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裂变,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来源: 钛媒体 2022-12-02 23:52:3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860 bytes)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专业湃

新能源领域的宠儿一个接着一个,锂电、氢能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后,光伏也开始吸纳瑞气。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至少有超过 20 家 A 股上市企业宣布进军光伏赛道,参与者包括但不限于服装、汽车、家电、快递、玩具。

特别是家电行业,几乎要将光伏视为第二业务。就目前来看,宣布跨界光伏领域的家电巨头就有美的、格力、海尔、TCL、创维、日出东方、康佳、奥克斯、海信,行业半壁江山基本都在其中,似乎错过了光伏,都不配在家电圈立足。

车企更是以特斯拉为首,横行冲入这个领域,数据显示,国内光伏装机量已经连续 9 年世界第一,人人都来分一杯羹,前有造车后有光伏,企业纷纷大手笔押注,大概是在等一个集中爆发的时刻,新能源盛世喧天,仿佛只要耐心总能等到。

光伏一体化,企业做到了吗?

究竟是坚持专业化,在领域里将其中的一环做到淋漓尽致,还是升级全产业链布局,从组建到产品,努力实现上下一体化?这是进入 2022 年,值得大部分光伏企业慎重思考的问题。这一年,光伏行业渐渐打破了以往的分工。

曾经,领域里的专业大神不算少,大全能源专注于硅料,TCL 中环专注于硅片,爱旭股份专注于电池 …… 就算放眼全球,国内的上游供应也稳占一席之地,公开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为全球市场提供了超过 70% 的光伏组件。

但 2022 年,几乎所有专业型企业都不甘心只做单一组建,而是转而进攻一体竞争。以天合光能为例,今年 6 月,天合光能正式宣布要在青海省西宁投建年产 15GW 多晶硅、10GW 硅片、10GW 电池及组件生产线。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硅料巨头通威股份低价中标华润电力 3GW 组件集采项目,并拟进军全产业链一体化的消息也在整个领域引起热议。9 月份,又披露了在盐城市投资 25GW 高效光伏组件项目的公告,预计固定资产投资约 40 亿元。

光伏市场为什么突然开始全产业链布局?首先就是最值得关注的盈利问题,当行业逐渐迈过多重技术门槛,多数一体化企业能够做到自给自足时,组件公司势必会面对无数不定风险因素,2021 年,硅料价格暴涨,多家光伏电池片经营业绩纷纷出现亏损。

而头部一体化企业也慢慢放弃外来供应路线,例如晶澳科技就曾要求光伏组件的 80% 产能必须使用自产的电池片。这样一来,组件企业不仅要承担各种市场风险,还可能面临产能过剩,此前各大组件企业披露的产能利用率仅在 70% 左右,一度还传出组件厂要停产的消息。

在利润方面,专业化产品远不如一体化。根据安信证券的测算,硅片 + 电池片 + 组件一体化的单瓦毛利相较于电池片 + 组件一体化和组件专业化分别高出 43% 和 118%。当然,有个问题也需要注意,产业一体化意味着企业至少要打通上下游各个环节,当前的光伏企业能做到吗?

术业专攻,从彼行跨到此行显然没那么简单,更何况,国内光伏领域虽然发展迅速,但依旧有个别组件成长并不平衡,以光伏支架为例,光伏产业一路圈地跑马,但目前的光伏支架龙头股只有中信博、爱康科技、天合光能三家。

不仅如此,2021 年,全球跟踪支架的渗透率超过 50%,但国内市场光伏支架市场渗透率尚不足 20%,过往五年平均渗透率仅为 10% 左右。光伏一体化固然是行业的大势所趋,可组件市场发展不均衡,也让一体化陷入深深的矛盾中。

车企搅局,新能源必争光伏?

作为这两年驰骋新能源市场最高调的车企玩家们,光伏领域显然更不能错过。车企当中,特斯拉对光伏的热情数年不减。2016 年,特斯拉斥资 26 亿美元,挽救连续 5 年亏损的太阳能设备公司 SolarCity 于水火之中。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特斯拉频频加大光伏领域的投资。2020 年一季度财报会议上,马斯克提出至少 1000 个屋顶安装团队的构想,就连房地产厂商 Brookfield 在伊斯顿公园区域售卖的房子都成了特斯拉光伏计划里的一环。

新能源领域环环相扣,特斯拉在光伏方面的野心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新能源车企赛道未来必争的一个商业伏笔。除了特斯拉,想在光伏市场拥有一席之地的不胜枚举,今年 5 月份,奇瑞汽车产业园预备安装 10 多万平米的屋顶厂房光伏,5000 平米的光伏停车棚。

7 月份,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厂区内,建设装机容量约为 47.0475MW,包括总装车间、冲焊联合厂房、电驱电控车间、智慧物流库等共六个屋顶。此外,长城汽车产业园区光伏电站项目总计 18MW,预计年平均发电量为 2,082.55 万度电;华晨宝马从 2018 年建立工厂内部的太阳能光伏系统,4 个光伏发电站并投入运营 …… 吉利、通用纷纷投资建厂。

光伏储能的确在迎合着新能源汽车从生产到市场的层层需求,从这一点来看,车企大力开发光伏是迟早的事。生产上,汽车零部件制造到整车的组装,整车的销售,后续的美容装潢及维修,加上汽车报废的回收再利用,整个产业链所需的电力无法估量。

光伏在生产链上能够极大程度地节约火电,增大新能源利用效率。以长城汽车为例,公开资料显示,长城汽车产业园区光伏电站年平均节省标准煤 6,349.7 吨,减少二氧化碳 17,326.8 吨,减少二氧化硫 3.332 吨,减少氮氧化物 3.728 吨。

值得注意的是,车企发展光伏最关键的是储能,这其中的逻辑一方是供给,一方是需求,当光伏作为能源流展开,车企后续的充电业务就成了重要受益者。目前看来,大部分车企的光伏计划都少不了这一点。

特斯拉的动作落地很快,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推广使用光伏储能参与电力交易的虚拟电厂业务,而特斯拉的 " 光储充 " 一体化超级充电站也早就在上海运营。作为特斯拉本土的老对手,通用则在今年宣布将成立 GM Energy 公司,将从事光伏储能等发电业务以及 V2G 业务,其汽车服务扩展到整体生态系统,要把所有充电需求与电网相结合。

车企追捧着光伏,如同追着自己光明的未来。

降本增效,技术破局?

光伏市场连年扩大,不止国内,全球对于新能源的渴望都在日益加剧。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仅 2022 年上半年,明确调高光伏装机目标的国家和地区就不少于 8 个。例如 2 月份,法国计划到 2050 年,太阳能装机容量增加至 100GW 以上;3 月份,美国宣布光伏装机要在原来预测的基础上同比增加 66%,到 2030 年有望每年增加 70GW。

曾经有机构预测过,到 2025 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达到 270-330GW。从企业争先恐后的群相生态中也能够看出,新能源领域里处处都是未来资本的发热地。仅以我国为例,2021 年我国光伏制造端产值突破 7500 亿元,光伏产品出口额超过 280 亿美元。

可前景归前景,从 2021 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各种补贴下滑,原材料节节上升,原本企业毛利率能保持在 15% 以上的光伏企业急需要降本增效。首先,光伏的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组件。

例如有业内人士透露过,光伏生产中电力成本占比 35%,原料成本占比 30%,折旧成本占比 15%,三者合计就要占到总成本的 80% 左右。这两年,各行各业的原材料都迎来涨价大潮,硅片也跟着一波三涨,据悉,隆基在 2022 年对硅片提了七次价,中环旗下的多款硅片也不断调价。

毫无疑问,新能源市场历来很难控制成本因素,除了技术变革,其他路线多少都有些杯水车薪,全球 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行业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为中国,中国 BIPV 行业专利申请量占全球 BIPV 行业专利总申请量的 60.19%。

目前,不少光伏企业也渐渐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增进技术来尽可能地扩大产业利润空间,其中,电池跟硅片算是技术控制成本范围内效果最明显的。

光伏的电池技术一度激烈地卷起来,2021 年规模化生产的 Perc 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了 23.1%,较 2020 年提高了 0.3%。但金刚玻璃随后发布的 HJT 电池最高效率达到 25.6%,远超当前 P 型电池 23% 左右的转换效率,很快,隆基的 M6 大尺寸 HJT 电池转换效率达到 26.5%。

至于硅片环节,光伏行业数据显示,一般硅片每薄 20um,可使组件成本降 5~6 分 /W。当硅片厚度从 180um 到 100um 下降了 80um,组件成本则平均下降了 2~2.4 毛 /W,如果是 1GW,每 GW 便能下降 2 亿元。

当各大企业蜂拥而入光伏时,这个领域的门槛也在无形中被降低,但玩玩可以,技术核心不攻破,谁也无法安逸地等着新能源风口的眷顾。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