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战火延续:新玩家涌入、老玩家筑墙

来源: 钛媒体 2023-01-13 23:58:2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0226 bytes)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连线出行,作者|周雄飞

网约车战场,战火依然烧着。

就在去年 12 月,抖音突然被曝即将入局网约车赛道。按照当时媒体曝光消息来看,抖音将开放交通出行服务的平台服务商入驻资格,试通过聚合模式来构建自己的出行业务。

对于这一消息,虽然有知情人士很快做出辟谣,表示 " 抖音没有做打车平台的计划 ",但据连线出行了解,目前抖音 APP 中已有 T3 出行、嘀嗒等多家第三方平台入驻其中,通过抖音小程序就可进入这些平台的打车页面。

在去年盯上网约车赛道的,还有华为和腾讯。前者在去年 7 月面向部分消费者,开始众测一款名为 "Pelal 出行 " 的出行 APP,据连线出行获悉,华为这一出行服务是基于花瓣地图,采用聚合模式来运营。

Petal 出行应用介绍页面

几乎同一时间,腾讯也在微信 " 服务 " 页面中测试全新的出行打车服务,通过在 " 交通出行 " 标签中加入 " 出行服务 " 入口,来实现亲自下场入局网约车的目的,在运营模式上其采用了与华为一样的聚合模式,通过接入第三方出行服务商来形成自身的运力。

面对抖音、华为和腾讯等跨界新玩家的强势入侵,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等网约车老玩家,也开始通过 " 筑墙 " 来防御。

融资和 IPO 上市,已成为这些老玩家去年的主要关键词。比如曹操出行、如祺出行和享道出行在去年均被曝出会在今年赴港上市的消息。冲击资本市场的同时,这些老玩家也在通过融资来充实自身的 " 钱包 "。

除此之外,各家网约车品牌也在去年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服务和产品。曹操出行在去年 4 月,联合睿蓝汽车推出了定制款车型;此外,T3 出行和如祺出行同样有着相似的动作。

新玩家加速入局、老玩家筑墙防守的现象背后,其实显露着这些玩家的共同目的——想要在智能化为关键词的网约车 " 下半场 " 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以便实现各自更大的目标。

以华为、腾讯等新玩家为例,通过入局网约车市场,拿到布局 Robotaxi 业务的机会,以便完善自身在自动驾驶和本地生活等领域的业务版图;而对于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等老玩家,通过稳固在网约车赛道上的地位,进而增加自身在 Robotaxi 领域的优势,依靠在路测数据上的积累,加速自身在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

如今,伴随着公众出行的热情复苏,网约车的下半场大概率会更热闹,面对这样的趋势,新老玩家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争夺更多蛋糕。

新老玩家齐聚,战场硝烟弥漫

" 真没想到,在抖音上可以打车了。"

经常刷抖音短视频的用户孙佳告诉连线出行,她听说抖音有打车功能后,就好奇在抖音上搜索,发现 T3 出行、嘀嗒顺风车等网约车平台均在抖音上开通了小程序,打开这些小程序就可以看到熟悉的打车页面。

对此,连线出行进行了验证,如果只在抖音 APP 的搜索界面以 "T3 出行 " 为关键词搜索,只能显示该平台的官方账号,在账号中没有打车界面。而孙佳提到的打车页面,需要在抖音小程序界面搜索 "T3 出行 ",才可以看到相关小程序及打车页面。

如果以 "T3 出行 " 作为关键词搜索,可以看到反馈结果除了 T3 打车小程序之外,还有十几个以出行为名称的小程序;而以 " 顺风车 " 为关键词搜索,也能看到结果包括嘀嗒顺风车、一嗨顺风车等 5 个出行相关小程序。

抖音小程序打车品牌页面

从运营模式来看,抖音虽然采用了聚合模式来做打车业务,但与高德等平台不同的是,当在 T3 打车抖音小程序上输入起点和终点后,并不会直接引导到司机接单页面,而是会出现 " 已提交用车的需求,等待司机联系 " 的提示;在嘀嗒顺风车小程序上进行打车后,也需要用户等待司机联系。

相比于抖音在去年底才入局网约车赛道,华为和腾讯则更早就已大步跑入这一赛道。

去年 7 月,据相关媒体报道,华为在其诸多终端上推出了 "Petal 出行 " 的打车应用,邀请华为一些用户参与众测。据连线出行获悉,这一应用是基于华为旗下花瓣地图打造,在运营模式上采用了聚合模式。

通过对 Petal 出行的试用,连线出行看到其打车界面与高德打车等软件并无太大区别,T3 出行、阳光出行、首汽约车和神舟专车四个第三方品牌在去年 9 月已完成入驻,在叫车程序上也与主流打车软件相似,连线出行曾在《体验完 Petal 出行后,我们看到它的优缺点和华为更大的野心》一文中对 Petal 出行的功能进行过详细描述。

截至去年底,Petal 出行服务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和成都等城市。按照华为官方对连线出行介绍,这一打车服务未来还会覆盖更多的城市。

华为入局网约车赛道的同月,腾讯也在这条赛道上投下一枚棋子。不同于腾讯此前在广东地区与如祺出行合作,当月腾讯亲自下场来做打车业务。具体来看,腾讯当时在微信 APP 的服务页面增加了 " 出行服务 " 入口。

当点开这一入口,弹出了一个与高德等平台相似的打车页面,在输入起点和终点后,出现了选择第三方打车品牌的界面,与此同时也标注了各自的价格,由此可见腾讯的打车业务也采用了与高德类似的聚合模式。

据连线出行查看,可以发现腾讯打车页面已有阳光出行、T3 打车、美团打车、曹操出行和嘀嗒出行等十多个品牌,供消费者选择的品牌并不比高德打车少太多。

" 抖音、华为选择聚合模式来做打车,是比较正确的事情,因为这一模式的特点就是轻资产,可以帮助平台更快地实现运力和业务落地。"网约车行业资深专家周明对连线出行表示。

就在这些新玩家攻城略地的同时,网约车赛道上的老玩家们也继续为自身 " 筑墙。"

去年 4 月底,如祺出行宣布完成了一笔价值超 10 亿元的 A 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广汽集团领投,小马智行、文远知行、SPARX、岭南商旅集团、工控资本等机构参投。这笔融资也是其继 2021 年年底进行一轮融资后的新一轮资金进账。

如祺出行 A 轮融资详情,截图自企查查

紧接着,享道出行在去年 8 月中旬也宣布完成超 10 亿元的 B 轮融资,经过这轮融资后其投后估值也达到了 10 亿美元,跻身行业 " 独角兽 "。这两笔融资,也成为了去年网约车行业的最大融资事件。

除了通过融资来充实自身钱包之外,一些网约车平台也尝试冲击资本市场来获取更多的融资机会。这其中就包括如祺出行和享道出行,前者在去年底宣布自身正在按计划推进 IPO 相关准备工作;后者也在去年 8 月宣布会适时启动 IPO 进程。

对于 IPO 上市,同为网约车平台的曹操出行同样有自己的计划。同在去年 8 月,曹操出行被媒体曝出考虑最快在今年申请赴港上市,而且在上市之前考虑进行 Pre-IPO 融资。

而到去年底,曹操出行再度被曝出正与农银国际、美国银行(BOA)和华泰国际就首次公开募股进行合作,希望最早于明年 4 月提交初步招股说明书。针对这一系列的传闻,曹操出行相关负责人对连线出行表示 " 不予置评 "。

充实资金储备的同时,网约车老玩家们还在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产品和服务。

去年 4 月,在曹操出行 N 战略落地暨产品升级发布会,会上其宣布与睿蓝汽车合作研发了枫叶 80V 与枫叶 60S 两款换电定制车型," 定制车成本更低,维护费用更便宜,更符合网约车的要求,减轻了司机负担。" 曹操出行 CEO 龚昕这样认为。

除了曹操出行之外,T3 出行、如祺出行等网约车平台在这两年也被媒体曝出有相似的定制车计划。

由此来看,去年的网约车赛道上,一边是抖音、华为和腾讯等新玩家的强势入局,另一边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等老玩家通过补充资金和完善产品,来做出防守,一时间整个赛道硝烟四起。

入局红海,各有目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约车行业已进入到存量时代。

回望网约车行业发展,2017 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到 2019 年整体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 3460 亿元。但突然出现的疫情让这一增长没能延续下去,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20 年这一数字仅为 3114 亿元。

从 2021 年开始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网约车市场交易规模虽有复苏,但整体增速却开始放缓。2021 年网约车交易规模为 3581 亿元,同比增长 14.5%;而在 2020 前这一行业市场规模的同比增幅都会达到 20% 以上。

这样的现象同样发生在需求端。按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 6 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 4.05 万人,虽然同比增长了 2.16%。但 2021 年同期的同比增幅则高达 16.58%。

2021 年 6 月与 2022 年同期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和同比变化,数据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连线出行制图

会出现这样的表现也很正常。因为网约车行业自 2010 年发展起来后,经历了前期的野蛮生长后,目前这一行业已形成了 " 一超多强 " 稳定格局,以至于在业内看来网约车行业格局现阶段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即便面对这样的存量竞争格局,可以看到华为、腾讯和抖音等新玩家依然选择入局,而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等老玩家则尽力想要防守住自己手中的蛋糕。

这些玩家会在网约车赛道上布局,其实是为了实现它们各自不同的目的。

以华为为例。自 2021 年 4 月,极狐阿尔法 S HI 版车型和赛力斯华为智选 SF5 在上海车展亮相后,华为正式入局新能源造车领域。这之后,华为虽然一直重复强调 " 自己不造车 ",但与车企合作造车也在一直进行着,比如去年华为发布了 AITO 品牌和问界系列车型。

在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看来,基于华为目前在造车领域的重投入,它之后会自己下场造车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假若之后造车,加上提前布局的网约车业务,华为就可以实现在出行领域更多的布局,甚至可以把自家的车辆放到网约车平台上销售,以便促进更多的销量。

如果说华为做网约车是为了补足造车到卖车的商业版图,那么腾讯和抖音入局或许是为了扩展自身的生态能力。

腾讯出行负责人郑东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腾讯做聚合出行平台,并非看中流量变现,而是希望提高微信生态里的出行体验,并借此获得和网约车以及汽车厂商合作的机会,中长期会有更多车主服务、智能座舱和云计算等机遇。

这样的机会,同样摆在抖音面前。抖音自 2016 年正式上线以来,目前已成为坐拥日活 6 亿的短视频平台,同时还在把自身的商业版图扩展至如电商、本地生活、医药、支付和外卖等多个本地生活行业。随着抖音把触手伸向出行领域,或许会进一步完善其在本地生活领域的能力。

与华为、抖音等玩家新玩家相似的是,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等老玩家也想完善自身在出行领域的版图。

以曹操出行、享道出行为例,这些网约车平台的身后其实站着吉利和上汽这样的车企,从而就可以看到一个现象——这些网约车平台上运营的车辆,基本都是相对应车企旗下的车型产品。

通过这一布局,不仅能缓解车企在车市竞争激烈所带来的库存压力,同时也能让车企基于车辆生产和销售主营业务本身,向更加广阔的出行领域发力。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人们出行热情的恢复,在业内看来整个网约车行业也会在未来获得一定的增长。

" 随着疫情防控的放开,可以明显感知到愿意打车的乘客越来越多,每天的流水也随之变多了。" 一位网约车司机这样对连线出行说道。行业蛋糕有变大的可能,网约车平台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样获得更多增长的机会。

如今,随着新老玩家已经站在网约车的下半场中,而在它们面前也摆着一个更大的机会。

网约车行业的新趋势:奔向智能化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自动驾驶的风潮愈演愈烈。

除了特斯拉、" 蔚小理 " 等新能源车企纷纷把自动驾驶技术作为主要的研发攻关阵地之外,以百度、文远知行为代表的自动驾驶企业们,也纷纷推出了 Robotaxi 为主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来积累路测数据,以便帮助它们各自的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快速迭代。

当越来越多的 Robotaxi 车辆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再加上这一业务与网约车有着相似的叫车和服务流程,由此网约车赛道越来越被业内公认为是 Robotaxi 技术迭代和商业化落地的最佳场景。

更为重要的是,Robotaxi 也可能成为破解网约车难盈利的一个解法。

网约车平台之所以难盈利,司机端的补贴成本压力占据大头。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统计数据可知,2018 年美团网约车司机相关成本支出也高达 44.63 亿元。而随着 Robotaxi 进入网约车行业,尤其是无安全员的 Robotaxi 落地后,将大幅降低这些网约车平台的运营成本。

根据通用汽车的研究,到 2025 年通过 Robotaxi 可将当前 3 美元 / 英里的共享出行成本大幅削减至 1 美元 / 英里,由此通过规模化运营摊薄成本,帮助网约车平台获得更多利润。

对于这一机会,曹操出行和享道出行等网约车老玩家率先感知到,并很快探索。

2021 年,上汽集团宣布基于享道出行业务,推出享道 Robotaxi,并于上海嘉定正式上线。

再到去年 8 月,曹操出行宣布与吉利汽车创新研究院智能驾驶中心正式启动 Robotaxi 合作项目,并与小马智行合作计划以 Robotaxi 业务为核心,打造开放式的商业智驾出行平台。按照曹操出行相关负责人向连线出行透露,旗下 Robotaxi 车队首先会在苏州高铁新城落地运营。

与此同时,如祺出行也宣布牵手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公司,推进 Robotaxi 车辆的投放和示范运营落地;享道出行和 T3 出行同样也透露,与 Momenta、智行者和轻舟智航等自动驾驶公司联合打造 Robotaxi 产品。

" 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等网约车平台做 Robotaxi,其本质的目的也是想在网约车领域占据先发优势,与此同时通过布局 Robotaxi 车辆,来积累路测数据,帮助自身在智能化和自动驾驶等方面的能力实现增长。"周明这样解释道。

对于已经踏上网约车赛道的华为、腾讯等网约车新玩家,老玩家们遇到的问题它们同样也会经历,因此这些新玩家同样不会放弃发展 Robotaxi 的机会。

" 对于华为来说,做网约车业务自然也会有做 Robotaxi 的考虑,毕竟通过 Robotaxi 业务的落地,可以得到更多自动驾驶路测数据,来帮助自身智驾相关的研发和算法进行迭代。"张翔这样对连线出行表示。

Robotaxi 虽然已成为网约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但这一业务想要真正落地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首当其冲的就是技术方面。虽然目前在运营的所有 Robotaxi 都被打着 L4 级别自动驾驶的噱头,但在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技术官楼天城看来,Robotaxi 还尚未达到 L4 产品级应用。

在他看来,这其中的难点就是安全性、复杂场景、复杂天气车辆的深度集成对于技术的要求。此外,要实现真正的应用落地,除了 " 让汽车变聪明之外 ",还需要更多技术的辅助。

排在技术后面的,就是运营成本问题。Robotaxi 本身就是一个 " 重投入、重运营 " 的生意,因为各家企业除了对于车队车辆的维护之外,还需要花成本来为车辆搭载的包括激光雷达在内各种传感硬件进行日常维护。

除了技术和成本之外,法律法规同样是这些网约车平台需要迈过的一道坎。

目前,各国虽然都在自动驾驶的法律法规上积极探索,并且在各自国内划定了许多自动驾驶落地的示范区,而这其中国内深圳在去年落地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对于 L3 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合法上路做了相关规定。

但不可否认,对于 L4 自动驾驶车辆事故后责任划分等方面,全球范围内还未正式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连线出行曾在《马斯克再立 Flag、百度取消主驾安全员,谁能率先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一文中对此进行了详细诠释。

这就意味着,Robotaxi 要帮助网约车平台获得更多收入,就必须迈过技术限制、成本压力和法律法规这 " 三座大山 "。

网约车市场战火不眠,这是一门诱人但并不好做的生意,进入下半场后,比拼的不再是简单的价格战打法,而是考验玩家们的综合实力。今年,这个赛道挤满了选手,更热闹的同时,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新老玩家都需要为此做好准备。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