然后进行配对,两人出现了问题也是红娘调节," 一般只做熟人、本地人的生意 "。

但现在交通、网络发达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流动起来后,情况发生了改变。

" 现在年轻人爱上网,都喜欢网上沟通 ",黄文月的婚介公司也将网络视为了重点阵地,并配备了不同的工作人员,即先由账号运营人员在不同平台上发布信息 " 养号 ",有用户互动、留言之后私信对方获取联系方式。

" 我们还去同行的帖子下联系潜在用户,然后获得对方联系方式后交给‘电邀红娘’(又称为脱单老师等),电邀红娘和用户进行初步的沟通后,邀请至店里,再由面谈红娘促单。"

环节中的每一个岗位考核都不同,比如联络员,一旦成功联系一个用户就有提成," 都需要成本,所以不可能全部退款 "。

另一方面,面谈需要场所,而大部分的婚介中心需要用户到店面谈,要考虑交通,所以大多开在市中心的写字楼里,成本昂贵。

" 说到底,我们都是在做生意,只是交易的对象是人 ",蔡佳戏谑道。

一个被 " 高速发展 " 劝退的行业

在维权的过程中,赵晴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许多高达万元的相亲维权里,女性比例高居不下," 甚至只有女性 "。

" 这是大城市相亲市场里男少女多造成的 ",蔡佳说。

一般相亲服务费和当地收入水平相关,能付得起数万元相亲服务费的群体大多聚集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

这些城市因房价高、生活成本昂贵,许多经济能力稍逊色的男性被拦在了相亲市场门槛之外,以至于出现了女多男少的情况。

这也导致了适婚、有一定基础的男性成为稀缺资源,因此大城市中的女性成为相亲付费的主要买单方。

在男女 " 供需 " 端不平衡之下,婚恋交友市场迎来巨大发展。

比达咨询 2022 年 1 月 6 日发布《2021 年度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研究报告》 ( 简称 " 报告 " ) 显示,2021 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规模达到 72.0 亿元,同比增长 11.6%。

但现在,这个 " 人口 " 生意并不好做了。

曾经女多男少的优势,反而成了劣势。和其他服务不一样,婚介服务属于低频次的服务," 很多人只会购买一次 ",而男性资源的缺乏,使得配对成功率下降。

为了维持销量,曾经不少公司采用婚托、编纂虚假信息吸引用户," 但很多用户了解到真实情况后就不再上当 "。

作为电邀红娘的李菲明显感觉到用户产生了抵触心理," 有时候我们刚说出自己是‘情感老师’对方就挂断了。"

和李菲搭档、负责运营公司账号、发布征婚信息、收集女性用户信息的王肖也觉得 " 难 " 做了。

2021 年她刚接手公司账户时,评论区还有许多人友善留言、点评发布信息的用户,或者私下给自己发送消息询问情况:

" 今年则很多用户在评论区骂我们是骗子 ",并劝阻很多留言用户 " 别相信 ",甚至会自发举报账号。

仅去年下半年,公司就有 7 个账号被封。

另一边,疫情催生了一批 " 想结婚 " 的年轻人,也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很多被裁员的适龄年轻人,就此选择了回到家乡或者省会。

黄文月最近打电话时感触特别深," 好多女孩子联系着联系着,就发现回老家了 ",而回到老家或者省会城市的年轻人," 或多或少都有亲戚在身边张罗,不需要婚介 "。

留下来的年轻人择偶观也发生了改变," 以往程序员是香饽饽 ",李菲说现在很多女孩子会强调工作稳定、经济条件好," 可哪有这么多实力雄厚的男生?"

于是行业只能押宝在销售上," 那不又回到了虚假营销上面?"

可高昂的服务费用劝退了不少年轻人," 毕竟年轻人也越来越没钱了 ";此外,一线城市的房价高昂,越来越多 " 不婚 " 的声音出现,也让李菲、黄文月、王肖等从业人士感到行业难以持续。

来自年轻人的反击更是削弱了婚介的市场——很多年轻人抱团成立了社群,不收取服务费,通过线下活动来撮合单身;甚至不少公司为了留住人才,开始倡导联谊、解决男女青年的婚姻问题。

在对未来的不明朗之下,蔡佳选择了离开," 我们就是销售,谁也不知道这个行业还能做多久 "。

制造焦虑,曾经是行业人士的成交法宝。但现在," 焦虑 " 也成了挂在婚恋行业从业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