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辨别 offer 含金量,我做了个时薪计算器

来源: 钛媒体 2022-12-03 22:45:0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819 bytes)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表外表里,作者 | 曹宾玲,编辑 | Reno

提到计算机专业,大部分人第一时间会联想到 " 万金油专业 "" 大厂 " 和 " 高薪 "。但在 2023 届计算机毕业生眼里,这已经是过去式了。

以前被嫌弃的华子,今年校招群里挤满了人,即使一直泡在 " 人才池 " 里,大家依然 " 爱华信华等华 "。



大厂们降本增效、锁 HC 的消息接二连三上热搜,计算机毕业生们的求职心态也应时而变。

今年秋招,沫沫就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

互联网企业里,她只去阿里、京东、抖音等有电商的," 有电商说明它有交易和营业额,资金可以流通。"

不仅要 " 做公司背调 ",进哪个部门,也有讲究。" 要去就去关键部门,最好是‘现金牛’部门。"

具体到岗位,也有优劣之分。" 就现在的行情来看,离业务近的开发岗,比研究性质的算法岗更安稳。"

事实上,沫沫并不是个例,我们采访的几个计算机毕业生,几乎都会翻财报、看现金流,甚至抠到时薪,直至层层筛选出最佳选项。

除了直面现实,他们也正视自我,有的主动拉黑大厂,奔赴更高收益的风口;有的破除 " 暴富迷信 ",选择脚踏实地。

在这届计算机毕业生被时势所困,又不断为自我实现博弈的故事中,我们似乎窥见了时代洪流滚滚而去的方向。

01 找工作,跟赚钱沾得越近越好

尽管属于互联网大厂的时代红利正在衰退,但俗语也言 "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现在依然有不少计算机毕业生是坚定的 " 大厂派 "。

来自南方 985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蒙胜,就是其中一员。

" 互联网毛利率高,光靠卖广告就能净赚几十亿。" 蒙胜表示,相对于高举高打的制造业,大厂能给到个人的分红更丰厚,工作节奏和氛围也适合年轻人。

当然,他也深知这一切的代价:当互联网收缩时,占大头的人力成本也是最先被优化的。

不过,考虑到自己是科班本硕,还有论文、竞赛和头部大厂实习经验加持,他觉得自己或许能成为少数的幸运儿。



但现实令他大跌眼镜。

后端 68 人,前端 15 人,测试 4 人,测开 8 人,机器学习 13 人,NLP(自然语言处理) 2 人……盯着校招页面源代码确认了好几遍,蒙胜才接受现实:这家拥有 6 万员工的大厂,今年校招技术岗加起来刚刚满 3 位数。

要知道,仅他所在的学院,每年培养的计算机学子就数以千计。

" 感觉是故意透露出来,让我们知难而退的。" 他坦言。结果不难预料,他在简历关就被刷掉了。

相比于撞了南墙的蒙胜,艾力更加清醒。他来自国内 Top2 高校,专业涉猎面较广,属于很受大厂欢迎的一类。

往年这个时候,学长学姐基本已经人手三四个一线大厂的 SP offer(special offer),甚至是 SSP offer,他今年一个也没有。

实际上,他压根就没往大厂投简历。

今年 3 月找暑期实习时,艾力也曾想着进大厂历练,却发现应聘难度堪比正职。

简历过关后,他做了几十道性格测试,才进入一面,好不容易扛住面试官长达 1 小时的盘问,又要做 coding(编程题),且后续还有 2 轮面试。

流程已经极其繁琐,更令艾力难受的是,每个环节都间隔一周,前后消耗了一个多月时间。

" 这发生在讲究效率的互联网,有点难以置信。" 艾力抱怨。但很快,他就知道背后原因了。

等待 offer 的过程中,另一家大厂的 HR 主动加了艾力的微信,他以为是约面试,结果加上之后,对方反倒失联了,4 天后才 " 上线 " 回复他:" 最近在处理内部的事情。"

一开始,艾力以为这是 HR 为工作过失找的借口,直到那家公司被曝出 " 员工毕业 " 的新闻,他才恍然大悟。

之后,坏消息一个个接踵而至。他面试的那家大厂,通知他公司冻结了职位,不再招聘;去年毕业的学长学姐,工作未满一年也惨遭淘汰。

艾力捕捉到危险的信号:" 今年跟我竞争的人可能会非常优秀,并且抢到了饭碗也不稳定。"基于此,他准备秋招直接避开大厂。

沫沫也逃离了大厂。海投之下,她今年拿到了一家互联网视频公司算法工程师的 offer,但按她的标准来看,占的都是减分项。

" 找工作,跟赚钱沾得越近越好。" 沫沫说。

且据她观察,因为 " 不稳定 " 而主动拉黑大厂的同学不在少数。去年学长学姐几十人的班里,80% 都蜂拥奔赴大厂,今年她们只有寥寥几个人去竞争,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其他赛道。

沫沫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不能把所有优秀的人才都往一个风口里堆。"

但问题是,其他风口不一定能接住这些 " 嫌弃 " 大厂的年轻人。

02 车企智能驾驶,成为香饽饽

" 你们部门是做感知还是控制方向的算法?是预研还是落地?代码含量到底有多高…… "

线上会议室里,艾力以一对二,向屏幕那头坐得笔直的面试官密集输出。

这一幕,发生在他面试比亚迪的时候。

放弃大厂之后,艾力将目光投向芯片、自动驾驶、新能源、银行券商等热门行业,命中其中 3 个标签的 " 比王 " 是他重点关注企业。

但 15 分钟的面试里,除了开场白和自我介绍的 2 分钟,其他时间都是他在问面试官问题,对方对他没有任何好奇。

" 好像不是我在接受面试,而是我在给面试官面试。" 他调侃。

更离谱的是,面试官还当场就给他发了 offer,连笔试、二面都免了。

offer 到手,艾力并不满意,他发现 HR 给自己分配的并不是想去的智能驾驶部门。为了面上目标岗位,他又废了不少力气,找人给自己加了一场面试。

整个流程下来,比互联网大厂要混乱不少,可艾力不以为然:" 企业发展到成熟期时,规章制度才会趋向完善,像比亚迪这样手忙脚乱,说明它可能正处于高速扩张期,对个人而言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瞄准这一赛道的不止艾力,今年毕业的张航,也没留在实习的大厂,而是进了一家车企做自动驾驶开发工程师。

在他的描述中,这是一份相对松弛的工作。

他介绍,互联网代码开发验证很快,产品可能一周一迭代,讲究的是高效地变现,而自动驾驶涉及更多硬件、更复杂的驾驶场景,软件落地前需要先刷到车上真正跑起来测试过关才行,大概两三个月才迭代一次。

" 车企整体节奏比互联网慢很多。" 张航表示,他大多数时间都可以到点就走,但薪资待遇相比大厂却不落下风:年薪 40 万左右,相当于大厂寒冬之前的水平。

而且他还发现,这样的工作越来越抢手了。

闲暇之余,他玩起了自媒体,在账号里," 从互联网 IT 到新能源的感想 ",是获赞最高的内容,评论区清一色都是求教的留言。

他才发布了 6 个视频,粉丝已飙涨近千个,每条浏览量都能破万。

" 想转行的、没毕业的,基本每天都有人来问我怎么进新能源车企。" 张航说。

不过,他同时也强调,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进车企,比如计算机里学 NLP、CG(计算机图形学)的人,在车企鲜有用武之地,进大厂反而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事实上,我们在采访过程中也发现,能够吃到这波新能源汽车红利的计算机毕业生,都具有极强的智能驾驶学科背景。

而目前国内像张航、艾力一样的对口人才,还是少数。

" 自动驾驶的人才培养成本很高。" 张航解释,光是根据一个视频来决策车辆如何转弯,涉及的计算量就不容小觑,并且视频算法只是智能驾驶众多组成部分之一,普通高校实验室基本吃不消。

人才供给不足,业界需求却是一路高歌猛涨。众所周知,蔚小理等新势力不断加码自动驾驶,传统车企吉利、比亚迪也纷纷入局。

如此 " 军备竞赛 ",给计算机学子送去了春风:近年来,蔚小理等车企均开放了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招聘需求,年薪百万的算法工程师,一抓一大把。

也就是说,当下新能源车企的智能驾驶,对艾力们有着结构性的利好。

当然,高光之外,也有隐忧。

落地遥遥无期,而小马智行等做自动驾驶系统的公司,继续烧钱投入,都渐显吃力。

张航也感觉到,最近公司里的内耗正在加剧。" 需求常常在几个部门之间反复拉扯,系统工程师甚至会否定自动驾驶的设计,感觉公司也没想好究竟要怎么做。"

艾力也感受到危险的逼近,他接受了一家通信科技公司的橄榄枝,主要做 6G 预言,虽然跟自动驾驶类似,可从技术迭代和政策上看,确定性更强。

对 23 届毕业生来说,当下的热度、风口固然重要,但可持续性也需要考量。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在 " 高薪 " 与 " 体面 " 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但这在放在当下环境中,是很难实现的。

03 看 offer 性价比,抠到时薪

为辨别 offer 含金量,沫沫做了一个时薪计算器。

以互联网大厂过去的平均水平为例,月薪 2 万 6、一年 15 薪的基础上,叠加补贴、签字费、公积金等,年薪能到 42 万,除去每天 10.5 小时的工作时长加 7 天年假之后,到手时薪约为 150 元。



" 这是要背着山大的业务压力,冒着被裁的风险,顶着 996 福报玩命工作,才能做到。"沫沫说道,尽管这个水平已经跑赢大盘,考虑到互联网内卷严重,吸引力要打个折扣。

更何况,现在国内大厂的待遇已经大不如前。

" 往年大家普遍能拿 2.5-3.5 万的月薪,今年到 3 万的不多,并且没有争取的空间。" 她表示。

最终,她敲定了一家外企投行后台开发的 offer。" 主要是稳定。" 她说。

艾力也是如此,他没有留在总部,而是主动选择去二线城市区域中心,一个离家很远,且他也从来没待过的城市。

" 同样的工作和收入,在不同的城市,生活质量可能天差地别。" 艾力如此解释:" 我想过得体面一点。"

校招屡屡受挫的蒙胜,则久久不能释怀:当初选计算机专业,寒窗苦读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过上高配生活,现在人进步了,时势却变了。

在他同专业好友群里,除了一位师兄是本科生,其他人都是硕博。但论起成功,所有人都向本科生看齐。

蒙胜介绍,在 " 躺平 " 还没流行起来的 2017 年,那位师兄就选择毕业回老家国企做后台程序员。

要知道,那是计算机最风光的时候,互联网造富神话高潮不断,大厂程序员被视为 " 底层通往财富自由的最佳路径 ",人人以进大厂为荣;即使是继续深造,也深信学历与未来发展是对等的,没有人怀疑奋斗的意义。

师兄那时候的决定,与周围人格格不入,甚至还因为 " 不求上进 ",被女友分手。

可短短 5 年,风水倒转。

在其他人为裁员心惊胆战、校招屡战屡败的时候,师兄过起了 " 人赢 " 生活:工作朝九晚五,年纪轻轻就买房买车,下了班还能写小程序赚外快……

" 不是师兄有问题,而是当时的人都太疯狂了 " 蒙胜总结,现在的年轻人也不是躺平,而是回归理性。



一直没找到心仪工作的他,最后不得不妥协,效仿师兄的 " 成功 ",没想到又被狠狠上了一课。

他转战家乡广西的双选会,给自治区属投资集团的科技公司 X 投简历。在他的设想中,以自己的条件回广西,想要过得比师兄更从容,应该不是难事。

如蒙胜所料,面试官对他的能力和背景相当认可,甚至主动加了他微信,约定 " 南宁见 "。

在他春风得意往回走时,一位小哥主动与他搭话。俩人一碰话头,他发现对方即是老乡,也是 22 届刚毕业的计算机科班本硕。

但有一点比较奇怪,对方是特意从南宁赶来外地参加广西双选会的。

好奇心驱使下,蒙胜追问原因,结果听完心态就崩了。

那位小哥告诉他:"X 公司太坑了,我出来看看其他机会。"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蒙胜、艾力、沫沫、张航为化名。)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