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净利预降超7成,千亿芯片巨头韦尔股份怎么了?

2022 年前三季度,韦尔股份(SH603501,股价 84.37 元,市值 1000.11 亿元)净利润仅下降 38.92%。待业绩预告公布,2022 年度净利润直接预降超 7 成,甚至可能超过 8 成。这意味着,公司去年四季度净利润下降程度大幅超过投资者预期。

1 月 13 日晚间,国内 CIS(CMOS 图像传感器)巨头韦尔股份披露 2022 年度业绩预告,该年度上市公司净利润为 8 亿元至 12 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 73.19% 到 82.13%。扣非后净利润为 9000 万元至 1.35 亿元,同比下降 96.63% 到 97.75%。

连续两个季度亏损

经历 2020 年、2021 年两年的半导体高景气时期后,2022 年半导体景气度陡然下降。除了部分汽车芯片外,大部分芯片行业细分赛道从 " 缺芯潮 " 迅速转为 " 砍单潮 "。中芯国际(SH688981,股价 41.30 元,市值 3267.93 亿元)联席 CEO 赵海军一度将客户的砍单行为形容为 " 速冻急停 "。

而砍单最为明显的领域之一,当属消费电子。随着手机、PC 销量的下行,下游厂商对消费级芯片需求量迅速下降。韦尔股份主要产品便是供应智能手机的 CIS,其为仅次于索尼、三星的全球第三大手机 CIS 厂商。

对于净利润下滑,韦尔股份表示,由于受到全球新冠疫情、消费电子市场整体表现低迷等因素的影响,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需求受到了较强的冲击,也对公司的主营业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部分细分市场的出货量有所下滑,产品销售价格承压,公司的营收规模和产品毛利率较去年均有所下降。

韦尔股份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是去年下半年亏损所致。2022 年一季度,上市公司尚且盈利,净利润为 8.96 亿元,同比下降 13.90%;至 2022 年中报,净利润为 22.69 亿元,同比增长 1.14%。

但至去年三季度,韦尔股份当季已然亏损。去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 -1.20 亿元,这也导致上市公司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降至 21.49 亿元。

根据此次业绩预告,公司去年全年净利润为 8 亿元至 12 亿元,照此计算,去年四季度亏损额或达 13.49 亿元至 9.49 亿元。即韦尔股份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亏损,且去年四季度业绩还在恶化。

大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去年四季度的亏损,或与韦尔股份大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有关。

韦尔股份表示,2022 年第四季度,虽然公司的库存水位已经有明显的回落,但消费电子市场的需求依旧不及预期,供应链企业的库存去化压力持续上升,导致价格竞争加剧,公司部分产品(例如:应用于手机终端的 6400 万像素图像传感器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预期将进一步降低。

出于谨慎角度考虑,公司基于目前可获取的信息进行测算,预计 2022 年度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13.40 亿元至 14.90 亿元,实际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需以公司最终披露的经审计财务报表为准,这可能导致最终业绩与本次预计业绩存在差异。

2021 年,韦尔股份营业收入 241.04 亿元,其中 CMOS 图像传感器收入 162.64 亿元,占比约 67.47%;TDDI(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收入 19.63 亿元,占比 8.14%。CMOS 图像传感器主要应用场景为手机,TDDI 主要是面板,包括手机面板和电视面板。

根据信通院数据显示,2022 年 1~11 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 2.44 亿部,同比下降 23.2%,其中,5G 手机出货量 1.91 亿部,同比下降 20.2%,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 78.3%。

事实上,消费芯片对代工厂的砍单早在 2022 年三季度就已经开始。据集邦咨询信息,2022 年第三季正式全面揭开库存修正序幕,除首波 LDDI/TDDI、TV SoC 等砍单幅度持续扩大外,更蔓延至非苹系智能手机 AP 与周边 IC PMIC、CIS,以及消费性电子 PMIC、中低端 MCU 等,使得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面临挑战。

未来,消费电子市场会好起来吗?或许可从面板驱动 IC(包括 LDDI/TDDI)一隅观察。集邦咨询认为,2022 年起面板驱动 IC 即因需求在进入第二季后急速减缓,短时间内库存水位飙高,历经两到三个季度的降价、降低投片量、去化库存,目前面板驱动 IC 价格和库存均有所改善。尽管国际环境仍不乐观,面板市场需求尚无法回到疫情暴发当下的高峰,但随着面板价格落底,TrendForce 集邦咨询认为 2023 年面板市场将逐季增温,特别是进入第三季传统旺季,预期随着面板需求的显著提升,将进一步带动面板驱动 IC 需求回温。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